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宇浩

“保哥,今晚继续跟着你学党史哦!”最近一段时间,演员保剑锋的微博,几乎每天都会收到类似的私信。

从5月11日开始,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庆祝建党百年展播活动“理想照耀中国”重点剧目,电视剧《大浪淘沙》一直在浙江卫视、江苏卫视连播。剧中,保剑锋扮演的毛泽东,被网友评价为“演活了每一寸时空”。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此次《大浪淘沙》可以说是“浙江文化”的一次通力呈现。

作品由浙江的影视公司佳平影业制作出品,在策划、制作再到播出整个过程中,浙江省委宣传部、嘉兴市委市政府、杭州市委宣传部等各级政府部门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作为浙江卫视百年风华正美好“礼赞百年燃情剧献”片单剧之一,《大浪淘沙》在浙江卫视也取得了优异的播出成绩。播出后,收视持续走高,csm63城最高达2.166,登顶黄金剧场同时段第一,获得观众的众多好评。

大浪淘沙花絮(一个90后博主带我们读懂)(1)

建党百年之际,相关题材的影视剧纷至沓来,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个选择和比较的过程。微博网友“@芊芊叶”说,对于《大浪淘沙》,原本也想过如果不好看就“一集弃”了,“但第一集看完,就觉得有点不一样,就一口气追到了现在”。

不少人跟“@芊芊叶”有着同样的感受,一边追剧,一边才发现,原来主创团队是《恰同学少年》的导演和《鸡毛飞上天》的制片,再加上保剑锋、成泰燊、海清等实力派演员,妥妥的“超铂金卡司”。

《大浪淘沙》用了双线叙事的方式,由现代青年陈启航的视角展开,从孕育建党伟业的“红船精神”起笔,细致描摹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选择和命运走向,以及中国共产党劈波斩浪,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的壮阔历史。

最难得的是,在1919年至1945年如此大跨度的一段时空里,《大浪淘沙》有血有肉地讲好了近20个人的群像故事,真正点了“大浪淘沙始见金”这道题。

这一次,我们和导演嘉娜·沙哈提,主演保剑锋、成泰燊聊了聊,并重新跟随在党史中穿行的主角们,回到《大浪淘沙》中去寻找答案——一部好看的党史剧是怎样炼成的?

【1】

全剧刚开篇,镜头扫过,竟然是一个年轻帅哥坐在电脑前刷微博,当时很多观众就错乱了,“难道是我看错了片子?”

“让我们回到故事的原点。”随着画外音响起,大家才逐渐明白,这条“现代线”,正是串联整部剧的回溯者——现代青年陈启航。

这样一个大男生,作为旁观者去讲述100年前发生的事,怎么看都有些错位。毕竟很多党史剧里去回忆讲述的那个人,都是当事人或者相关人物。而90后陈启航,只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普通大学生……

但因为热爱历史,陈启航在网上做视频博主的同时,渐渐对党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因为持续剪辑发布党史学习视频,收获了一大票粉丝。

大浪淘沙花絮(一个90后博主带我们读懂)(2)

对比其他同题材影视剧,这个视角就很有意思了,它直接触及到了一个很接地气的问题——我们当下的年轻人,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从微博上的反馈来看,这条“现代线”的设置,直接帮助《大浪淘沙》抓住了一大批年轻观众,“因为陈启航的视角,很容易让年轻人有代入感。”导演嘉娜·沙哈提说。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年龄、职业、性格,还因为陈启航决定做党史视频的原因——他从早期共产党人的人生沉浮中得到了启示,于是决定改变主播内容方向,转向历史新说。

剧中,陈启航有一句台词:“‘一大’所开创的历史,直到今天还延续着,你我就生活在其中,这就是它吸引我的地方。”随着剧情进行,坚持制作党史视频让陈启航收获了关注,也经历了波折与争议。更重要的是,以此为连接点,他还结识了一帮好友,有基层党员、历史迷,也有跟他一样曾经困惑的年轻人。

嘉娜·沙哈提说,关于设置陈启航这个角色,并不是一拍脑袋的事情。当时她发现,身边确实有不少大学生,对学习党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嘉娜·沙哈提就想,这股真真实实存在于身边的“热潮”,怎样可以在剧中体现?

所以,陈启航这个角色,既呼应了当下的社会现象,也似一条长线,串起了全剧的“玉珠”。

举个例子,同一时期,毛泽东在长沙,李大钊在北京,甚至还有许多其他人物,处在不同的空间里。这个时候,要靠镜头去表现,难免会显得繁冗,但通过陈启航的讲述,通过他的党史视频,很自然地就能串联起所有人。

大浪淘沙花絮(一个90后博主带我们读懂)(3)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大浪淘沙》很少出现战争大场面,仅有的几次爆炸戏,还满是纪录片粗颗粒的味道。像我们所熟悉的“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也都是通过陈启航的“今人镜头”一笔带过。

有了这条“双线”,能让《大浪淘沙》不拘泥于传统套路,而腾出更多精力,去拍“活”这些大事件前的决策过程。

像剧中,南昌起义只有短短一个镜头,但观众会发现,起义之前大会小会开个不停,这几个刚吵完,那几个又争了起来,决策的过程就演“活”了。

还有在第一集里,导演压根就没去拍摄大场面的巴黎和会,而是把镜头对准了陈独秀和李大钊的激烈争论。成泰燊扮演的陈独秀,一进门就把报纸狠狠扔在桌上,连珠炮似地吐槽“山东怎么就被日本接管了”。按照成泰燊的形容,那场戏他一下子就把自己“烧到了98度”。有剧评说,《大浪淘沙》聚焦的点,更接近人性本身的温度。确实,决策是吵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是斗争出来的。所谓的正确,也不是凭空出现在脑子里的,而是经过大量实践总结出的。

“正确是一个‘后验’的东西,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在没有能力与代价的基础上,只口头上说就成为正确的。”

所以几乎在每一集中,观众都能看到《大浪淘沙》里共产党人在不断地开会,不断地辩论,不断地斗争。因为开会是为了明确目标,斗争是为了找准方向。斗争不可怕,因为它非个人之争,不是谁当领导、谁来干活之争,“争的是道路怎么走的问题,吵的是共产主义的明天。”

【2】

第一次接到嘉娜·沙哈提电话,邀请他饰演陈独秀时,成泰燊心里是没底的,他委婉表示自己要“再想想”。

很快,嘉娜·沙哈提就约了成泰燊见面,单刀直入:“关于陈独秀这个人物,我们已经准备了3年,光党史专家研讨会就开过4次,成老师您就放心吧。”

这句话,给成泰燊吃了一颗定心丸。之后几个月,他找来了跟陈独秀相关的四本人物传记,全部“啃”完。

还有保剑锋,十年前在《湘江北去》中演过毛泽东,在那之后,尽管一直有影视公司找他再演,保剑锋始终没有接。对于这个角色,他慎之又慎。

跟保剑锋聊的时候,嘉娜·沙哈提拿出了《大浪淘沙》中关于不同阶段毛泽东的“精细规划”,什么阶段穿的是长衫,梳什么发型;什么阶段换成了粗衣草鞋,又换了什么发型……这种对人物严谨、细致的刻画精神,深深打动了保剑锋。

大浪淘沙花絮(一个90后博主带我们读懂)(4)

尽管对每个人物的揣摩与准备,都达到了一丝不苟的程度,但在嘉娜·沙哈提看来,《大浪淘沙》的本质还是一部群像戏。

圈内人都明白,这个东西最难拍。以老舍的《茶馆》为例,里头写了七十多号人物,被称为“浮雕式人像展览”,但主要人物也不过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秦仲义。

《大浪淘沙》的野心更大,它不仅要拍13位一大代表,陈独秀、李大钊两位创始人,为“一大”做出卓越贡献的王会悟,还要拍周恩来、朱德、杨开慧等那24年里为党不断奉献的其他党员与志士。

这又回到了“大浪淘沙”四个字,如果把参加中共一大作为一个起点的话,13位代表在同一起跑线出发,最终走向了不同的结局,选择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命运,“也最终看出了谁是金子,谁又是沙土。”

20多年的时间跨度,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每个人的所有事情都呈现出来。所以,选取人物的哪个时间段、哪些事件来表现,这些事件和抉择是如何影响他个人命运的,以及同一历史阶段不同的空间和事件中人物之间是如何关联对照的,对导演来说都是相当大的考验。

这个时候,嘉娜·沙哈提作为女性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在人物的情感、关系上,一些很细腻的点会触动到我,我就会试着把这种细腻感悟带到创作中来。”

大浪淘沙花絮(一个90后博主带我们读懂)(5)

(中间为嘉娜·沙哈提)

剧中有一场戏,拍的是邓中夏和李惠馨的婚礼,其实在当时,毛泽东与杨开慧办了婚礼,李达和王会悟也办了婚礼,为何唯独拍邓、李二人的婚礼?

因为婚礼那天,北伐军胜利的消息也正好传来,可谓双喜临门,在场所有人都对革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样一个温暖的生活化场景,正是群像戏的最佳载体。

但很快,反革命势力就疯狂反扑,邓中夏英勇就义,对于观众来说,情感上其实是来了一个360度的大反转,从“一群人的希望”到“一群人的失落”,同样是带着浓重的情绪代入感。

通过一场场群像戏,实际上观众也看到了每个人物的转变。

陈独秀,刚从日本回国时意气风发,脾气也不好,好几场戏不是在拍桌子就是吹胡子瞪眼。

建党后,陈独秀要考虑的事情明显多了,在北大他每个月拿280大洋,但到了上海,人生地不熟,初生的共产党处处缺钱,他也拿不出来。

有场戏,出版商坐地起价,说杂志变厚了,纸张要涨价,陈独秀不同意,说涨了价工人怎么买得起,这一幕看得让人心酸。

还有一场戏,成泰燊印象很深,作为国际代表,马林经常劝中共应该接受共产国际的经济援助。一次会议上,自尊心极强的陈独秀,忍不住跟马林发生了冲突,拍案道“中国革命就必须由中国人来领导,难道你们不给钱,我们就不干革命了吗?!”

在成泰燊看来,这就是陈独秀的风骨所在,也是群像戏里的火花:“后来我看剪辑的时候,还是会很感动”。

难能可贵的是,对于党内“叛徒”的那些事,《大浪淘沙》并没有模糊处理,同样敢拍。

大浪淘沙花絮(一个90后博主带我们读懂)(6)

比如陈公博与周佛海,都是一大代表,也是最早叛变革命的那批人。根据资料记载,这两人的妻子李励庄和杨淑慧,都是民国知名的大美人。

讽刺的是,这两位学识明显不如丈夫的女子,却比丈夫更懂得大是大非,反倒劝说丈夫以大局为重。这些情节,在剧中也都有体现。可以说,《大浪淘沙》以客观公正的视角,还了她们一个公道。

【3】

直到现在,保剑锋都对《大浪淘沙》中的一场戏记忆犹新。当时毛泽东还在长沙教书,消息传来,山东已经落到日本人手里。

课堂上,毛泽东拿起前排一个学生的书包,举过头顶,“这个书包就好比是山东,你想拿回自己的书包吗?”孩子踮起脚,拿不到。毛泽东又说,“如果你站到椅子上呢?”学生试了试,终于够到了书包。

毛泽东继续慷慨陈词,“你拿不到我手里的书包,是因为你太弱小了,但你站在椅子上,不也和我一般高了吗?中国之大害,也就在一个‘弱’字,只有自己变得强大,才能从列强手里讨回公理,争得平等!”

大浪淘沙花絮(一个90后博主带我们读懂)(7)

其实在整部剧中,《大浪淘沙》一直恪守着这种“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拍摄手法,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感体验和情感共鸣。

嘉娜·沙哈提说,就是要在对那个时代和人物有充分、深入的了解之后,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体会去揣摩和诠释事件发生当时人物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创作者的理解和对分寸的把握就体现出来了。‘大事不虚’是前提,一定要先建立正确的史观,才能有‘不拘’——创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部分。”

开工第一天,嘉娜·沙哈提就给每位演员强调了《大浪淘沙》这部剧台词的严谨性,“同志们,像吃饭喝茶这些戏,你们多几个字没关系,但剩下的其他戏,必须严格按照台词来,如果真有想改台词的冲动,直接来找我谈。”

因为在哪个事件背景下,哪个人说哪句话,他的观点和描述是怎样的,每个人物的台词,导演组都是综合了所有资料,并且不止一次邀请党史专家学者开会修改而成,“这是一种敬畏之心,是尊重历史的基础,先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才能从人的角度出发,用艺术化的方式去表现和贴近那个人物。”

回到毛泽东课堂上那场戏,那一年,他确实在湖南教书,这个大背景,“不虚”;可当时到底有没有让学生站上椅子拿书包这回事,就不一定了,但这样的艺术化处理,一下子就让人物鲜活了起来,这就是小事的“不拘”。

还有中共一大,以往的影视作品里,往往都是蜻蜓点水,至于一大是怎么开起来的,为什么要开,前因后果是什么,背后的故事通常很少着笔墨。

但《大浪淘沙》,可能是把中共一大前后细节展现得最完整的一部影视作品。

一大之前,其实全国各地都已经开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筹备,上海、北京、湖南、湖北、山东的小组也都陆陆续续成立了。那为什么迟迟还不开会呢?答案很无奈,也很现实——没钱。

剧中关于怎么筹钱的戏,前前后后拍了好几场,因为这个问题,陈独秀和李汉俊甚至还吵过架。

后来,还是马林出了这笔经费,每名代表一百元路费,闭会后还各自有五十元路费。当时,上海普通警察的工资是每个月十元。这些细节,如果没人拍,许多观众可能一直都不知道。

大浪淘沙花絮(一个90后博主带我们读懂)(8)

还有关于开会,在之前很多影视剧里,南湖红船上都坐满了人,苏俄代表在,何叔衡在,李汉俊和陈公博也都在。

如果说只有何叔衡在,而两个苏俄代表、李汉俊、陈公博不在,那还可以理解,并且后四个人不在现场是在各种回忆录里都已经明确说明的。但许多影视作品连这个工作都不愿做,直接就照搬了全员去船上。

《大浪淘沙》怎么拍的?它连何叔衡中途离去的历史细节都抓到了。

导演和编剧在周佛海的回忆录里发现,一大被密探撞见当天晚上,只有毛泽东一个人回去了博文女校,说明当时何叔衡已经不在一大现场。

而在萧子升和刘仁静的回忆里,南湖会议后,萧子升和毛泽东去了西湖边游玩,从头到尾都只提到了两个人,没有提何叔衡。

所以可以确定的是,何叔衡参加过中共一大,但中途离去没有参加南湖会议。

那么何叔衡为什么中途离去呢?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里,虽然写了何叔衡来过一大,但言语中却并不认为他是一大代表。但在1929年董必武给何叔衡的信里,又明确提到了何叔衡是湖南代表。

编剧仔细研究后发现,其实这封信是何叔衡在莫斯科时先写给董必武询问一大具体情况,董必武才回的信。这又再次证明,何叔衡确实是中途离开了。

真实的情况是,因为理论水平较低,又没工作表现,何叔衡被张国焘要求不再出席大会,所以他后来没去南湖,张国焘在回忆录中也不认为何是大会代表。

而剧中,张国焘在会议上对何叔衡的排挤,也全部拍了出来,算是直接回应了这一“模糊”的历史细节。

大浪淘沙花絮(一个90后博主带我们读懂)(9)

通过生动展现这些大事件背后的故事,也让观众深刻体悟到,搞革命的每一步真的都很难,不是举起手宣誓几句、唱几段《国际歌》就能成功的。

正如嘉娜·沙哈提所说:“始终带着敬畏之心,去回望和审视这段有温度的历史,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都是学习的过程。只有自己被打动了,才有理由相信镜头下展现的一切,能够打动观众。”

(感谢孔鲤对本文的贡献)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