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按钮收听
奎星楼,是古代为供奉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奎星而建的祭祀建筑,同孔庙、文昌庙一样,古代在很多地方都建有“奎星楼”或“奎星阁”。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那种香火旺盛的样子,丝毫不亚于前两个。
作为出了老子、陈抟这样大思想家的千年古县,一向重视文化教育的大鹿邑,在这方面当然不会缺位——鹿邑的奎星楼有据可查的在明朝的洪武二年,也就是1369年就有了,距今已经有651年的历史。不过咱鹿邑的奎星楼和其它地方的有点不一样,别人一般都是单独建一个楼,咱鹿邑的是建在县城东南角的城墙上,就是现在新修复的陈抟公园南城门上面的那个位置。猛一看给个城门楼子一样。
据老辈人回忆,奎星楼里面供的魁星神像很吓人:身披金袍,赤发环眼,青面獠牙,头上还长着两只角,面目狰狞,简直给个恶鬼一样,那模样,诸位可以在晚上自行脑补。
与面目狰狞的脸部造型相比,魁星的身体造型倒是很有趣儿。先说他的上肢,只见这位大神,右手握着一根大毛笔,也就是俗称的朱笔,左手托着一只墨斗,意思是用笔点定中考试人的姓名。再看他下肢,右腿是金鸡独立状,脚下面踩着一只大鳌鱼的头(海中的一种大龟),意思是“独占鳌头”;他的左腿,更有意思,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这样的造形,就是在外表上呼应“魁”字偏旁“鬼”的最后一笔大弯勾,再加上脚上的北斗七星,整个左腿的造型就是“魁星踢斗”的意思。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一脸蒙圈了,上回不是刚介绍罢一个主管文化教育仕途的文昌星吗?怎么又出来一个主掌文章官运的大神啊?说实话,在此之前我比你还迷糊,因为据我所知,还有一个“文曲星”还没给你说呢,他也是干着同样的活。是不是有点乱?
另外,可能又会有人会问,你刚才一会说奎星楼的“奎”,是那个上面是个大、下面是两土的“奎”;一会说魁星神是由鬼、斗两个字组成“魁”,你别是夜黑喽喝高了?
咋说呢?这两个问题确实有点小复杂,且听我慢慢的给大家捋捋。
奎星楼与其它主裁文运星辰间的关系第一个问题:魁星和文昌星、文曲星是不是一个神?
答案:还真不是。
说起来,还要扯到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星辰崇拜”。古代人对天不是一般的敬畏,认为天上的星星就是天帝的神官,按照人间的秩序和人们心中的祈愿,把一些先贤圣哲尊为星辰化身,对星辰进行人格化和神格化,并对应上各自的职责业务。但有时可能对有些东西太在意了,常常赋予几个神仙同样的任务。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财神,什么武财神、文财神的,一只手都数不完。同理,相对于人们对财富的渴求,古人对能带来富贵的仕途必由之路——读书和科举更加重视,所以多赋予几个掌管文化命运的神灵也是正常的事情。
那么,这几个星宿神灵又是怎样区分,彼此之间又是啥关系呢?
首先说说文昌星。一直听书的朋友,还记得上回我介绍过的文昌星。所谓的文昌星是由天文中相连的六颗星组成的星宿星系,它的位置在北斗七星的前面,是与北斗星并列的一个独立星系,这个星系叫做文昌星宫,是主管天下文化官运的中央级大神。
其次,魁星(这个魁是鬼和斗组成的魁)。魁星是北斗星的一部分。北斗星有七颗星组成,但在星相中又分为两部分:前四颗星组成一块像古代喝酒的勺斗的,叫做魁,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星;后三颗组成像勺把子的,叫做勺,分别是玉衡、开阳、摇光星。因为那个叫魁的、犹如酒斗的部分在北斗星的最前面,所以古代人就把它当成世界万事万物第一的代称,具体到科举考试上,也就成了第一的代名词,最后进行了神格化。
第三,文曲星。文曲星是北斗星中的第四颗星,即北斗魁星中的天权星。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文曲星与魁星等同含义看待,是主宰天下文运的星宿。大凡科考中榜位列一甲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民间都认为是文曲星下凡。历史上被民间认定为文曲星下凡者有:比干、范仲淹、包拯、文天祥、刘伯温等。
第二个问题:奎星与魁星。两个土的奎星和鬼斗的魁星是不是一回事?
答:本来不是一回事,但后来走着走着就合为一体了。前面说了,“鬼斗”的魁星属于北斗星的一部分;而“两个土”的奎星,是二十八宿之一的西方白虎宫的七宿之首。但是这两个星有个共同之处,都是主宰天下文运的大吉星,而且在神像体现上都是绿脸红头发的恶鬼样子,所以后来人们就把这个西宿的奎星和北斗的魁星合二为一,一块接受而被天下考生敬仰和供奉,所以在古书里,专指文运星的时候,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总的来说,文昌星、文曲星、“两个土”的奎星、“鬼斗”的魁星,都不是一个星宿,都是独立的存在,但因为彼此特性一样、作用一样,尤其巧合的是,后两个魁(奎)星无论在形貌名称也都一样,因此天性相连、地性相通,而一同接受天下人共拜供奉了。
奎星楼当代传奇故事
说了那么多,再回头说说今天的主题——咱大鹿邑的奎星楼。说起来也是个很伤心的事,那座南城墙上的奎星楼早在八十年前就不在了。但是,相对以前说的那些神话传说,咱大鹿邑的奎星楼,在近代反封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中,留下的悲情而传奇的故事,远比神话更精彩,值得每个鹿邑人纪念和敬仰。
第一个事,就是发生在1926年的一天晚上,鹿邑城南小翟庄人有个叫张朝聘的年青人,自己的干果店在受尽官府欺压下倒闭。小伙子一气之下,跑到奎星楼睡了三天三夜,下来后以“得老君爷的真传”替天行道的名义,带领民间护村组织红枪会打击土匪恶露。后来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豫东农民武装暴动,在长达四年的革命斗争中,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嚣张气焰,最后壮烈牺牲,为中国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第二件事,发生在1938年6月1日上午,当时的侵华日军——日本鬼子第4骑兵旅团藤田部从安徽亳州来攻打鹿邑县城。那时县城内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只有高耸在城北的的老君台和南城墙上的奎星楼。鬼子误认为这两个地方是国民政府的“抗战工事”,于是架上迫击炮就轰。结果,咱这个存在600多年的奎星楼一炮就被打“飞”到护城河里,成了日本侵略者在鹿邑犯下无数罪行的第一个牺牲品;而咱们的老君台,却一连挨了十三发炮弹竟然一发没响。
第三件事发生在1938年9月,当时的中共特殊党员魏风楼被派到鹿邑当民国政府的县长。咱这个魏县长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以前在西北军当过军长,打仗不但英勇,更有计谋。
当时日本鬼子刚撤走,全县人民的抗日热情正旺。他为了筹集抗日粮款,同时支援彭雪枫刚在鹿邑王皮溜休整的新四军东进支队,就想出一个点子:“卖”鹿邑县城的古建筑。当然,他这个“卖”是象征性的,用现在的话说,是用来忽悠地主老财嘞。
他采取登门“拜访”或请到县政府做客的形式,通过宣传民族大义,动员县里的大富户、大老板进行认粮认捐,并将县城里的老君台、老城墙进行明码标价,在名义上卖给他们。
后来,在他的努力下,不但将老君台、北城墙、东城墙卖了好价钱,甚至还将只剩下一堆砖头瓦碴子的奎星楼,也以重新修缮的名义给“卖”了出去,最后竟然筹集了几万银元的军资,有力的支援了全县的抗日武装斗争。
结语
讲到最后,小编不由得想发一些感慨:这座寄托着无数代读书人梦想的奎星楼,为啥日军鬼子一炮就能把它打塌,而老君台挨了13发炮弹不炸呢?在小编看来,唯一的解释是,魁星崇拜是伴随着古代科举制度而产生的信仰,当社会时代已经不需要它的时候,八十年前不塌,早晚会塌。
与此相反的是,咱们的乡贤——老子曾经在那读书讲学的老君台,只所以一直屹立在我们面前,就是因为他老人家被世代人——无论读书人还是不识字的群众感念感恩,才没有被伤害。
所以啊,心中有老君爷,时刻心存善念,铭记“道”的真理,不忘初心,克己奉公,老君爷才会保佑你,善始善终。
这个道理,鹿邑人都应该明白!
节目播讲到,与咱大鹿邑古代读书人祭拜圣地的地方就介绍完了,不和大家听了有啥感悟?有些人会说:你这讲的不都是封建迷信吗?对此,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还真不是。小编只是按照县志记载,如实、客观的还原一些即将消失了的历史,并对一些疑惑,根据有关资料给大家做一解答。当然,有些资料可能不是很完善,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