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唐王朝传了三代,唐高宗李治死后帝国的大权便跑到了以武则天为中心的武氏家族手中。武则天后来不仅称了皇帝,而且还将国号改为了周。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唐国祚到这里算是结束了。

随着武则天的即位为帝,李唐皇室遭到了疯狂的杀戮,那些忠于李唐忠于男权主义的臣子们也未能幸免。尽管当时武则天的称帝行为,几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而且她称帝时已经67岁高龄了。但武则天还是稳稳当当的做了15年正经八百的女皇。

唐玄宗儿子李琮(生前没成为太子)(1)

然而女皇再强再心机,最终还是败给了岁月。705年82岁高龄的武则天病重,就在女皇病重之际宰相张柬之等趁机发动“神龙革命”,迫使武则天退位。至于为什么称之为革命,主要还是牵扯到把周改为唐这件事儿,是唐朝的一次复辟。

神龙革命后,唐中宗李显再一次登上了皇位,站到了帝国权力的巅峰。然而素来懦弱的李显,尽管站在了权力的巅峰,但复位后不久又成了妻子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的傀儡。说来都是泪,唐朝自高宗后是武后乱了韦后乱,朝廷尽成了女人的舞台,这似乎是两千多年封建史上的别致风景。

唐玄宗儿子李琮(生前没成为太子)(2)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虽然比武则天还嚣张,然而这对母女加在一块儿也不赶不上武则天一根脚指头。后来这对母女竟然亲手毒死了自己的丈夫、父亲唐中宗李显,真是脑子被门夹了。李显固然懦弱可欺,但也算得上是一张王牌,拿着他或许还能横行霸道一番,但仍了这张王牌的结果只有一个——死。

尽管李显死后,韦皇后集团立李显的幼子温王李重茂为帝,但最终随着“唐隆政变”的爆发,韦皇后集团被平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彻底剿灭。唐隆政变后,李显的同母兄弟李旦继位为帝,是为唐睿宗。但唐睿宗最终败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712年李旦禅位(说着好听,其实被逼无奈)于李隆基。

唐玄宗儿子李琮(生前没成为太子)(3)

李隆基即位后,后来又通过先天政变等手段,到了713年才掌握了全部朝政。政局稳定后,715年李隆基便立次子李瑛做了太子。那么李隆基放着长子李琮不立,为什么要立次子为太子呢?况且无论是李瑛还是李琮,他们的母亲都不是皇后。通过《明皇杂录》里的记载,或许能找出些原因。

在《明皇杂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就是唐玄宗曾向宰相李林甫提及,李琮曾在苑中打猎时面部被豽(猴类动物)所伤。试想脸被猴子抓过,必然留下了疤痕,那个年代的美容手段相当粗陋。而皇帝代表了帝国的形象,因此李琮因这一点后天的缺陷就只能和皇位无缘了。

唐玄宗儿子李琮(生前没成为太子)(4)

不过没有做成太子也并非什么坏事,当时李隆基的元配皇后王氏被废,李隆基专宠武惠妃一人。后来李瑛被武惠妃诬陷而死,虽然是皇储,但却因此而丧命其实并不划算。倒不如李琮做一个无忧无虑的藩王好,最起码自己的生命尚且能自己把握。

虽然李琮活着的时候没有成为太子,但他病死后却被赠为靖德太子,并且唐肃宗即位后,又下诏追册其为奉天皇帝,他的妃子窦氏被追赠为恭应皇后。李琮死后葬在了渭水之南细柳原,唐肃宗即位后又将其改葬于改葬于华清宫北齐陵。

唐玄宗儿子李琮(生前没成为太子)(5)

作为李隆基的长子,虽然生前没有贵极成为皇储,但一生从未陷入政治风波,并且死在了安史之乱前,死后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追赐,由此来看李琮的一生应该是圆满的。而至于做没做太子,这都是小瑕疵,并不伤大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