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黄瓜作文”应约为《语文报·八年级版》策划、撰写了八年级上册第2—6单元作文训练指导系列稿件,正陆续刊发。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训练内容是“语言要连贯”,我们的指导稿分为“技法指导”和“范文点评”,本号已推出“范文点评”稿,现推出“技法指导”稿件,欢迎一并阅读。

八下六单元写作手法(语言连贯的硬核技法)(1)

开胃歌诀

文章当如江河下,

段落连贯篇章顺。

内容对象要一致,

话题集中指向明。

时空认识有顺序,

一序引线作统领。

前有呼来后有应,

分对总来答对问。

句子段落要衔接,

提示过渡关联紧。

【技法大餐】

保证语言连贯顺畅、衔接紧密,需要处理好句与句、段与段、篇与章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严防前后脱节、条理混乱。语言连贯的文章,文章思路更清晰,结构流畅完整。

一、写作内容:保持话题的相对统一

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内容是相对集中而不是变来变去的,陈述对象是相对一致而不是随意变化的。“嫩黄瓜作文”认为,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语句就会衔接紧凑,思维就会顺畅自如;随意转换陈述对象、频繁变化陈述对象,话题的统一性就会被破坏,语句的连贯性就会大打折扣。

【例1】他出生在江南水乡一个书香门第,5岁时就在私塾读书,12岁时适逢辛亥革命,便又进了新式学堂,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他的学问正是在这种新旧冲突、中西融合的文化背景下造成的。

八下六单元写作手法(语言连贯的硬核技法)(2)

解析:这段文字开头几句和结尾句都是从“他”的角度叙事的,只有中间“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一句转换为从“他父亲”角度叙述,硬生生地插入进来,前后的贯通性大受影响。

八下六单元写作手法(语言连贯的硬核技法)(3)

【例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解析:从保持话题统一的角度考虑,该题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也应该是“公安干警”,所以D选项衔接最恰当

二、有序表达:保持一种顺序贯穿始终

思有路、语有脉,表达一个意思总得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会脉络分明、语气贯通,不跳脱、不紊乱。比如,或以空间为序,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的前后为序,或以主次轻重为序,或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等等。

八下六单元写作手法(语言连贯的硬核技法)(4)

“嫩黄瓜作文”强调,一般情况下,一个段落中只能遵循某一种顺序,而不能一会儿按照时间顺序说,一会儿又变成为空间顺序,这样容易把内容搅在一起,造成语脉阻塞。

不光是段落,就是篇幅不长、内容不复杂的一篇文章中,大都是遵循某一种顺序写下去。至于篇幅长、内容繁杂的文章,那就另当别论了。

【例2】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_______________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 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③马上扔下背包 ④听到大雨来临的广播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解析时间顺序。语段所述的中心是师生帮助抢收的情况,其动作有明显的起因和结果。在所列各组语句中,①是对师生抢收战斗的形象描写, ②是得到消息所产生的心理, ③是在心理指导下开始行动,④是动作的原因,即得到消息。按时间顺序,正确的语脉为:得到消息—心理活动—开始行动—具体抢收。故选C。

八下六单元写作手法(语言连贯的硬核技法)(5)

【例3】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我喜欢它两边各种各样的古屋和老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解析:按照空间顺序的思路,选C。“它们”指“古屋和老墙”,所以先排除A、B,按照“坡度——路面——花朵”的顺序更为合理。

三、行文过程:保持前有呼后有应

照应常常和文章的内容主旨、条理脉络、层次结构有关,必须前有交代,后有照应。句式的照应主要包括:问与答的照应,总与分的照应,关联词语的照应,指代的前后照应。

八下六单元写作手法(语言连贯的硬核技法)(6)

【例4】这时的瀑布很多,更是一种美景,大概每登上几米高度,就可以见到一道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声如奔雷,澎湃咆哮,激湍翻腾,飞流直下,水气蒙蒙,珠玑四溅

B.飞流直下,声如奔雷,澎湃咆哮,激湍翻腾,水气蒙蒙,珠玑四溅

C.澎湃咆哮,水气蒙蒙,飞流直下,声如奔雷,珠玑四溅,激湍翻腾

D.珠玑四溅,水气蒙蒙,澎湃咆哮,声如奔雷,激湍翻腾,飞流直下

解析:总与分的照应。这道题是要求选择对瀑布的描写中哪个更恰当。“嫩黄瓜作文”提请大家先看四个备选项,会发现它们只是句子内部词序的排列不同,都写到瀑布的外形(飞流直下,激湍翻腾,珠玑四溅)、声音(声如奔雷,澎湃咆哮),以及产生的效果(水气蒙蒙)。

为什么会出现词序上的不同呢?是否有观察的先后顺序,即空间上的变化呢?很明显,第一瀑布观察可采用由上到下;第二,再结合题干上的一个“见”字考虑,其后应紧接所见的内容而非所听的或瀑布的效果,答案自然得出为“B”。

八下六单元写作手法(语言连贯的硬核技法)(7)

【例5】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________,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

A.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B.确实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C.不仅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D.或者说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解析:关联词语的照应。原文句意是递进关系,能体现这层关系并能与“而且”关联上的是C句。

至于适当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以实现句子之间的衔接过渡,这个方法在教材上有讲解,“嫩黄瓜作文”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导图佐餐】

八下六单元写作手法(语言连贯的硬核技法)(8)


(“天下网友爱吃瓜,吃瓜首选嫩黄瓜。”关注@嫩黄瓜作文,你将持续获得满分作文、优秀作文,得到最实用、最有效的写作指导。)

有意转载本文的,需事先报“嫩黄瓜作文”许可。

文中配图多数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