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8.78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展到240.22.72平方公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从190条缩减到37条,超过98%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探索形成了127多项改革创新成果。上海自贸试验区从2013年9月成立至今,以浦东新区1/10的面积,创造了浦东新区3/4的生产总值。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贸区规划图(探访上海自贸区)(1)

工商税务等一个窗口办理每年为企业节省20亿成本

7月10日早8点多,位于浦东新区外高桥保税区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大厅门口,李女士手拿一叠资料和雨伞在等待服务大厅开门。她是当天第一位排队取号人,当咨询工作人员工商、税务、咨询分别在什么窗口时,工作人员回复她:“在一起,全都在一个窗口办理。”

“今天想来咨询医药类企业的落户问题,因为中外大量医药类企业聚集在自贸区,从集聚效应上来讲,我们都会选择这里,顺利的话我也带了各种资料,可以直接申请落户。”李女士告诉记者。

9点一到,李女士就已坐在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专区开始办理业务。所谓“一窗通”,即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单一窗口”),这也是上海自贸区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贸区规划图(探访上海自贸区)(2)

“单一窗口”以“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为原则,企业通过单一窗口一个平台一次性递交满足贸易监管所需的所有材料,监管部门也在该平台将结果反馈给企业,真正实现了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相互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国际贸易相关手续的“一网通办”。

从2015年6月上线至今,“单一窗口”已形成了包括货物申报、运输工具申报、进博会专区等在内的10个功能板块,对接22个政府部门,服务了27万家企业。据介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使货物申报由1天到半小时,船舶申报由2天到2小时;同时节约了各类申报企业的成本,每年可达20亿以上。

负面清单从190条缩减到37条98%以上外商是通过备案制设立

当天,恰逢一地方考察团来学习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自贸区的开放透明程度,从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变化上就可见一斑。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揭幕后第二天,上海就发布了我国首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列明了190条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这意味着清单之外皆可行,就像大厅内悬挂的这句话,‘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该工作人员说。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贸区规划图(探访上海自贸区)(3)

尽管2013年版的清单较长,但它减少和取消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简化了准入管理。此后,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缩短,六年时间“瘦身”五次。到2019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已减至37条,比第一版少了153条。

而据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介绍,截至2018年6月,上海市挂牌后共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696个,合同外资1102.4亿美元,实到外资221.33亿美元,98%以上是通过备案方式设立。2017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新增实到外资60亿美元,实到外资额在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中位列第一。

不到6年面积扩展8.5倍形成127项制度创新成果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区刚起步时,实施范围才28.78平方公里,后来才扩大到120.72平方公里。今年8月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公布,引发上海扩大开放的又一次热潮。

按照规划,临港新片区先行开发119.5平方公里。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蓬分析称,新片区的方案突出的重点是“自由”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贸区规划图(探访上海自贸区)(4)

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至今近6年,在上海浦东这120.7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多项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政策在此先行先试。先后诞生了127项制度创新成果,成为我国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国家战略的样板。

“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浦东新区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浦东新区四分之三的生产总值。同时探索形成的100多项改革创新成果,目前已分领域、分层次在全国复制推广。”工作人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