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在我国的文明史上,和纸、笔、墨一样对传播文化艺术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修水赭砚、玉山罗纹砚、婺源曲龙尾砚、星子金星砚并称为江西四大名砚。作为四大名砚之一,赭砚却鲜为人知。近日,浔阳晚报记者赶赴修水,近距离走近赭砚,去了解它那段曾被史海淹没的前世今生。

江西修水赭砚(鲜为人知的修水赭砚)(1)

修水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在学习加工赭砚。

A 赭砚又称“贡砚”

修水赭砚是修水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因石质以赭色为主而得名。从典籍中翻阅修水赭砚,让人感慨万千。修水赭砚的制作开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清代,绵延千余年而得到继承,叫人感慨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据实物推测,修水砚台制作开始于汉。1976年1月,江西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在渣津坪上(原核工业部267队驻地)清理汉墓时,出土文物有砚。考证其砚料,为本县修口石,说明汉代时,该县即开始制作、使用砚台。

宋杜绾撰《云林石谱》载,“洪州分宁县地名修口,深土中产石,五色斑斓,全若玳瑁,石理细润,或成物象;扣之,稍有声。工人就穴中镌砻为器,颇精致。见风即劲,亦堪做砚,虽粗而发墨云。”翻译为现代文就是,“洪州分宁县有个地方叫修口,土壤深处出产一种石头。色泽五彩斑斓,完全和珍奇的玳瑁一样,纹理非常细腻,有的很像动物和器皿,非常精致。这种石头见风后会变得更加坚硬,也可以用来作砚台,虽然质地粗糙但发墨的效果非常好。

宋朝始,修水赭砚开始扬名于全国文化界。1998年《文房四宝》杂志记载,“北宋时代期各大文人中,惟有黄庭坚爱故乡砚台”。这证明,修水籍人士、北宋诗人、江西诗派祖黄庭坚为修水赭砚的推广发挥了极大作用,他不但自己使用家乡的砚台,而且多次携带砚台,作为馈赠佳品,送好友苏轼、佛印等,赢得极高赞誉。”

清代道光皇帝侍读、修水籍人士万承凤曾将该砚呈道光皇帝,帝欣喜,视为珍品。后被列为贡品,所以又称“贡砚”。

江西修水赭砚(鲜为人知的修水赭砚)(2)

江西修水赭砚(鲜为人知的修水赭砚)(3)

江西修水赭砚(鲜为人知的修水赭砚)(4)

江西修水赭砚(鲜为人知的修水赭砚)(5)

展览室内形色各异的砚台。

B 赭砚曾深受东南亚国家喜爱

修水赭砚能够成为贡砚,离不开两个前提,一是文化兴盛,知名人士的使用、赞誉、推介,二是质量优良,雕刻精致,可以与全国“四大名砚”相媲美。但缘何被历史的长河湮没了呢?为此,浔阳晚报记者采访了多名赭砚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清朝末期民生凋敝、民国初期战火纷飞,修水赭砚的制作规模不断缩小。据现年68岁居住于四都镇噪口梅岭脚下的高师傅回忆,“我七、八岁时,这里有个制作砚台的老师傅,叫黄贤华,当时快九十岁,他开了个砚台行,请5个师傅制作砚台。使用的石料就是这里山上的石头。”因为该地就是赭砚石料的主要生产地,窥一斑知全豹,从该地砚台制作规模即可知全县赭砚的生产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修水赭砚迎来了生产的黄金时期。1964年,县工艺美术厂恢复贡砚生产,石料来自四都、征村,两个地方每年向工艺美术厂卖出石料数十万公斤,成为当地村民重要经济来源。在规模扩大同时,修水赭砚美名进一步弘扬,1974年参加秋季广交会仅一名日本商人就订购10000方雕砚和素砚。1984年,修水赭砚参加全国文房四宝展览会,博得专家好评,外商争相订购。该厂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东南亚各国。1984年出口5088方,最高峰时期销售达5万多美元,同时还畅销北京、上海、天津等20多个省市。

曾几何时,赭砚如此辉煌。为什么现在基本上被社会所遗忘了呢?“除了社会发展变化的外因,赭砚自身没有发展壮大是内因。”原修水县工艺美术厂厂长万根平告诉浔阳晚报记者。他详细向浔阳晚报记者介绍了赭砚的兴衰历程。“文化大革命后,工艺厂改为私有企业,很多赭砚的工艺师下岗;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科技的发展,传统‘文房四宝’的书写工具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快捷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电脑、键盘、鼠标已经成为今天人们书房中的‘霸主’,这两方面是修水赭砚衰败的最主要原因。”万根平有些伤心地解释说。

C 赭砚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4月2日上午,浔阳晚报记者来到修水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间赭砚展览室,室内陈列了几十块雕刻好的赭砚。这些赭砚以赭色为主体,有的还伴有翠绿色,用手摸光滑而细腻。它们有的雕刻成龙的形状,有的刻有梅花,还有的刻着松树,形色各异。据江西省赭砚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小兵介绍:“这是我们公司设在学校的一间展览室,公司同时还在学校设置了一个加工车间。这样既能解决特教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培养更多的赭砚传承人,为赭砚更长远的发展储存人才。”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全国中小学又开设了书法课,这对砚台的发展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机遇。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财富迅速积累,收藏也为赭砚的发展提供了大的空间。”万根平分析说。

修水赭砚虽经历跌落起伏,但原修水县工艺美术厂培养出的七名大师仍坚持不懈地进行传统手工雕刻,并在工艺上大胆借鉴其他名砚的雕刻技术,集南派细腻与北派粗犷于一体,形成修水贡砚的鲜明特色,在全国性工艺美术创作比赛中多有斩获,为赭砚的传承发展奠定了基础。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修水贡砚代表传承人王令大师获得的荣誉就有:2010年作品“富贵三羊”在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品博览会荣誉银奖;2011年2月作品“秋实”由江西工艺美术馆永久性收藏;2012年7月作品“两鼠嬉戏”由江西博物馆永久性收藏;2013年作品“茶圣”“龙腾天下”“秋趣”由修水博物馆永久性收藏;2014年8月作品“苏黄对奕”由黄庭坚纪念馆永久性收藏;2014年作品“五鼠闹春”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铜奖;2015年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竞赛中,作品“庆祝奥运”荣获“百花奖”金奖,是修水贡砚第一次获得全国性工艺美术大奖。一花独放不是春,可喜的是由周存根创作的作品“知足常乐”再次斩获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由高小兵创作的作品“静思”获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

据高小兵介绍,为更好地发挥赭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作用,将赭砚工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2016年,他花费了近700万元,成立了江西省赭砚工艺品有限公司,将并大部分赭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吸纳入公司,专门从事赭砚研究和加工。“除了和修水特殊教育学校合作,选拔培养生产赭砚的人才,目前还和南昌大学基本达成了赭砚品牌策划和品牌推广的合作协议,以此借助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出省级和国家级的赭砚大师,让赭砚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再次重现昔日的光彩。”对于赭砚未来的发展高小兵充满了信心。

“一个品牌的成功推广,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传统文化(天时),且加工生产赭砚的原材料修水特别丰富(地利),再加上公司对非传承人的吸纳及南昌大学的参与(人和),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几年的发展,赭砚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万根平厂长非常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浔阳晚报记者 葛先虎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