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四则运算题及答案(期中考四则运算)(1)

期中考四则运算题及答案(期中考四则运算)(2)

从来不曾感觉,是因为默然的关系。许久未曾提起,但还是恨自己是一个人,无法摆脱七情六欲的困惑,不能冲破人世冷暖的...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 =0(a≠0)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和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的乘法运算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

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①(a+b)×c=a×c+b×c;a×c+b×c=(a+b)×c;

②a×(b—c)=a×b—a×c;a×b—a×c=a×(b—c)

6、连减定律:

①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减后两个数的和,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a—(b+c)=a—b—c;

②在三个数的加减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c—b;a—b+c=a+c—b

7、连除定律:

①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a÷(b×c)=a÷b÷c;

②在三个数的乘除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c÷b;a÷b×c=a×c÷b

四则混合运算的审题,大家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看”

“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会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如:405×(3076-2980) 2136÷89。

看的结果应是:

①有5个数;②有4种运算;③含有小括号;④是一道带有小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

又如3.68×[1÷(2.1-2.09)] 0.6。

看的结果应是:

① 含有5个数;②有4种运算;③含有中括号;④是一道带有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式题。

二、“定”

“定”,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

可采用画线标顺序的方法。

三、“想”

“想”,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 然后进行运算。

如:405 ×(3076 -2980 ) 2136÷89。

这道题虽不存在简算问题,但括号部分与除法可同时计算,即同时 算出3076-2980的差与2136÷89的商。

有时候,根据数据特点,通过“想”将原式结构进行分解、组合等。

计算题的审题过程,特别要注重培养自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