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中国人一向内敛,

但元宵节可是难得“闹”起来的日子。

这两天肥乡的城区村庄,

都洋溢喜庆热烈元宵之“闹”,

今天晚上,按照咱们肥乡的老习俗,

大人们烟火放起来!

孩子们灯笼提起来!

老人们年灯点起来!

明亮映月的人间十五,就这样到来啦!

今天咱们随着肥乡民俗散文,

回味下我们肥乡的老年俗,

美好的元宵佳节,走起!

正月十六爬城头老民俗(点灯笼点年灯儿)(1)

提灯笼

没有城市里缤纷绚烂的焰火,没有成串灯笼点缀的大街,更没有喧嚣热闹的人群,安静的小乡村里,孩子们依然快乐,打着小小灯笼,约上左邻右舍的伙伴,走街串巷一路欢笑。小时候的元宵节,你是这么过的吗?

正月十六爬城头老民俗(点灯笼点年灯儿)(2)

根据肥乡传统习俗,每年正月初五至正月十五,舅舅都会给外甥送灯笼,直到小孩12周岁为止。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就来源于此。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是打灯笼最热闹的三天。到了正月十六晚上,孩子们将灯笼互相对打,灯碰灯、灯打灯,但不恼怒。因为按照传统习俗,元宵过完要把灯笼打烂、烧毁图个吉利,第二年将会收到新的花灯。

正月十六爬城头老民俗(点灯笼点年灯儿)(3)

孩子们用蜡烛互相点亮灯笼。嬉笑、打闹、碰灯,燃烧的灯笼预示了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儿时记忆中的年就是这样划上完美的句号。

正月十六爬城头老民俗(点灯笼点年灯儿)(4)

点年灯

说到,正月十五,就不得不说年灯,她流传于我的故乡冀南一带,是用蒸好的黍子面做成的既可点亮祈福又可食用的年俗食品。而年饼,则是用蒸好的黍子面裹糖煎制的一种又香又甜又软的面饼,是过年时不可或缺的风俗年味。

正月十六爬城头老民俗(点灯笼点年灯儿)(5)

年灯是在元宵节时点的,十四晚上是试灯,十五晚上是点年灯,十六晚上叫点乏灯。元宵节这个关于灯的传统节日,在冀南一带也叫小年。在我的故乡肥乡,元宵节时不仅要点烟花、点灯笼,也要点年灯。故乡人说,十三蒸灯,扬场有风,是催人勤谨的一句谚语。妇人们将黍子面兑温水和匀,然后揉成窝头状放入蒸笼,蒸笼冒汽后蒸半小时即成年面。但这还不是成品的年面,须在这半成品年面上再洒些白面和匀,否则就会又软又粘,面凉后也会变得格外的硬。年面蒸好后,就要将年面做成年灯了。拽一块年面揉成圆柱状,用刀切成一截一截,然后将一端蹾实作底子,将另一端用手捏出用来盛油的凹槽,这年灯就算是做成了。除此之外,妇人们还要用灵巧的手做一个鸭子样的年灯、一个鸡样的年灯和一个狗样的年灯,这三个年灯也都有油槽,不过只在元宵节的晚上点。

正月十六爬城头老民俗(点灯笼点年灯儿)(6)

待到十四晚上试灯的时候,妇人们将棉絮卷成灯芯插入年灯的油槽中,接着把植物油倒入油槽并点燃灯芯,然后将这一豆豆光亮放到各个神位前敬以众神,祈求吉祥。人们将鸭子年灯置于碗中放到水缸里,将鸡年灯放到锅台上,将狗年灯放到狗窝上。旧时的说法是,鸭子年灯熄灭时头朝向哪个方向,哪里来年便风调雨顺,鸡年灯可防锅台招引蚂蚁,狗年灯可护佑家狗平安。元宵节的晚上,家家户户屋里屋外灯影闪烁,远远望去,一派祥和而温馨的景象。这摇曳的昏黄的灯光,温和而沉静,使人感到温暖,感到踏实。尤其是水缸里的鸭子年灯,驮着一豆灯光在水面上静静地浮动,映照出满盈盈的一缸光亮,清澈而安详,叫人留恋。

关于年灯,故乡还有一个说法,元宵节,头一次过年的婴儿要看七家年灯,而且是不同姓的七家,据说看过七家年灯之后孩子就会更加眼明、聪慧。于是,元宵节的晚上,年轻的母亲们抱着孩子急匆匆串门看年灯的情景,也成为故乡元宵节里的一道流动的风景。

去杂病

烤杂病在乡间又称烤年灯,肥乡,是在清早来烤杂病的。按传统的说法,烤杂病得在太阳出来前的大清早进行,否则就不灵验了。这其中的意思,大约是说太阳出来就是新的一天和新的一年了,百般杂病得在新的一年到来前烤净,这样来年才能不生杂病。

正月十六爬城头老民俗(点灯笼点年灯儿)(7)

乡人将柴草或自家能烧的破旧家什放到院门外点起篝火,据说烤过篝火之后身体就会健健康康,远离疾病之苦。这篝火有的人家自起一堆,有的好几户人家合起一堆。小小的村庄四处升起细细的青烟,以及热闹过后静静的火堆的一丝的落寞,当是乡间一幅别有风味的风俗画,淡淡的而又富有生活气息,韵味无穷。

正月十六爬城头老民俗(点灯笼点年灯儿)(8)

“正月灵,二月灵,正月十六烤杂病,烤到哪儿哪儿不疼。念诵完毕,烤杂病便正式开始了。孩子们抑或是让母亲为自己烤,抑或是各自自己烤。烤到哪个部位,便把哪个部位朝火堆就一就,靠一靠。烤杂病的时候,妇人常常还要念诵:“烤烤头头不疼,烤烤胳膊胳膊不疼,烤烤腿腿不疼。”拙朴的话语里道出了最朴素的愿望——愿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在所有的部位当中,头是最重要的,除了烤,还要用梳子在头上梳理几下然后朝火堆甩一甩,似乎这样就把杂病甩入火中焚烧净尽了。待年灯烤熟了,大家便要吃年灯的,因为按照说法吃了年灯眼睛会更加明亮。孩子们常常吃了一个还不够,争着抢着要吃好几个,因而常常吃得满嘴黑末。吃年灯的时候,须将灯芯拔出投入火中,否则可能招来病邪。对于烤杂病来说,孩子、老人和病人是重点人群,有的还要将孩子的棉袄棉裤烤一烤,以图健康和吉利。

正月十六爬城头老民俗(点灯笼点年灯儿)(9)

一起回味了元宵节的老年俗,

赶紧把自家灯笼提上,

年灯点上,早点睡觉,

明天起来烤杂病喽~

肥萱萱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梦想圆圆,生活甜甜,

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者简介

郑永涛,笔名土生,男,1984年生,河北邯郸人,毕业于江西大宇学院中文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中国妇女报》、《语文学习报》、《作文周刊》、《河北日报》、《河北法制报》、《河北农民报》等多家报刊。曾在北京空军某部服役。

本文综合编辑自其《年灯年饼》、《烤杂病》,还有张思思的《正月十五闹花灯》,感谢原创好文!

编辑:李笑波 审核:张海印、李运强

转自微观肥乡

正月十六爬城头老民俗(点灯笼点年灯儿)(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