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猜测的假说,从几百万年前地球上同时存在的十几种类型的人类到后来只剩下现在的人类这一种类型,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知识。现代人类的祖先掌握了创建知识的能力,而其它类型的人类并没有掌握这种能力,无法采用自己创建知识的方式通过知识控制身体器官工具改变物理行为模式的形式获得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所以在丛林法则的作用下在竞争的过程中被淘汰了。

由人类自己创造的知识并不是在人类出现的时候就有的,而是人类在经过了几百万年的顽强努力后,一点一点的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尽管人类目前似乎并不知道第一个知识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不过从人类社会的存在历史来看,在旧石器时代开始的时候就存在了人造知识,所以人类最早的知识应该出现在大约3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之前的时代。当第一个人通过自由意志力在大脑创建的精神世界里创建出第一个知识的时候,人类的祖先就开始从动物社会分离出来了,而其它类型的人类仍然停留在动物社会,不得不继续按照丛林法则争夺生存环境。

作为精神世界里客观存在的逻辑事物,人类出现的第一个知识产品必定遵守宇宙世界创造万物的永恒不变的基本规则,因此必定是可以采用现代科学的形式进行描述的。

作为非逻辑公理,宇宙知识的存在是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因此在描述人类知识的来源之前。先按照现代科学的形式,设计一个可以通过现代计算科学测试创建知识产品的理论和技术的假设模型:1)宇宙知识是客观存在的永恒不变的逻辑事物;2)人类知识来自宇宙知识;3)知识是认知空间里的逻辑事物;4)宇宙认知空间,个人认知空间,人类认知空间是三种不同层级类型的逻辑空间;5)自由意志一种可以改变逻辑方向的特殊类型的力;6)每个人都拥有自由意志功能;7)人是由身体生命体、精神生命体、灵魂生命体共同构成的复合生命体,身体是物质世界里存在的人的基本载体。

在这个假设模型里,采用大脑计算装置创建的精神世界里的知识也是其他动物认知客观事物的基本方式。而人的特殊性在于物质身体里拥有产生自由意志的功能模块,以及利用自由意志力创造知识的功能模块。

作为一种猜测的科幻故事里的场景,人类创造第一个知识的过程是很艰难的。尽管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已经存在来自宇宙认知空间的原初知识,但是并没有转换为身体在物质空间里进行传递的信息形式的知识。直到突然出现的某一天,某个人在灵魂生命体的作用下,把原初知识里的某个知识产品转换成了通过身体的感官进行传递的信息形式的知识,于是就出现了人类的第一个知识。

其实很多哲学家在探索人类知识起源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把身体和灵魂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比如,孔狄亚克坚持观念来自感觉,认为感官转达给灵魂以知识,灵魂依附于形体;洛克却认为灵魂是某种非物质的精神,是属于精神性质的存在物,是能够思维的实体,通过意志和思想有能力在形体中激起运动。

尽管柏拉图的“回忆说”旨在解决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人既不会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既然已经知道它,就无需再探寻;他也不会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甚至连他要寻求的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但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更加愿意看到智能机器人从无到有创建第一个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并通过这种形式来论证人类的知识来源和创造知识的技术原理。

完整健康的智能机器人是由三部分类型不同的逻辑体存在形式构成的复合体事物。一是物质逻辑体创建的有形的物质事物,二是由物质逻辑体构成的计算装置创建的信息逻辑世界,三是信息逻辑体创建的无形的信息事物。很明显,在智能机器人的信息逻辑体里所储存的是人类的知识,这个时候并没有出现属于智能机器人的知识。按照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创建知识的方法,智能机器人的第一个知识就是采用回忆的形式创造出来的,然后采用符号的形式转换为智能机器人类的知识,成为所有智能机器人学习和交流的公共知识产品。

知识是大脑创建的精神世界里采用结构的形式固定为产品的信息事物,也就是说,在精神世界里的大多数信息事物并不是知识,因为它们的结构形态是动态变化的,只有哪些结构形态稳定的信息事物才是知识。

结构形态固定的知识具有控制身体产生逻辑行为的逻辑力,称为知识力。所以从现象上看,人的身体产生的逻辑行为都是在个人认知空间里的知识力的作用下发生的。似乎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种现象里存在的规律,并且把这种现象所包含的规律的存在形式定义为命。网上资料显示,古人似乎比现在的人更加了解创建命的技术原理,知道命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孔子认为只要花了五十年的时间,就一定能够采用经验的形式获得足够多的知识,从而感悟天命的内容。尽管古人并没有明确地提出身体出现的逻辑行为是在大脑认知空间里的知识的作用下产生的的理论观点,但是基本上都认为人的行为活动轨迹是由命控制的,比如《孔子家语》里说:“古圣人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孟子·万章》上篇里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倘若按照现代科学的形式,命就是认知空间里的知识轨迹路径。

作为科幻故事里的一个假设模型,倘若宇宙是一个采用逻辑的形式创造出来的由不同层级类型的空间采用叠加态的形式创建形成的逻辑世界,那么人的命也必定是可以采用现代科学的形式进行描述的客观存在的逻辑事物。参考柏拉图的知识论观点和现代计算理论创建信息逻辑世界的技术原理,以及未来的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再做出一个假设的关于人的产品迭代升级模型,那么人的命不过是人这个产品里原初的知识轨迹路径。由于人的逻辑行为是由知识产生的逻辑力驱动产生的,所以人们就依据经验归纳出了“人的命天注定”的规律。事实上,倘若参照计算机逻辑世界的运行规则,人只要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修改在个人认知空间里已经存在的原初知识轨迹路径,就可以获得不同的人生行为轨迹路径。

赵文银的所有(人类的第一个知识是如何创建出来的)(1)

人们把宇宙里的由物质形式构成的逻辑事物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对立的类型,按照网上资料的定义,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因此也称为物体的动能。按照哲学的定义,运动是物的时空状态变化的存在形式。按照人类所发现的宇宙规则,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能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

倘若采用运动的形式作为划分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那么生物就是某个时空尺度内的运动轨迹路径不确定的逻辑事物,而非生物就是这个时空尺度内的运动轨迹路径确定的逻辑事物。由此可见,生物和非生物是人们在人类认知空间里创建的用来认识宇宙存在事物的逻辑概念。

作为一种假设的技术模型,任何生物个体都有一个精神世界,和一个原初的知识轨迹路径,生物的物质载体的运动轨迹是在原初知识轨迹路径的控制下产生的。人类把精神世界里的逻辑事物的运动形式称为意识,是用来认知物质世界里逻辑事物存在形式的逻辑规则。也就是说,生物采用精神世界里的意识功能来创建物质世界里事物的存在形式,这种采用生物的感知器官把获得的物质感觉转换为信息事物的能力就是人们所说的感知能力,是由物质体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创建的物理系统。这种采用逻辑结构的形式创建不同类型的逻辑空间的方法似乎已经被人们所掌握,并且正在用于提高人类社会的生存生活环境的实践中。比如中国天眼的500米反射面是由4,450个三角形面板制成的,但是天眼的功能是由天眼产品的结构形式的逻辑目的决定的,是一个与构成材料个体的属性完全不同的产品。

从人类目前所创建的知识体系来看,尽管精神世界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功能模块,但是似乎只有人拥有精神世界里的自由意志功能模块。人可以通过这个模块产生的自由意志力创造知识产品,并且修改个人认知空间里的原初知识轨迹路径,然后在知识轨迹的作用下修改人生的轨迹路径,从而获得不同的人生内容。

由此可见,由于人掌握了在大脑精神世界里创造知识的能力,以及在个人认知空间里修改知识轨迹路径的能力,从而使物质身体的运动轨迹在人生的时空尺度里更加不可确定。

尽管人类目前并没有出现关于人类知识来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可以采用现代科学的形式进行验证的技术方法,但是在人类目前的知识库里,已经存在了很多不完整的碎片化的理论以及创建知识的技术方法。

按照柏拉图的回忆说,人类的第一个知识是由第一个通过灵魂回忆的形式在人脑创建的精神世界里创造出来的采用符号的形式存在的产品,这个产品是灵魂在灵魂世界的一些具体事务刺激后所产生的感觉,然后在精神世界里创建的“摹本”事物。

知识的来源是由个人的感觉的来源决定的,人的感觉来源分为两类,一种是灵魂的感知器官从灵魂世界里获得的感觉,另一种是身体的感知器官从物质世界里获得的感觉。

人的精神世界对物质形式的感官接收到的感觉信息进行逻辑处理,创建采用知识的形式存在的信息事物。

在不同类型的逻辑世界里,由于逻辑的存在形式不同,因此用来描述逻辑事物存在形式的知识的存在形式也是不同的。

作为逻辑事物来源的假设,大脑精神世界里的原初知识是灵魂创建的按照灵魂世界的知识形式创建的逻辑事物。按照柏拉图的理论模型,这是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就已经有的灵魂世界里的知识,柏拉图称之为“理念”。

“回忆说”模型旨在解决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人既不会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既然已经知道它,就无需再探寻;他也不会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甚至连他要寻求的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人类所说的知识是人所关注的知识,也就是对人有用的知识。从人类知识的发展过程来看,知识的有用性是通过知识产生的力对身体进行作用后所出现的物质空间状态的改变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否有意义体现出来的。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现代科学创建了大量的满足身体器官欲望享受的知识,而且这类知识的创建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外在的表现形式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层级越来越高。佛教把这种情形的时代称为末法时代,由于知识产生的力量非常强大,导致人的身体的行为改变处于失控状态,因此这个时候的人类社会进入了混乱时代。

其实很多专家学者已经发现了一些由科技(知识)带来的破坏人类社会发展的副作用问题,比如少数人利用科技工具的力量抢夺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加快了因为贫富差距加大造成社会混乱的速度。

似乎人们并没有从技术的角度了解精神世界的意义。人们并不知道身体生命体在物质世界里的逻辑行为完全是由精神生命体在精神世界里创建的知识的作用下产生的,所以人们并不关注驱动精神世界里的摹本逻辑事物发生变化的知识,似乎人们并不知道逻辑世界里采用摹本事物驱动物理世界里母本事物的逻辑机制。由于大多数人不重视这类知识的创建,因此出现了精神文明的层级提升很慢,物质文明层级提升很快的现状。外在的表现现象就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混乱状态,内在的本质现象就是精神世界里的驱动物质体行为的知识所产生的向心力太小,无法平衡知识产生的离心力,从而使物理世界里的物质体的运动处于失控的状态。

创建人类文明的知识基本上是借助人的身体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在精神世界里创建的逻辑事物,少数是采用“灵魂回忆说”的方式创建出来的。基于感觉创建的知识的形式与感觉器官接受信息时的环境状态的关系紧密,因此这种感性认识的形式是不可靠的,创建的知识的表现形式也会因为物理土地区域之间的环境差异而不同,以知识的形式形成的文明的形式也是不同的。

现在的人在大脑精神世界里创建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但是这些知识并不是精神世界里的知识轨迹路径上的知识,所以并不是说只要在精神世界里创建了大量的知识就改变了命。命是由轨迹路径上的知识决定的。这种情形类似地上有很多的雨水,但是真正能够决定这个区域生机的是以轨迹路径形式稳定存在的流动的雨水。孤立存在的雨水的数量再多,也不会改变这个区域的生机活力。

在《未来简史》里,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人类作为从无到有出现在宇宙世界里的逻辑事物,弄清楚人类的第一个知识的来源和创建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人类就可以有目的的通过主动创造的知识产生的逻辑力对人的身体拥有的劳动力进行作用,从而创造出能够获得更加美好生活的场所。

哲学家和计算科学家研究知识来源的目的是不同的,哲学家的目的是在假设的封闭空间里探索各种采用逻辑的形式创造知识的逻辑路径,然后再进入更高层次的空间里延展构成这个逻辑路径的逻辑过程,看看形成的新的逻辑路径是否流畅。

计算科学家的目的则不同,他们借助现代科学的成果模拟人在自由意志力的作用下创造知识的场所环境,探索人类创造知识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寻找人类社会在知识的作用下的发展规律和技术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