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明显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韩国、魏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诸侯国,也即在战国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战国韩国最后一个君主(韩国魏国之前西周还有古韩国)(1)

不过,实际上,在韩国和魏国之前,西周时期就已经有韩国和魏国了,这可以称之为古韩国、古魏国。并且,古韩国、古魏国和战国时期的韩国、魏国,其实还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

一、古韩国

韩国(西周初年―前757年),西周至春秋初期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始封君主是周武王之子。周武王击败商纣王之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疆域,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是,对于周武王来说,如何牢固控制刚刚攻占大片领土,成了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制的策略,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来开疆拓土,镇守一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鲁国、曹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吴国等众多姬姓诸侯国得以建立。

战国韩国最后一个君主(韩国魏国之前西周还有古韩国)(2)

和以上姬型诸侯国一样,韩国也是在西周初期册封的。册封之初,韩国的疆域,主要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一带,也包含了今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等地。对此,在笔者看来,就韩城这一地名,显然和西周时期的韩国存在直接的关系。

周平王十四年(前757年),韩国被晋国所灭。彼时,周平王刚刚迁都洛邑,自身实力弱小,还需要依靠晋国、郑国、秦国、卫国等诸侯国。所以,对于晋国消灭韩国的行为,自然是睁一眼闭一眼了。在韩国灭亡后,宗室后人就以国号作为姓氏,称为韩氏。其中,就韩万来说,作为韩国宗室的后人,来到了晋国,并辅佐了晋武公这位君主。

战国韩国最后一个君主(韩国魏国之前西周还有古韩国)(3)

晋武公(公元前754年—公元前677年),又称曲沃武公,姬姓,名“称”,晋穆侯曾孙,曲沃桓叔之孙,曲沃庄伯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公元前716年,他成为曲沃的国君,在吞并晋国前称曲沃武公。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杀死晋侯缗,吞并晋国,并将珍宝献给了周王室,周王室便封其为晋国国君,从而位列诸侯。曲沃武公改称晋武公,纪年仍沿用曲沃武公纪年。公元前677年,晋武公去世,其子晋献公继位。

对于韩万来说,因为辅佐晋武公有功,后者就将韩原(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一带)赐给了韩万。在此背景下,韩万成为了晋国的卿大夫,至于韩万的后人,则在战国初期和魏氏、赵氏三家分晋。从这一角度来看,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直接源自西周时期的古韩国,二者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基于此,这两个韩国,自然都是姬姓诸侯国了。

战国韩国最后一个君主(韩国魏国之前西周还有古韩国)(4)

二、古魏国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魏国(前11世纪-前661年)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诸侯国,首任国君名为“失载”。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魏国也是一个姬姓诸侯国。对于西周时期的魏国来说,册封地在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一带,也包含了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一带。“魏”是“大”的意思(《史记》:“魏,大名也。”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对此,在笔者看来,正式魏字具有美好的寓意,促使历史上有多个以魏作为国号的朝代和势力。

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魏国被晋国消灭。晋献公消灭魏国后,将魏地赐给毕万作为采邑,于是毕万就改毕氏为魏氏,这是晋国魏氏的由来。对于魏氏来说,在战国初期和韩氏、赵氏一起瓜分晋国,这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堪称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事件。

战国韩国最后一个君主(韩国魏国之前西周还有古韩国)(5)

对此,在笔者看来,战国时期的魏国,正是在古魏国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并成为一个诸侯国的了。值得注意的是,战国魏国的先祖——毕万,虽然没有出自古魏国,但是,毕万出自毕国,而毕国也是一个姬姓诸侯国。

毕国,是周朝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爵位为公爵。周武王姬发消灭商朝,建立西周后,册封封十五弟姬高于毕(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故称为毕公高,毕公高在周王室担任重要的官职。不知何时何故,断了封赐,子孙散居各地,晋国的魏氏即其一支系。对于毕国来说,是被西戎消灭的。在毕国灭亡后,毕万来到了晋国,辅佐晋献公这位君主,因为立下了功劳,所以,晋献公将古魏国的疆域赏赐给了毕万,这促使毕万以魏作为姓氏了。而就毕万的后代来说,则在晋国逐渐壮大,慢慢成为势力强大的卿大夫。

战国韩国最后一个君主(韩国魏国之前西周还有古韩国)(6)

基于此,战国七雄之中,魏国和韩国都是姬姓诸侯国。所以,在战国时期,魏国、韩国和周王室的关系也是比较亲近的。比如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昭襄王在丞相魏冉的推荐下,将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寿出任主将。同年,秦国大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与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的韩、魏、东周24万联军对峙,白起率领的兵力,不及韩、魏、东周联军的一半。在伊阙之战中,魏国、韩国、东周这三个姬姓诸侯国组成了联军,以此抗衡秦国。虽然这场战役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也可以视为姬姓诸侯国的一次联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