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二胡时要不要有肢体动作?回答是要有的,而且还是必要的。但是,这种肢体动作要把握好度,过分了,显得张狂;不足,则显得僵硬呆板。

拉二胡有什么绝招(拉二胡时的肢体语言要把握好度)(1)

一些二胡爱好者对拉二胡时有肢体动作这件事颇有微词,认为毫无必要,更有人认为这纯属“得瑟”。其理由是:二胡演奏是一种听觉艺术,其艺术要体现在听觉上。而肢体动作属于视觉艺术。夸张的肢体动作属于本末倒置,完全没有必要。

客观的讲,一些人的这种观点还是有道理的,只是过于片面了。

其实,拉二胡时有肢体动作是应该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主要有两个:

拉二胡有什么绝招(拉二胡时的肢体语言要把握好度)(2)

一、二胡演奏是一种表演艺术,特别是舞台上的表演,如果演奏者在舞台上正襟危坐,身躯挺直,面无表情上的变化,木雕泥塑般的在拉二胡。这样的二胡演奏,二胡拉得再好,恐怕大家也会难以接受的。

相反,二胡演奏者在拉二朝时,配以肢体上的动作,身躯偶有左右晃动、前后俯仰,面部表情随乐曲的情绪表达需要,或悲或喜,挑动一下眉稍或微微一笑,观众的情绪也一定会受到感染,演奏的艺术氛围会更加浓烈一些。

拉二胡有什么绝招(拉二胡时的肢体语言要把握好度)(3)

二、二胡曲的演奏,既是乐曲情绪的再现,同时也体现了二胡演奏者的二度创作。这种艺术再现和二度创作,一方面体现在乐曲的本身,同时也体现在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中。肢体动作虽然是乐曲表达上的一种辅助形式,但这种形式是必要的,人们在欣赏艺术的时候,除了喝彩这种声音表达外,也会有点头称赞这种肢体语言表达形式。

同理,二胡演奏除了强调听觉作用外,视觉上的肢体动作也是艺术展现上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拉二胡时的肢体动作,不是主观上的故意,而是情绪流露的一种自然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种身不由己的不自主行为。

拉二胡有什么绝招(拉二胡时的肢体语言要把握好度)(4)

但凡是会拉二胡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和体验,就是一旦你陷入二胡曲的某种情感时,你的情绪便无法自己控制了,完全会被乐曲规定的情绪牵着鼻子走,欢乐时,会眉飞色舞,忧伤时,便会眉头紧皱,恬谈时,表情会自然。总之,你的情绪已经不属于自己,完全受乐曲情绪的摆布。

拉二胡曲《江河水》时,你的面部表情一定是忧伤的,如果有笑意呈现,那就是犯了情绪还匹配的错误。拉《喜送公粮》或《北京有个金太阳》这类以表现欢乐情绪的乐曲时,你的面部表情一定会是眉头舒展,目含笑意的。

拉二胡有什么绝招(拉二胡时的肢体语言要把握好度)(5)

所以,所谓的肢体语言,无非就是演奏曲子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它具有可控和不可控两个属性。可控性在于它可受主观控制,在于主观上对其“度”的把握。不可控性,则在于它要受主观情绪的制约,个人的喜怒哀乐,完全要取决于乐曲情绪表达上的需要。所谓身不由己,就是这个道理。

拉二胡时的肢体语言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躯干表现,体现在躯干的左右晃动和前后俯仰方面。

二是头部,表现在头部的左右转动及上下点动上,所谓点首是也,它的含意既表达对乐曲的肯定,也表达对自己演奏技能的肯定。

三是面部的表情变化。闭眼,表示自己已陶醉在乐曲的意境之中。微笑,则是对自己演奏技艺的满意度的判定,也是乐曲情绪表达上的需要。眉头紧锁,是一种忧愁情绪的表达。表情自然,则是一种恬谈心情的展示。总之,面部表情的丰富,是一种最为常见、内涵也最为丰富的一种肢体语言表现形式。

拉二胡有什么绝招(拉二胡时的肢体语言要把握好度)(6)

拉二胡,离不开肢体语言这种表达形式,不能否定它的表现作用。应用肢体语言,切忌不要过分夸张,动作过分夸张,效果会适得其反。这个度的分寸把握,要在实践中悉心体会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