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蔡君彦 摄影 许俊文

领完证之后要干什么(领完证先别走你知道吗)(1)

填表、审核、盖章,麻溜地领到结婚证后,很多新人选择拿证“闪人”。其实,如果新人乐意,婚姻登记机关又有条件的话,还有一个特别庄重的颁证仪式环节——除了让领证更有仪式感,男女双方齐声宣读结婚誓言时的那种感动,让很多人落泪,甚至终生难忘。

在民政部、全国妇联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中提出,要提升结婚颁证服务水平,探索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通过引导婚姻当事人宣读结婚誓言、领取结婚证,在庄重神圣的仪式中宣告婚姻缔结,让当事人感悟铭记婚姻家庭蕴含的责任担当。那么,结婚颁证服务在郑州市开展的现状如何?对新人有哪些触动?要实现颁证常态化,还面临哪些挑战?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进行了走访。

齐声宣读结婚誓言 她为何由笑到泪?

“两位新人上午好,我是金水区民政局颁证员任雪,很高兴能为二位颁发结婚证……”9月21日上午,刚办完结婚登记手续的夏女士和郑先生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来到婚姻登记大厅旁一间独立的颁证室,走红毯来到颁证台前,回答颁证员的问题后,在庄严的国徽下,一起宣读《结婚誓言》——

“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爱,相濡以沫,钟爱一生!今后,无论顺镜还是逆境,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无论青春还是年老,我们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成为终生的伴侣!我们要坚守今天的誓言,我们一定能够坚守今天的誓言!”

“请你们牢记今天许下的承诺,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携手走过未来的人生。我代表郑州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向二位颁发结婚证。”颁证员一番深情寄语后,将结婚证颁发给两位新人,并送上祝福。

领完证之后要干什么(领完证先别走你知道吗)(2)

两位新人的结婚登记颁证仪式至此礼成。仪式中的一字一句,一举一动,都被架在现场的录像机全程录下,事后发到新人的邮箱里。

“很感动,忍不住想哭!”参加完颁证仪式,夏女士激动得抹起眼泪。旁边的郑先生一脸认真地说:“很开心,也很感动!自己许下的誓言一定要做到!”

为何会如此激动?原来,他俩是高中同学,从相识到结婚已走过十年,起初条件很困难,大学毕业后在郑州找工作、安家,期间经历不少风雨和考验,好在他们相依相伴,都挺过来了……在颁证仪式上“走心”地宣读《结婚誓言》,回想一路走来的幸福和不易,自然是感慨万千。

这样的场景对颁证员任雪来说,并不陌生,“目前民政部提供的颁证词有四个版本,最受欢迎的是新人一起宣读《结婚誓言》的这个,经常有人读着读着就落泪了,尤其是女士。”

颁证仪式与结婚典礼 新人更看重哪个?

“颁证服务是免费提供的,所有在这儿领证的新人都可以自愿参加。”金水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郑建刚表示,该区有专职颁证员为新人提供颁证服务,并帮忙拍照、录像。为了让更多新人享受到这项服务,平日里,颁证员和工作人员会在大厅积极引导。

颁证室的记录显示,当天上午,有12对新人参加了颁证仪式,相对于当天领证的新人人数来说,并不多。这是为啥?

“有的新人不知道有颁证服务,有的太忙着急走,领到证就离开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新人把婚礼看得特别重,对颁证仪式没恁重视。”工作人员分析说。

在新人心目中,颁证仪式和结婚典礼的分量有何差别?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对新人,对方几乎都表示婚礼是“重头戏”,理由也大同小异:受传统婚俗文化影响,婚礼场面都很隆重,新人装扮后盛装出场,还有众多亲友到场见证,更有仪式感,对很多通常先领证、后举行婚礼的新人来说,尤其如此。

“当然是更看重婚礼了。”正在热恋的刘女士说,结婚领证是两个人的事,举行婚礼是两个家庭的大事,有众多亲友到场见证,“还有一点很重要,婚礼能收红包呀!”她笑着说。

不过,先举行婚礼、后领证的新人郑先生和夏女士也表达了另一种感受,“参加颁证仪式和参加结婚典礼感觉不一样,婚礼上主要是配合司仪,是让大家看的,在这里感觉更庄严,更神圣,毕竟拿到了红本儿才真正算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了。”

现如今,也有新人在试着“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越来越多的新人在领证当天会特意装扮一番,带摄影师来帮忙拍照、录像,甚至还带着亲友团来。9月21日上午,郭先生和张女士来金水区婚姻登记处领证时,特意带着结婚戒指前来,并有两位好友陪同,在亲友见证下,他们参加完颁证仪式还交换了戒指,并举着结婚证,在镜头前留下甜蜜的吻……

颁证服务要常态化 眼下面临哪些坎儿?

按照《意见》要求,在提升结婚颁证服务水平方面,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至少设立一个独立的颁证大厅,探索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并提出建立地方领导、社会名人颁证制度,鼓励当事人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等。记者走访发现,就郑州市而言,要实现颁证常态化,面临着场地不足、人手紧张等难题。

据了解,郑州的婚姻登记颁证服务在全国起步很早,位居前列。从2003年民政部开始推广婚姻登记颁证服务起,金水区就作为全国首批开始开展颁证服务,已累计免费服务了15万多对新人。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惠济区等婚姻登记机关也积极行动,建起了颁证室。不过,并未开展常态化颁证服务,今年由于疫情等影响,婚姻登记机关的颁证服务大都处于暂停状态,在“520”“七夕节”之类的结婚登记高峰日,二七区通过开展集体颁证仪式的方式,为部分新人提供了颁证服务。

“有场地,还要有人手才行,要不活儿都忙不完,想开展颁证服务也不现实呀!”婚姻登记机关一线工作人员表示,颁证服务还有规范化要求,目前,这方面的培训也有欠缺。

郑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倡导开展颁证服务,主要就是为了通过提升仪式感,让新人加深印象,牢记结婚成家后的责任担当,倡导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文化。不过,要想实现颁证服务常态化,还需要多方共同付出很大努力。”比如,随着更多婚姻登记机关搬迁到政务服务大厅办公,场地有限会成为影响颁证服务开展的突出难题,“颁证室要有氛围,还要容纳亲友观礼,地方小了肯定不行,要常态化开展颁证服务,需要地方政府从场地、人员、资金等多方面支持。”

颁证仪式要不要?有人欢迎有人觉得“尬”

常有人说:生活需要仪式感。那么,结婚登记颁证仪式,在您看来,要还是不要?

“我觉得有颁证仪式挺好的,毕竟领了证就是合法夫妻,特别有意义。”郭女士和爱人2003年底领的证,当时,爱人在南方工作,她专程带着证件坐火车去领证,“很快就领到证了,爱人喊我走,我站那儿好一会儿,热泪盈眶,心想:这就结婚了?如果有颁证仪式,肯定会更难忘,多一份美好回忆。”

郑州市民李先生2006年和妻子在金水区登记结婚,领证后“享受”了早期的颁证服务。“当时没有宣读结婚誓言,就是颁证人员问,我们回答,具体说的啥不记得了,不过,我当时特意写了一段话,提前跟颁证人员沟通好,在现场念给爱人听,她很感动。”正是有当年的“创新”经历,李先生建议,颁证服务不仅要常态化,还要根据新人的不同需要,尽可能多元化……

不过,也有年轻人觉得颁证仪式没必要,甚至有些“尬”。30岁的孙先生和女友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计划今年年底去领证,“领证是我们俩的事,希望最亲近的人在场见证,但是如果颁证员在场、让我们宣读结婚誓言的话,就会觉得很尬,如果是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道德模范之类的人来颁证,还可以接受。”

还有人担心:如果颁证员工作久了,累了,“程式化”地颁证,会不会反而影响我们领证的心情?

“倡导实现结婚登记颁证服务常态化是好事儿,不过,也要意识到,在强化新人责任担当方面,不能过分强调任何一个环节的作用,而是需要系统化倡导。”郑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民杨先生等人对此很认同,“一个人婚后是否铭记婚姻家庭的责任担当,和家庭环境、个人品行、真情实感等都有关,无论是否参加颁证仪式,每个人决定和另一半结婚前都可以扪心自问:结婚誓言里的那些话,我能做到吗?”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余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