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敢在大唐盛世谋反,并不是盲目自大,也不是头脑发热,反而是一步步被逼的不反不行。
但这一定程度上是唐朝【出将入相】模式和【节度使】制度导致的恶果,正是这种体制逼迫安禄山不得不造反。而在安史之乱之后的君王都以之为前车之签,唐朝以后为了巩固统治就再也看不到这种模式了。
安禄山和唐玄宗
什么是出将入相模式出将入相有两层意思:
1、首先是文武双全,文武双全并不是单指文采好,武功高,而是政治能力以及军事能力,也就是出去能带兵打仗,平时能治国安邦。
2、其次是在唐朝及唐朝以前,许多建立卓越军功的将领会被提升为宰相。比如汉朝的韩信,先秦的吴起,三国时的诸葛亮,曹操,还有唐朝的李靖。
李靖
这和安禄山造反有什么关系?
我们要关注几个人,李林甫、安禄山、杨国忠。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林甫当上了唐朝宰相,这个宰相位置得来很不光彩,历史上李林甫被定为奸臣那是没跑的,他还给我们贡献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但是要说李林甫的能力其实是很强的。
当时唐朝历来有【出将入相】的传统,也就是在外立了军功的节度使可以来当宰相,这种模式本来是为了防止那些节度使在边关拥兵自重,明升暗降,变相去兵权的做法。但到了李林甫这,出问题了。
李林甫
因为这些节度使的存在威胁到了李林甫的地位,于是李林甫怂恿玄宗
“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说胡人能征善战,又不会耍花花肠子玩心眼。但实际上,因为这些胡人将领不懂汉文化,一般打仗交流可以,但要和李林甫竞争宰相那是不够格的。
所以大量胡人被提拔,像西突厥人哥舒翰、高句丽人高仙芝以及后来的安禄山。
安禄山和杨国忠的爱恨情仇前面我们说了李林甫虽然为人奸诈,但能力是非常强的,安禄山是聪明人,所以他知道李林甫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李林甫的权利欲就是安禄山的保护伞,但李林甫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着安禄山,两人加上杨国忠一直保持着某种三角平衡。
说道杨国忠大家都知道是因为杨贵妃才鸡犬升天,但其实这也是玄宗的操纵,用杨国忠就是为了遏制李林甫的势力。
杨国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共同的利益让杨国忠和安禄山走到了一起,于是两人一起一步步设计,诬陷,把李林甫拉下了马。但是李林甫的死导致了另一个严重的后果,三角平衡被打破,安禄山和杨国忠的同盟走到了尽头。
为什么杨国忠不能像之前李林甫一样控制安禄山呢?
1、李林甫的政治敏锐度以及能力比杨国忠高太多,李林甫在的时候,安禄山有什么风吹草动李第一时间就知道,安禄山每次到长安汇报工作都要看李林甫脸色,可对安禄山来说,杨国忠虽然是宰相,可安禄山根本不鸟他。
2、杨国忠对自己实力认识不清,仗着在皇帝身边,又是宰相,杨认为安禄山应该听自己的,当安禄山没有如他所想那样行动时,没有使用李林甫恩威并施的手段,反而采用不留退路的手段。
这让两人都陷入无可挽回的局面,进而改变了大唐的命运。
安禄山的处境安禄山不是脑子一热才造反的,是一步步被逼上这条路的。让我们来看看当时安禄山的处境。
杨国忠在玄宗面前屡屡进奏安禄山意欲谋反,但玄宗选择相信安禄山,至于玄宗为何纵容安禄山,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总之玄宗选择相信,甚至在设宴时体谅安禄山肥胖,为其单独设置座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宝十三载(754年),杨国忠唆使京兆尹麾下的官吏突袭了安禄山的府邸,声称获得与安禄山的亲信安岱、李方来等人的谋反证据并让手下侍御史郑昂之绞杀了他们,直接杀人灭口。这就是嫁祸安禄山要谋反,但这次玄宗还是相信安禄山,下令贬谪了京兆尹李岘。
接下来是吉温事件,吉温是安禄山在朝廷里的代理人,两人的协议是安禄山推荐吉温担任辅相,而吉温则通过“出将入相”模式援引安禄山入朝代替杨国忠担任右相。而这层关系被杨国忠发觉,杨国忠先将吉温外贬到地方任太守,然后再次贬谪为县尉,最后在肃清李林甫残党的运动中将他一并诛杀。
杨国忠打击安禄山的行动还在继续,天宝十四载(755年),杨国忠再次指使京兆尹的手下袭击安禄山宅邸,又一次声称获得安禄山谋反的证据并又一次处死被逮捕的安禄山幕客。
尽管玄宗选择一次次信任安禄山,但对于此时的安禄山来说,几乎已经陷入了绝境。
1、皇帝虽然相信自己,但也没有处罚杨国忠,哪怕自己什么都不做,但杨国忠不会收手。
2、现在认怂也已经不可能,哪怕自己放弃兵权回到长安,但杨国忠肯定不会放过他,回去等于羊入虎口。
3、哪怕玄宗再相信自己,但皇帝已经老了,而太子现在站在杨国忠这边。
该怎么办?
安禄山的选择安禄山不是个傻瓜,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如果谋反是十拿九稳的事,那早就反了。实际上安禄山知道此事凶多吉少,但现在摆在眼前只有2个选择:十死无生和九死一生。
安史之乱局势图
面对这样的局势,安禄山选择豪赌一把。
不过即使是豪赌安禄山也不是完全没有优势:
1、安禄山手下的部队虽然只有20万,但都是常年在边境作战的职业军人。
2、部队里有像契丹、突厥、同罗等外族军人,这些人都骁勇善战,且只听安禄山而不知大唐。
3、安禄山对人才的网罗,相比李林甫杨国忠等简直是一股清流,他放眼全国,不分民族、出身,只要有才,便大胆收用。比如薛嵩、田承嗣、高尚等
当然,即使有这些优势,安禄山的谋反按照正常情况推断,成功率也不高。但是之后唐玄宗以及杨国忠等人的各种令人窒息的操作导致安禄山一路推到长安,更让唐玄宗亲手杀死了最爱的杨贵妃。
杨贵妃
这些操作可以说天不佑唐朝,但安禄山在第二年也死于自己儿子之手,整个叛军势力也分崩离析,否则还真不好说唐朝会不会提前终结。
总而言之,安禄山的谋反并不是临时起意,也不是对局势判断不清,而是唐帝国的政治制度造成的这一系列问题。这些制度让四方向唐朝臣服,却让唐朝落入内乱,而唐之后的宋明清,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削弱了在外武将的权力,可内乱是没了,却要被外族欺负。所以三国演义开头的那句话说的太对,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终究逃不过这个规律。
我是ChrisQu,关注我,可以看到更多有趣又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欢迎交流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