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3年,勾践消灭吴国,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周天子派人赐胙肉,承认其为霸主。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就是这样一个强大到威胁中原大国的国家, 在此以后,却鲜有存在感,并在之后的历史里好像消失一般, 再无提及。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其兴也忽焉,亡也忽焉的国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阅读。

春秋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春秋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越国)(1)

春秋晚期形势图

越国,按照司马迁的说法, 源自于夏朝大禹的后裔。当年夏启的儿子太康不小心搞出太康失国以后,国家被后羿篡夺, 经历四代夏后的努力, 到少康时期在有虞氏的支持下才艰难复国。经历过国家差点亡国的少康, 担心后世再出现这样的变故,即恐大禹绝嗣,无人祭祀,于是封自己的庶子无余于会稽,建立古越国。来祭祀埋在会稽的大禹墓。

春秋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春秋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越国)(2)

这个说法虽然存有争议, 也可能是越国为了标榜自己为华夏后裔合法性,编造出来的。毕竟在那个时期,各诸侯国非常重视血统和出身,吴国就认为自己是周文王伯父周太伯的后裔,而楚国则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儿子高阳氏的后裔。而且后来一直作为重点祭祀的会稽山的禹王陵,至今不能证实就是埋葬大禹的地方。司马迁或许是在游历会稽的时候,在当地听说了这个说法, 故在史记里记载越国为夏朝少康庶子无余的后代。

春秋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春秋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越国)(3)

这里仅作为大家吵架时候的一个观点,权作参考。

所以按照司马迁的说法, 越国是大禹后裔建立, 理所当然也要氏姒姓。越国人既然认为自己是大禹后裔, 那么姓氏自然也要随大禹了。

但可以确认的是, 越国不属于西周封国。所以越国在勾践老爹允常即位期间, 已经和吴国一样开始称王。西周和东周的春秋时期, 只有楚国和越国、徐国以及吴国敢于称王,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的国祚不是来源于西周。楚国是不满于西周封赐的子爵, 吴国是因为得国于周太伯, 怎么说也要比周武王姬发长三辈,徐国则是伯益后代若木在夏朝时期建立。越国则认为自己的国家是夏朝无余建立。另外加上四川的巴蜀两国, 这是当时敢于称王和周天子并列的几个国家。

需要注意的是,徐国在周穆王是被西周征服,去王号,改为诸侯。

书归正传,越国在允常在位的时候, 通过一系列改革, 特别是注重冶炼技术的发展, 在文明落后的长江中下游一带得到很大的扩张, 疆域一度扩张到西达江西东部,南至浙江南部,北达嘉兴一带。地方千里,成为当时国际上当之无愧的面积大国。

春秋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春秋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越国)(4)


越国在春秋早期就已经非常强大, 甚至一度威胁到春秋始霸齐国的安全。齐桓公曾经对管仲说:“天下之国,莫强于越。今寡人欲北举事孤竹、离枝,恐越人之至,为此有道乎?”说明在齐桓公准备北伐之前,一度担心后方被越国侵扰。大约百年左右,吴国国君寿梦即位,夹在齐国和越国之间的吴国才开始逐渐强大,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越国的威胁。

齐桓公之后, 晋楚争霸称为当时国际主题。晋国长期奉行连吴制楚的外交战略,推动吴国在背后牵制楚国,以降低正面战场的竞争压力。吴国的崛起给楚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无岁不有吴师"。为了从背后牵制吴国,楚国也开始扶持越国,吴越争霸自此开始。

吴国和越国的争霸, 说白了就是你复仇我复仇然后你再复仇我再再复仇的故事。

吴国在寿梦的孙子阖闾在位期间,国力日渐强盛,在这一时期,打败了越国夺得太湖区域, 将国都从镇江迁到姑苏城(今天的苏州),公元前507年,晋国组织十八路诸侯召开召陵会盟,会上晋国执政范鞅宣布,自前546年,晋楚双方曾经签署的弭兵之会的盟书从此作废,只有晋国是中原的合法霸主。吴国据此认为楚国在国际上已经陷入空前孤立,判断吴楚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在次年, 吴王阖闾在孙武、伍子胥的辅佐下,率领三万吴国远征军,长途奔袭,在楚国柏举,一举击溃二十万楚军主力(柏举之战),攻入楚国郢,伍子胥终于得报大仇,将楚平王尸体拖出坟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春秋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春秋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越国)(5)


楚国几乎灭国之际, 多年扶持的越国此时发挥了作用, 越国国王允常,趁吴国远征国内空虚之际, 率越军攻入吴国国内,已经陷入楚国泥潭的阖闾被迫率军回师。楚国得以复国, 但吴越之间的矛盾已经空前尖锐,阖闾从此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的越国。

公元前496年, 越王允常去世, 阖闾认为机会难得, 遂趁越国国丧期间,积多年的怨愤,乘丧起兵伐越。双方在槜李会战(槜李之战),越王勾践安排死士在阵前自刎,趁吴军震惊之际,突然杀出,打败吴军, 阖闾也在此战中负伤,之后不治身亡。

可见,勾践的狠并非尝过夫差大便以后才有的,这个人一开始就不按套路出牌,以后也不要指望他能循规循距。槜李之战虽然击败了吴军,但因为阖闾的死,从此在吴王夫差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从此夫差励精图治,一心备战。为了不忘复仇, 夫差每天让人提醒他:夫差, 你忘了你爹是怎么死的了吗?“每问必答:不敢忘。其意志之坚定, 和越王勾践每天卧薪尝胆有得一拼。

两年以后,越王勾践听说夫差每天变态似的备战,按奈不住,不听谋士范蠡的劝阻, 率先下手, 出兵攻打吴国, 吴王夫差温报,悉发全国精锐迎战,双方在夫椒爆发决战(夫椒之战),这次命运之神没有眷顾勾践, 越军战败,损失惨重, 勾践率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吴军乘胜追击, 占领越国国都会稽,并包围会稽山,越王无奈,采纳大夫范蠡、文种建议,派文种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请其劝吴王夫差准许越国附属于吴。

登上人生巅峰的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劝阻,采纳了奸臣伯嚭的建议,班师回国。两年以后, 勾践带着文种范蠡去吴国臣服。夫差留下勾践和文种,在吴国服侍自己。

关于勾践怎么伺候讨好夫差的事情,大家听得比较多了,我们就不做详谈。总之两年以后, 夫差觉得折磨的也差不多了,看起来勾践是真心归顺了他, 就放勾践回国。

不仅如此, 夫差还重新归还了越国的部分领土,赐给他百里之地,允许勾践复国。虽然相较于之前的千里之地, 越国疆域大大缩小,国力大大衰弱, 但至少,从此有了立锥之地,为未来的复仇提供了基础。

春秋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春秋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越国)(6)

吴国全盛时期的疆域

勾践回国以后,模仿夫差,也搞出卧薪尝胆的变态行为。这种属于个人意志上的磨练, 更有意义的是, 勾践采纳了两个智囊文种和范蠡的建议, 在越国休养生息,鼓励生育。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我们简单总结下:女孩子十七岁还没嫁人的, 父母有罪, 男孩子二十岁还没娶媳妇的, 父母有罪(强制结婚)。快生的时候报告政府, 政府安排接生(提高生育率),生儿子的 ,奖励一壶酒,一条狗, 生女儿的, 奖励两壶酒,一头猪。要是生三个人的, 政府给你安排月嫂,生两个人的,政府负责吃穿。(鼓励生育)

这些政策, 在今天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如果再加上免费教育, 解决生育主要开销问题, 我们的生育率那必然是层层的往上窜。

越国人口就这样蹭蹭的得到大幅度的恢复和提高。

后来的故事我们也就知道了, 吴王夫差在复仇成功解决南部威胁以后, 自信心膨胀, 开始经营北上战略。公元前489年, 吴王夫差攻打陈国, 次年, 攻打鲁国, 收服鲁国做小弟,四年以后的484年, 吴国带着小弟鲁国, 组织吴鲁联军, 趁齐景公去世之际,讨伐齐国,双方在艾陵爆发艾陵之战。

春秋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春秋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越国)(7)


此战, 吴军全歼十万齐军,是春秋时期规模较大的一场围歼战, 并且始创战场预备队制度,此战以后,预备队的作用, 被各国所重视。必须表扬的是, 艾陵之战丰富了我国古代战争艺术的内涵。

又两年, 前482年, 已经打败齐国的夫差志得意满, 率军北上,与晋国一起举办黄池会盟,讨论霸主事宜。越王勾践眼见机会难得, 于是趁吴国精锐在外之际, 出兵复仇,包围了吴国国都姑苏,并俘虏了吴国太子友。正在参加黄池会盟的夫差得到消息, 方寸大乱, 一度诛杀了来报信的人员以封锁消息。之后夫差仓促结束了黄池会盟,勉强获得霸主的认可以后,率吴军回援。

范蠡认为吴国虽然战败,但吴军主力由于在外尚存,灭亡吴国的机会还没到,而长途奔袭的吴军回到国内也已经疲惫不堪,无力再战。于是双方议和,勾践退兵。

但多年征战的吴国已经元气大伤。这里并非单单因为被越国攻破一次国都,而是夫差一贯以来的劳民伤财所致。四年以后,越国再度攻打吴国,在笠泽大败吴军。吴国自此一蹶不振。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通过卧薪尝胆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灭掉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春秋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春秋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越国)(8)

熟知夫差为人的勾践没有给他第二次复仇的机会,从此终结了吴国的存在。

深究勾践复仇胜利的原因, 除了外部吴国多年征战掏空国力的因素,越国的胜利,除了休养生息鼓励生育,还有两点很少为人所知的原因:第一,在经济上, 越国地处南方, 盛产水稻,这一点和中原地区盛产小麦不同, 水稻不仅高产,而且按照我们今天的对气候的理解, 越国这个地方由于气候比较炎热, 水稻是可以一年两熟的,这就给越国积累财富提供了比较快的速度,再者在上一任国君允常在位期间, 越国就比较注重冶铁术,而越国的青铜和铁矿资源是相对比较丰富的,这两者在当时相当于战略物资, 掌握了战略物资,军队战斗力自然会强很多。第二,在军制上, 越国采用的是全民皆兵的军事制度。这一点和后来的多次南下的北方少数民族很类似(契丹、蒙古、后金)。由于历史开发比较晚,文化也相对落后,人口相对稀少, 这样的国家(民族),只有采用全民皆兵的方式, 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补充人口的劣势 ,充实战斗人员,但副作用就是对人口消耗非常严重,不会像中原国家那样形成持续的战斗力。

言归正传, 越国灭掉吴国以后, 吴越之争终于结束,越国疆域得到极大的扩张, 北部已经与齐国接壤。为了北上争霸以及更好的融入华夏,勾践于是将国都迁到琅琊(今连云港)。

春秋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春秋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越国)(9)

灭吴以后, 勾践率军渡过黄河, 在徐州与晋国齐国会盟,展示君威,又向周天子进贡,得到伯的封号。只是富裕起来的勾践,像极了暴发户,为了获得中原国家的认可,四散国财,将淮河之地归还楚国, 将吴国掠夺的宋国土地归还宋国, 将吴国从鲁国夺取的泗水方圆百里的土地归还给鲁国。就像今天的暴发户富裕以后为了获得大家的认可,四处请人吃饭抽华子一样。越国好不容易打经营获得的战略要地,就这样拱手送人。

勾践一系列骚操作使得他似乎具有了古代圣人的作风,跟着越国不仅不需要纳贡,还能白嫖失去的土地,以及不伤大雅的盟友。一时之间,中原国家争相示好,或表示臣服或表示友好。勾践因此称为名义上的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只是,我们知道越国虽然自诩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但其实由于位置偏远,文明落后, 越国主体民族更多是以当地蛮夷为主,因此其民风彪悍,据说喜欢断发文身,搞得跟古惑仔一样。这样的国家, 强大起来很快, 但因为缺乏浑厚的文明底蕴来粘合, 很容易四分五裂。

春秋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春秋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越国)(10)

这一点,从勾践称霸以后对身边重臣的待遇可见一斑。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后及时隐退,在劝说文种的时候说到,“勾践这个人, 在吴国受了那么大的耻辱都不去死,说明是个为了复仇可以不顾一切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变态,可以共患难, 不可以共享乐,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建议你早点跟我跑路。”文种没有听进去, 不久就被勾践找个理由杀掉。这一点和晋文公是完全相反的。

所以勾践的性格阴暗面爆发以后,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了越国人才的大量流失。那个时候,知识分子只有跟着贵族混才有出头之日,所以有才能的人, 都会找个赏识自己的主子。但勾践兔死狗喷的骚操作,严重打击了知识分子的信任。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比文种还要重要,所以越国虽然短时称霸, 但研究史实,我们没有发现在文种之后还有什么名士辅佐勾践,反而是在中原国家经常看到越国谋士的身影。失去辅佐的越国也越来越形单影只。在纵横捭阖的国际关系中,勾践的及其后人的智商明显有点捉襟见肘了。

勾践之后,越国延续了将近百年的霸业,直到其曾孙越王朱勾时期, 越国开始显露颓势。在讲越国内乱之前,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越国所维持的将近百年的霸业, 实质上不过是中原国家忙于内部纷争,无暇争霸的一种表现。特别是传统霸主晋国,此时已经到了三家分晋的最后时刻,晋国国君已经沦为傀儡, 而齐国也正处在田氏代齐的关键时期, 没有人再去为了一个虚名浪费自家的实力。至于楚国,此时正在专心修复被吴国攻破的创伤,另一方面楚国这时扩张的方向在北方,双方虽然因为江淮地区偶尔爆发战争, 但总体维持了较大的和平。越国就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维持着他名义上的霸主地位。

这种霸权和晋国的百年霸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虽然越国称霸时间长,但后世仍然对勾践位列霸主存有争议。

言归正传,朱勾是一个夫差式崇尚武力的人物,历史记载他是弑父篡位,此举开创了越国弑君的先河,在位期间多次使用武力征伐他国,尽管彰显了越国的霸主地位, 但也掏空了越国国力。在后期一度因为和楚国争夺泗水地区,而多次和楚国爆发战争。据说楚惠王借助鲁班发明的钩拒,多次打败越国。朱勾在前414年、前413年,出兵并吞了滕国(今山东滕州)、郯国(今山东郯城)两小国,激化了齐国和越国的矛盾。等到儿子越王翳即位的时候,曾经强大不可一世的越国已经掏空了国力。

公元前386年, 周天子承认田氏齐国为诸侯,田氏代齐正式完成。完成了内部整合的齐国开始将目光转向南方,开始对临近的越国国都琅琊虎视眈眈。这是一个距离齐国非常近但距离越国腹地非常遥远的地方,军队和物资补给都非常的困难,一方面齐国威胁迫在眉睫,而楚国再次复兴,吴国故地又在谋划复仇,必须加强戒备。

权衡再三,越王翳三十三年(前378年)被迫迁都吴(今江苏苏州),加强对吴越地区的控制。

又三年(前375年),越王翳的弟弟豫,先后谋害三个王子, 又怂恿越王翳诛杀太子诸咎,这一段史料没有给与 太多详细的说明, 作为后人我也不能理解弟弟已经弄死自己三个儿子了, 还要谋害自己的太子的时候, 作为国王竟然不能采取点措施。这让太子诸咎非常的没有安全感, 这年七月, 诸咎发动政变,赶走了叔叔豫,并杀掉了老父亲越王翳,十月, 越国大臣寺区杀掉诸咎, 但越国内乱的核按钮已经按下。此时在吴地的越国人拥立诸咎的儿子错枝即位,错枝目睹三任越王被杀(朱勾杀父亲不寿,诸咎杀父亲翳,寺区杀越王诸咎),无心君位,国政操纵在吴人手里。

需要说明的是, 吴地的越国人, 其实就是被灭国以后的吴人,虽然拥有越国国籍,但毕竟是吴国旧势力。因此越国故地的越人不甘心国家被吴人操纵, 在错枝即位的第二年,身在越国故地的寺区起兵平叛,杀掉了罪魁祸首豫,之后进入吴地,打击吴国旧贵族, 并废掉了不愿当越王的错枝,拥立越王翳的儿子之候即位。之候在位十年, 又被寺区的弟弟思又杀掉,拥立之后的儿子无颛为越王。

持续了十二年的越国内乱暂时告一段落。“诸咎之乱”以后, 越国先后发生弑君弑父的悲剧,越国贵族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衰落。

为了躲避日益强大的齐国和楚国的威胁, 无颛将国都从姑苏迁回越国故都会稽,但已经不能阻挡越国衰落的命运。越王无颛死后,弟弟无疆即位。无疆大概是不甘心越国就此沉沦, 效法楚国征伐中原, 发兵主动攻击齐国,试图恢复越国霸业(前333年)。当时的齐国,已经到了齐威王时期,正是齐国励精图治国力强大之时,搞不懂越王无疆为什么捏柿子要捡最硬的捏。齐威王派使者劝说越国,大意说辞是,楚国正在征伐中原诸国,军队主力正在和韩国魏国对峙,国内空虚,而我们已经严阵以待。你打我们拔份不如去打楚国,打败了楚国就能称霸。傻大个无疆听的一愣一愣的, 于是调转枪口,转头讨伐楚国去了。

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力量。

为了更好的说明越王无疆的自不量力,我们需要知道当时的国际形势。至少是在公元前396年之前, 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李悝在魏国开始变法。之后还有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1年的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以及公元前351年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以及公元前360年前后,齐威王用邹忌实行改革。通过变法,各国相继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国力大大增强, 随便拎出来一个几乎都可以暴揍越国。更何况变法以后的魏国已经成为中原强国, 一度拳打赵国脚踢韩国,先后被齐国孙膑和田忌率军破解(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这个时候的的越国依然停留在过去那个时代, 整日沉迷于于祖上光辉,醉心于过时的称霸事业,而忽视国际形势的变法,贸然出兵齐国,以小击大,不免让人觉得可悲又可笑。

春秋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春秋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越国)(11)


专心忙于内乱的越国没有意识到, 这时的楚国已经基本北扩完毕, 正有灭越之心。为了灭掉越国, 楚威王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国去调查了五年, 准备那是相当的充分。此时正差没有理由,于是楚威王率军进攻越国, 大败越军。连越王无疆也被杀掉,楚军一路占领吴国和越国故地,一战将越国打回部落形态。

由于越王无彊生前未曾明确指定王位继承人,导致他的长子次子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於江南海上)。

春秋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春秋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越国)(12)

此为越国灭国之战。尽管史学界对此存有争议,认为之后越国仍然在钱塘江一带苟存,但实际上,缺乏凝聚力的越国,再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国家组织,我们用部落形容或许更为恰当。留守浙江南部一带的越人在无疆次子的率领下建立东瓯国,南迁福建的越人和当地闽人混合,在无疆长子的率领下建立闽越国。

或许只是部落。

春秋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春秋最后一个称霸的国家越国)(13)

在之后的充满肌肉和火药味的战国时代, 越人从此逐渐消失于历史舞台。尽管在秦朝末年, 项籍起兵会稽,并最终由其侄子项羽完成灭秦大业,成为西楚霸王, 但那只是曾经的盟友楚国后裔与秦国的复仇之战,与越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