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感谢邻里邻居的照顾和社区的服务,等疫情过去了,我请大家搓一顿。”8月15日,南京江北新区长芦街道滨江村租房户陶象伟,结束了14天的居家隔离和14天的居家健康观察,激动地向邻居王月萍家和周福云家表达了感谢。
陶象伟在滨江村附近的一家企业打工,租房在滨江村。因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而被要求隔离,这期间,他得到了“左邻右舍”(王月萍家和周福云家)的照顾、肉菜“投喂”,深深地体会到什么叫“远亲不如近邻”。
滨江村面积7.9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5000余人。村民居住分散,拆迁导致人员流动性大,还有500余名附近企业的务工人员在此租房,而全村仅有16名社区工作人员。长芦街道滨江村党总支书记刘宝金形容,如果开车在村里绕一圈,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做好这里的疫情防控任务实属不易。
农村社区面积大、居住分散、老人多,网格员“跑断腿”获得的信息也不见得及时、准确,疫情防控怎么做?“农村最大的特点是‘熟人社会’,因此,发动起群防群治的力量正是破解问题的关键。”长芦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于是,自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发生以来,长芦街道提出在各个村(社区)建立“十户联防”机制,左邻右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发动群众的力量构筑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所谓“十户联防”,即相邻相近的10户居民成组联防,逐户登记姓名、人口数等信息,利用他们之间人员熟、情况清、动态明的特点,让村民间自觉监督防疫。此外,10户中选出一位成为户长,与村里原本的生产组长、网格员形成联动机制,做到对居家隔离人员管控到位、流动人口摸排到位、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到位。
下午四五点钟,驱车驶入长芦街道滨江村,初秋天气渐凉爽。往日里,此时的村里应该十分热闹,河边、巷口都会有人散步、闲聊,而此刻,耳畔只有播放着防疫知识的大喇叭声和知了在枝头的叫声。
“不要让儿女来了,打电话给他们,让他们放心,疫情过了,有大把的时间尽孝心。我们都再忍忍,不给别人添麻烦。”前不久,听说有户居民的子女要进村探望,滨江村徐云组生产组长陈先和立马登门做工作。
干了20多年的生产组长,陈先和对家家户户的情况如数家珍,谁家儿子在外读书,谁家姑娘嫁到了哪里……他都清楚。“农村不就这样吗,大家大多沾亲带故,平日里走动也多。”陈先和笑言。
徐云组有50几户人家,陈先和选了几位年轻人做起“十户联防”的户长,“年轻人登记信息清楚,智能设备玩得好,给居民服务方便”。户长“上任”,他一一嘱咐:“如果发现情况,你们不好意思开口,就告诉我,我来处理。”
8月10日,一个“突发情况”从居民口中传到陈先和耳朵里:一位疑似“黄码”人员到了村里,没报备。“卡口都要查验,应该不会有这情况。但必须查明白,给村民一个交代,不然他们心慌。”陈先和和负责该户的户长很快找到这户居民,让其把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报告一起交给户长并上报社区。前后1个小时,一场“小风波”就平静了下来。
为什么处理这么快?这就是“十户联防”的速度。陈先和解释,听到疑似“黄码”人员的名字,他和户长就通过这户人家的亲戚快速找到了人员联系方式,并了解了一些情况,也就是说,在核实具体信息前,相关情况已经掌握了一大半。
小摆渡村疫苗接种点,村里的两位网格员正在为前来接种的村民服务,疫苗接种刚刚开放,前来接种的村民较多,他们要维护好秩序,随时为村民答疑解惑、协助登记等。村里的疫情防控也不能松,但“十户联防”让两位网格员心里有底。
“‘十户联防’机制把‘群防群治’的力量调动了起来,这样,我们的网格员,还有其他社工就不用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信息排查、巡查等工作上,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居民服务。”长芦街道小摆渡村党总支书记谢晓青介绍。
谢晓青拿起一份“十户联防”联系表展示给记者,上面以户为单位,登记了人员姓名、联系方式、与户主关系等关键信息。这份表户长、网格员、生产组长人手一份,方便随时联络。“还有更多纸面上没有的信息,掌握在‘左邻右舍’之间,例如谁家有人来串门、谁家有子女返乡,大家互相监督、互相服务,渐渐地,疫情防控就成了自觉意识。”谢晓青说。
“村里有居家隔离人员,邻里不仅会给他们送送菜、帮买买日用品,甚至还会帮忙给地里浇浇水。”刘宝金说。放眼望去,村庄虽不似往日热闹,但蓝天白云下,绿油油的麦苗正在生长,看起来格外鲜亮,收获的季节很快就会到来。
交汇点记者 许雯斐
编辑: 管鹏飞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