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乌克兰,其实都姓“斯”。“斯”姓人很多,后来分成了东斯、西斯、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有白俄罗斯,都属于“东斯”这一个分支。

但“东斯”之中的发展,也不均匀。俄罗斯发展很快,先是成立了(莫斯科公国),后来形成了(沙皇俄国)

而“东斯”中乌克兰,先后被立陶宛,波兰统治。后来,想到还有一个同族的兄弟,一部东乌克兰人就主动要求加入到俄罗斯,而西乌克兰不愿意加入俄罗斯一直向往进入西方。

1654年,乌克兰在外患威胁下,即在面临强敌-波兰侵占的背景下,做出了与莫斯科公国“统一”的决定,从此开始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263年间,一直受沙皇俄国的统治,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与俄国密不可分,发展速度也与俄国同步。

18世纪,乌克兰封建农业经济发展迅速,18世纪后半期,尽管封建农奴制度仍占统治地位,但已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乌克兰确立,手工业和资产阶级性质的私人对土地的占有关系得到发展,商品生产和贸易日渐兴旺。

1861年在俄国和乌克兰进行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乌克兰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确立。

乌克兰和俄罗斯有什么深仇大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历史恩怨)(1)

1861年有农奴制改革,仍保留了土地的地主所有制(由农民赎买土地)为了反对沙皇的土地政策,乌克兰农民仅在19世纪60年代就进行了大约3100次波及4160个村庄,卷入200万农民的起义。

乌克兰工业无产阶级也走上政治斗争舞台。1860至1870年乌克兰工人罢工和起义发生72次,1880至1894年发生110次,1895至1899年发生226次。1875年,以扎斯拉斯基为领袖的敖德萨工人成立了“南俄工人协会”,1897年,巴布什金建立了基辅和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一时期的人民革命运动,主要是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争取社会与民族的解放。

乌克兰和俄罗斯有什么深仇大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历史恩怨)(2)

俄国第一次革命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工人剥削的加重,阶级矛盾日益激化,1889年基辅出现了乌克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由于俄国沙皇奉行压榨乌克兰及其它非俄罗斯民族的政策,在1905至1907年俄国发生第一次革命期间,乌克兰大工业中心都举行了政治罢工。

基辅、尼古拉耶夫等城市还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黑海舰队发生水兵起义。由于沙皇的镇压,1906至1917年,乌克兰的革命落入低潮。

二月革命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期间,乌克兰各地纷纷举行游行、集会和罢工,要求废除沙皇政权,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1917年3月,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在基辅建立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中央“拉达”,并于11月4日宣布乌克兰独立,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由于中央拉达敌视苏维埃政权,11月9日,基辅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通过了把基辅政权交给彼得格勒军事委员会的决议。

12月24日,在哈尔科夫召开了第一次全乌苏维埃代表大会,大会宣布乌克兰为苏维埃共和国。

1918年2月30日乌克兰苏维埃政权由哈尔科夫迁至基辅,并将基辅定为首都。由于俄罗斯苏维埃红军的帮助和各地不断起义,中央拉达政权很快土崩瓦解,其领导人最后逃往国外。

1917年12月,即在第一次大战期间。饱经内战革命和外患的俄国为取得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休整机会,苏俄政府派代表托洛茨基去布列斯特与德国军事集团(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进行停战和谈,此时,乌克兰中央拉达也派代表去布列斯特,并且托洛茨基违背列宁的指示承认了中央拉达代表团的合法性。但中央拉达声明不承认苏维埃政权,并要与德国单独媾和。

1918年2月,德国军队依据1918年与中央拉达签订的布列斯特-立陶宛协议,开始进攻俄罗斯和乌克兰苏维埃政权。

乌克兰和俄罗斯有什么深仇大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历史恩怨)(3)

1918年3月,苏俄政府与德国签订了带有妥协性质的布列斯特和约。

一战期间

1918年2月,应中央拉达的请求,45万德军攻入乌克兰。乌克兰布尔什维克组织领导人进行了反抗斗争,但由于势单力薄,乌克兰大部分地区被德军占领,中央拉达也返回乌克兰,资产阶级地主政权在乌克兰复辟。

1918年4月,德国占领军解散了他们不再需要的中央拉达,并建立由斯科罗帕茨基为首领的黑特曼傀儡政权。

乌克兰各地广泛开展了反对德国占领者和黑特曼伪政权的罢工及武装起义。

1918年7月,在乌克兰布尔维什克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建立了乌克兰布尔什维克党,在反对黑特曼伪政权的斗争中,该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18年秋,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奥匈帝国跨台。德国发生1918年11月革命之后,其占领军迅速瓦解。按1918年10月乌克兰布尔什维克第二次大会决议,该组织加强了全民反对外国占领者的斗争。

1918年11月13日,苏俄废除了布列斯特和约,开始全力帮助乌克兰争取民族解放。1918年11月28日,乌克兰组成了临时工农政府,黑特曼伪政府崩溃。但1918年11月14日,乌克兰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又利用反对德国占领者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成立了民族主义的执政内阁,并一度占领了相当大面积的乌克兰领土。

1919年1月29日,乌克兰临时工农政府被改组成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1919年3月,乌克兰通过了第一部宪法。1919年4月,执政内阁垮台。

1918年11月末,协约国军队对南乌克兰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英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军队5万人和2.5万白匪军在南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集结。但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和苏维埃军队的英勇作战以及在干涉者军队中反战情绪高涨,协约国计划终于破产,1919年3至6月,南乌克兰及克里米亚被解放。

1919年,外国武装干涉者在南俄和乌克兰以邓尼金为首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邓尼金占领了基辅及几乎乌克兰全境。1920年3月,邓尼金被红军打垮,他在乌克兰的独裁统治被彻底推翻。

1920年4月,乌克兰彼得留拉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权为了换取波兰承认其为乌“最高政权”,与波兰签订了协定-放弃西沃伦和东加利西亚。于是波兰军队对俄乌发动了不宣而战的战争。1921年3月,俄国为尽快结束战争,在有乌克兰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同波兰签订了有利于波兰的《里加和约》,和约规定,西乌克兰(东加利西亚和西沃伦)划归波兰。

在波兰占领西乌克兰期间,西乌克兰经常发生人民争取社会和民族解放,争取建立苏维埃政权和与苏维埃乌克兰重新统一的斗争。

苏联时期

加入苏联

1920年,乌克兰与俄罗斯签订联盟条约。1922年12月,第7次全乌克兰苏维埃代表大会倡议成立苏联。1922年12月30日,乌克兰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等国共同成立了苏联。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导致波兰政府灭亡。1939年9月17日,苏联红军出兵占领了被波兰管辖的西乌克兰。1939年11月,西乌克兰正式成为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组成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除波兰占领东加利西亚和西沃伦外,1918年,罗马尼亚也趁机收回了被沙皇兼并的比萨拉比亚,捷克斯洛伐克占领了外喀尔巴阡乌克兰。1919年,第一次大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圣日耳曼和约(对奥和约)和1920年签订的特里亚农和约曾规定上述占领为合法,但俄罗斯和苏维埃乌克兰从未承认。

乌克兰和俄罗斯有什么深仇大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历史恩怨)(4)

1938年,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布罗基和伏洛申按希特勒分子旨意在外喀尔巴阡山建立了法西斯政府。1938年11月至1939年3月,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又被匈牙利霍尔蒂政权占领。

由于苏联不断强大,1940年6月,苏联政府以比萨拉比亚原属俄国和北布哥维那的居民主要是乌克兰人为由,以武力迫使罗马尼亚将这两个地区交给乌克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4年10月,苏军解放了被希特勒占领的外喀尔巴阡乌克兰。1945年6月29日,苏联政府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签订了外喀尔巴阡乌克兰条约,将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划归乌克兰。至此,统一乌克兰全部领土的历史进程得以完成。

1945年8月16日,苏联又与波兰签订了关于波兰-乌克兰边界的条约。这样,战后,乌克兰与波兰及捷克斯洛伐克的边界划分问题得以重新界定。

1954年2月19日,在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重新统一300周年时,由赫鲁晓夫提议,苏联将从前在俄土(土耳其)战争中夺取的克里米亚地区从俄罗斯手中划赠给乌克兰。这样,乌克兰的领土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加入苏联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的多年战乱后,到1921年,乌克兰重工业产值比战前下降了8/9,金属产值只相当于战前的5%,机器制造业相当于战前4%,谷物种植面积下降到战前的30%。

为了重振经济,1920年,乌克兰参加了列宁倡导的全国电气化计划,1921年,实行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1925年,苏联开始搞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至1932年,苏联制订并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3至1937年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乌克兰工业产值增加一倍多。1936年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在全部工业产值中占99.8%,在全部农业产值中占97.7%。农业集体化全部实现、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有很大提高。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1936年,苏联(包括乌克兰在内)宣布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

1941年6月2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首先烧到乌克兰,在德国闪电战中,乌克兰全部沦陷。乌克兰人民和军队与苏联各族人民展开了英勇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44年11月,乌克兰全境解放。

乌克兰的独立

独立的背景

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苏联实行的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失去活力,经济失去发展势头,经济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日益拉大。

在政治上,苏共成立几十年来曾犯有肃反扩大化等错误,国内民主与法制建设薄弱,民族矛盾隐忧严重。苏共在群众中的实际威信下降。

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苏联上台以后,力主改革,但它提出的改革路线——“公开性”、“民主化”迅速导致全苏各地各种政治力量纷纷出现,历史和现实积累的各种矛盾开始表面化,民族主义和民族独立倾向迅速抬头,全国政局开始失控。乌克兰的独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

独立的过程

1990年,苏共中央二月全会和3月14日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否定了苏联宪法中对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规定,苏联迅速形成多党制。在这一背景下,乌克兰各种政党纷纷成立,公开活动。这些政党和组织大都主张乌克兰独立,实行新的政治制度。1989年9月成立的拥有百万之众的乌克兰人民争取改革运动(简称“鲁赫”)对推动乌克兰独立有力作用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从这剧变中独立了出来,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多民族国家。

然而,由于这数百年间分分合合的历史,已经给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国家带来了极为复杂、深沉的记忆。

苏联解体后,历届的乌克兰政府都想加入欧盟,以融入欧洲文明大家庭。比如在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执政时期,就曾提出要加入北约,以寻求安全保障。

但俄方始终不肯接受乌克兰已经成为独立主权国家的事实,不断对乌克兰西化政策进行施压,从而导致两国冲突不断。

2014年,在乌克兰倒向西方的背景下,俄罗斯借着乌克兰危机,重新将克里米亚并入到俄罗斯的版图

2022俄乌冲突

简介事件背景冲突危机爆发冲突伤亡情况各方态度战争影响社会捐赠军事援助谈判进程公投结果最新消息参考资料

2022俄乌冲突

2022年俄罗斯乌克兰爆发的军事冲突

2022年2月17日以来,乌东部地区局势恶化,乌政府和当地民间武装相互指责对方在接触线地带发动挑衅性炮击。[2]2月21日,俄罗斯军方表示,击毙5名非法越境的乌克兰破坏组织成员。对此,乌克兰军方予以否认。同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当晚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两个“共和国”为“独立国家”。

2022年2月24日,“今日俄罗斯”报道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发表全国讲话,宣布为了实现乌克兰的去军事化,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全面战争爆发

乌克兰和俄罗斯有什么深仇大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历史恩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