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心理学家乔纳森·弗里德曼和斯科特·弗雷泽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派研究人员假扮成义工,要求业主们同意在自家的前院草坪树立一块公益告示牌。在研究人员出示的效果图中,房子的正面视线完全被一块硕大的“小心驾驶”告示牌挡住了,不出意料,大多数业主都拒绝了这样的要求(仅有17%的业主答应)。但令人惊讶的是,同样的要求在另一组实验当中,竟有76%的人答应了下来。

登门槛效应的著名事例(总觉得有人得寸进尺)(1)

原来,两组实验的差异在于,在较多业主答应树立告示牌的实验组中,这些业主们都在两个星期以前经历过同样一件事。当时,有一位义工到达他们的家里,请他们同意在院里树立一块仅有三英寸的写有“小心驾驶”字样的警示牌,这个要求实在微不足道,几乎人都答应下来了。这件小事造成的影响却极为惊人。就是由于在两个星期前毫不知情地答应了一个有关安全驾驶的小小要求,这些业主们对另一个分量重得多的要求竟然也照单全收。

两位心理学家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一项实验,他们重新找到一组业主,要求他们签名支持“保护环境”,显然这种要求是很少有人反对的。大概过了两个星期,研究人员扮演的义工到达业主的家里,要求他们答应接收硕大的“小心驾驶”告示牌。结果显示将近一半的人都同意了这样的要求,尽管之前他们所作出的承诺与“小心驾驶”毫无关系,仅仅是“保护环境”。

登门槛效应的著名事例(总觉得有人得寸进尺)(2)

这就是所谓的“登门槛效应”,即 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登门槛效应”对我们的生活启示很多,例如推销员就常常使用这种技巧来说服顾客购买他的商品,通常成功的推销员都不会向顾客直接推销自己的商品,而是提出一个通常人们都能够或者乐意接受的小小要求,从而一步步地最终达成自己推销的目的。

登门槛效应的著名事例(总觉得有人得寸进尺)(3)

这个效应的发现告诉我们,在接收琐碎的请求时务必小心谨慎,因为我们一旦同意,它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在此基础上,我们极有可能顺从更加过分要求,还能使我们更乐意去做毫无相关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