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20多年的武装斗争生涯之中,涌现出两个极具天赋的军事天才,他们就是林彪和粟裕。
林彪和粟裕
但是,粟裕与林彪的发展却截然不同。
林彪出身名门,而且始终战斗在党中央的周围,他跟着毛主席历经中央苏区、两万五千里长征、八路军和第四野战军,发展脉络极为清晰,发展历程也十分顺利。
然而,粟裕却坎坷了太多,虽然他也曾上过井冈山,参加了开辟中央苏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粟裕的晋升之路远不如林彪。
粟裕
粟裕先是在中央红军之中屡次负伤,又频繁转岗,后更是犹如弃子一般,担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在敌占区中转战,最终被敌人包围几乎全军覆没。
幸运的是,粟裕率余部突围成功,由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在战斗在江南、苏中等地的粟裕,更是远离中央,在日寇和国民党的腹心之地作战。
即便是解放战争依然如此,从始至终,粟裕战斗的地方都是敌人占据绝对优势的腹心之地,其环境之恶劣,作战之艰苦,兵力之匮乏,冠绝各大解放区。
正是因为如此,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之中,粟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战风格,那就是:擅长打恶仗、硬仗,能够以较少的兵力对占据优势的敌人发动进攻,并战而胜之。用林彪的话,就是善打“神仙仗”。
粟裕大将
那么,粟裕这个与林彪齐名,但是经历却无比坎坷的战神,麾下究竟有多少兵力呢?
1907年出生于湖南会同的粟裕,从始至终都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因此,粟裕和毛主席一样,是典型的无师自通的“野路子”出身。
1927年8月1日,在叶挺军中担任警卫班班长的粟裕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
然而,这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1枪的南昌起义,很快由于国民党的重兵围剿失败了。但是,粟裕并没有向其他许多参加南昌起义的官兵一样离开起义军。
1928年1月,粟裕再次参加了由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并在朱德的率领下上了井冈山,与毛主席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
井冈山会师
胜利会师之后,两支部队被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为军长,党代表则为毛主席。而这时,粟裕被任命为28团第5连党代表,成为红军的一个连级干部。
虽然没有机会如同林彪一样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但是,也许是天赋使然,粟裕很快在军中如鱼得水,并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
1928年6月,针对国民党对井冈山的围剿之中,担任连长的粟裕率领一个排的战士一举俘虏了100多名国民党战俘。此战之后,粟裕被调任第3连连长,麾下的兵力依然是100多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9年1月,毛主席、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转战赣南、闽西等地,并很快开辟了中央苏区。
正是在开辟中央苏区的转战之中的,粟裕在部队中愈发成熟,战果也愈发显著。粟裕先后担任第1纵队第2支队政委、红12军第5支队支队长等职。
1930年10月,蒋介石对于中央苏区发动第1次围剿,此时,粟裕已经被任命为红22军65师师长,成为红军的一名高级指战员,而此时粟裕年仅23岁。
担任65师师长后不久,粟裕又被改任为64师师长。当然,由于当时红军作战十分艰苦,条件也十分有限,因此,作为新组建的师,64师不但人数较少,武器装备十分简陋。
红军队伍
当时,粟裕的64师除了几百支民间土造的单打一步枪之外,主要武器装备居然由梭镖组成,也因此,第64师还有一个绰号——红12军的梭镖大队。
率领着千余人的“梭镖大队”,在对战国民党18师的作战之中,粟裕巧妙地提出“利用张辉瓒骄狂自大的心态,派一支小部队引诱张部到龙冈,并在龙冈设伏歼灭”的建议。
毛主席对于粟裕的这一建议十分赞赏。事实也证明了粟裕卓越的军事眼光,毛主席指挥红军在龙冈地区一举包围张辉瓒的第18师,歼灭敌人9000余人。
也因为这场战役的辉煌胜利,无比开心的毛主席写下《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上半阕: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斯诺给毛主席拍的照片
1931年11月,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红一方面军被改称为中央红军,也在此时,粟裕被调任为红四军参谋长。
期间,粟裕曾被短暂地调往红军学校担任第三连连长,不过很快又回到了红四军,继续担任参谋长。
1933年2月,红10军和红31师合编为红11军,粟裕再次被调岗,这一次,他被任命为红11军参谋长。
然而,红11军参谋长的职位粟裕还是没坐多久,到了10月份,随着红七军团的成立,粟裕又被任命为红七军团第20师师长。
由于红七军团是一个组建不久的新军团,因此,粟裕的第20师之兵力也十分有限。当时,粟裕麾下兵力仅有两千余人。
粟裕
1934年7月,随着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当时的党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由红7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出动,宣传北上抗日主张,同时策应主力红军的行动。
而担任红七军团参谋长的粟裕则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先遣队参谋长,与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一起,担负起率领先遣队北上抗日的任务。
当时,红7军团作为新成立的军团,不但装备十分落后,兵力只有4000余人,成立北上抗日先遣队之后,即便被紧急补充了2000多名新兵,这个新军团总兵力也只有6000余人,武器装备更是乏善可陈。
正是在如此艰苦的情情况之下,寻淮州、粟裕等人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了在敌战区的艰苦转战。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
1934年11月初,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与当地的红10军合并为红10军团,粟裕则成为了闽浙赣军区和红10军团的参谋长。
然而,由于一直在敌人的重兵围剿之下转战,因此,无论是红7军团还是红10军团,兵力不但没有增长,反而越战越弱。
最终,红10军团在国民党的重兵围剿之下几乎全军覆没。幸运的是,粟裕率领抗日先遣队余部突出重围,并成立了挺进师,开始进入浙江等地开展游击战争,由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不过,突围后的粟裕所部改编的挺进师虽然号称是“师”,但实际上兵力十分匮乏,只有500余人。几百人在蒋介石的老巢——浙江地区战斗,外无援兵,内无粮草,而且还与党中央和上级失去了联系,粟裕所处的环境可想而知。
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转战地图
正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之下,粟裕率领挺进师在浙江坚持了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
因此,红军时代,粟裕的最高职位也只是红军军团的参谋长,麾下兵力最多的时候只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时红7军团的6000余人兵力,而且,当时的粟裕还并非红七军团的主官,只是参谋长而已。
所以红军时代,粟裕麾下的兵力最多时只有几千人,这与早早升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统帅数万大军的同龄人林彪相比,堪称天差地别。
1937年7月,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寇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进攻,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之下,第2次国共合作开始。
红军南方游击队活动地区
到达陕北的红军三大方面军主力被改编为八路军,而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则被改编为新四军。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一直在浙江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粟裕所部也被编入了新四军,粟裕本人则成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由此,粟裕开始在江南等地开展抗日战争。
虽然抗日战争时期粟裕面临的是战斗力更为强大、武器装备也更为先进的日寇,但是,愈发成熟的粟裕却在抗日战争时期更加如鱼得水。
尤其是1939年11月,随着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成立,率部渡过长江的粟裕犹如龙路大海,开始了极为迅猛的发展。
新四军向敌后战略展开示意图
挺进苏北之后,担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的粟裕拥有三个纵队9个团约7000余人的兵力。
当时,粟裕率领这7000多人迅速击败了国民党军、伪军和日寇的进攻,迅速开辟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革命根据地。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之后,1月20日,在中央军委的命令之下,新四军军部重建。
重建后的新四军改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全军共有9万余人。表现优异的粟裕被任命为新四军第1师师长。
当时,粟裕的第1师辖有三个旅,这三个旅的旅长正是大名鼎鼎的叶飞、王必成和陶勇。刚成立时,1师兵力大约为1.2万人。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率领一师屡立战功,沉重打击日寇的粟裕,也成为新四军7个师长中战功最为显赫,歼敌人数最多的一个。
粟裕
对此,曾担任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就曾称赞道:新四军一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1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那么,抗战时期,粟裕的战果究竟有多大呢?
1941年,粟裕率领1师与日寇作战五百余次,击毙击伤日伪军6800余人,俘虏日伪军5300余人。
1942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粟裕的战果更加辉煌。然而到了1943年,随着华中日寇集中优势兵力对于粟裕部进行围剿,同时利用汉奸进行所谓的清乡,粟裕面临空前的困难。
粟裕
而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能显示出粟裕高超的指挥艺术,在这一年中,粟裕率领第1师和地方部队先后与日寇作战624次,击毙击伤日为军15,000余人,俘虏日伪军11,000余人。不但彻底粉碎了日寇的围剿和清乡,而且在战斗之中越打越强。
1944年2月,粟裕已经有余力对日寇发动反攻,例如车桥战役中,粟裕采取围点打援的掏心战术,率部一举消灭日寇一个大队,歼灭日寇三泽大佐以下日寇460余人,伪军五百多名。除此之外,还活捉了24名日寇。
车桥战役的胜利,不但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一战歼灭了日寇的一个大队,而且直接打通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4块根据地,让苏中根据地形势有了根本性的好转,车桥战役也成为华中抗战史上最大的攻势作战。
1944年,粟裕取得了歼敌1.6万余人的战果。在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之中,粟裕一手经营的苏中根据地和第一师也越来越强。当时,粟裕的第一师拥有兵力超过3.1万人,成为新四军最强的师之一。
粟裕
而就在粟裕率领一师部队越打越强,根据地越打越大的大好形势下,面对日薄西山的日军,毛主席再次交给了粟裕一个更加艰苦的任务:派遣粟裕率领三个团南下,统一指挥苏南及浙江地区的我军部队。
苏南和浙江地区历来是我国最为繁华的江南地区,自然,它也成为日寇及其蒋介石最为重视的腹心之地。在这片地区作战,要同时面临日寇和国民党的重兵围剿。
而且,江南地区水网密布,对于机动作战也十分不利,然而即便在如此情况之下,粟裕依然率部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南征第一战——天目山之战中,粟裕率部一举歼灭国民党军队17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而在之后的第2次和第3次天目山战役中,粟裕更是越打越强。
天目山第三次反击战
最为难得的是,在敌人的腹心之地,粟裕改之前游击战作战方式为大兵团运动战,这样巨大的变化不但没有丝毫的生涩,反而打得酣畅淋漓。
也正是因为天目山战役的巨大胜利,正在延安主持七大的毛主席闻讯之后开心的说到: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日寇投降之后,粟裕再次奉命带领6万5千多人北渡长江,返回了苏中地区,开始担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当时,华中军区武装力量高达15万,但是,大部分都是新组建部队,战斗力乏善可陈,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有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当时,华中野战军辖有4个纵队,不足5万人。
1946年6月,随着国共和谈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对解放军的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爆发了。
而此时,粟裕所在的苏中根据地就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之患。因此,他集结5个整编师15个旅约12万余人,对于苏中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战场上的粟裕
当时,华中野战军能战的部队,只有国民党部队的五分之一——3万余人。
就在如此悬殊的兵力之下,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与汤恩伯的12万精锐部队打响了著名的苏中战役。在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内,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之师7万余人,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对于苏中根据地的进攻。
七战七捷也成为解放战争开战以来首次大捷,不但打破了国民党对苏中解放区的围剿,而且大大提高了全面各解放区打赢蒋介石的信心。
就在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连战连捷时,陈毅率领山东野战军南下到达华中战场,开始在淮北一带作战。
1946年9月23日,毛主席决定将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集中行动,将两个司令部合一,而合二为一后的野战军,其实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华东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部分将领
两大野战军合二为一后,毛主席对此的要求是: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不过,毛主席对于两个司令部合二为一后的分工是: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
因此在军事上,实际上还是由粟裕负责。那么,粟裕指挥下的两大野战军究竟有多少兵力呢?当时,算上两支野战军,再加上配合作战的地方部队,粟裕指挥的部队已经高达42万人之巨。
拥有更多的兵力,自然也有更大的资本发动战役。因此,粟裕面对麾下越来越多的军队,不但没有感到棘手,反而如鱼得水,正如古代名将韩信一样,粟裕点兵,也是多多益善,粟裕开始指挥华东野战军策划更大规模的战役。
他先是取得宿北战役的胜利,一举歼灭国民党整编69师,其后,又在鲁南取得了歼敌三个师5.3万余人的辉煌战果。再然后,便是莱芜战役的胜利。
然而这依然不算完,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后,马不停蹄的粟裕更是一举完成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中,粟裕率部在敌人的重兵包围之中,犹如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一举歼灭了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巨大胜利。
孟良崮战役后,粟裕带领部队开始在中原战场与蒋介石逐鹿中原。由于中原地区交通便利,人烟稠密,重在密布,重兵驻守的国民党拥有武器装备、兵力、机动等多方面的优势。
因此,中原地区迟迟没能打开局面,而对此,粟裕果断提出了“高度集中兵力,打更大规模歼灭战,逐次歼灭敌军主力,迅速改变中原战局”的构想。
粟裕从实际出发,斗胆直陈,说服毛主席放弃“派他率领10万大军南渡长江,转战江南”的想法,开始在中原地区集中更多兵力与国民党进行大规模运动歼灭战。
陈毅粟裕
而粟裕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在豫东战役中,粟裕一举歼灭国民党主力9万余人,彻底扭转了中原战场的局势。而后,转战山东的粟裕更是只用8个昼夜,就一举拿下了山东首府济南,全歼守军10万余人,并活捉了国民党名将王耀武。
而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之中,粟裕不但没有自满,还开始策划了更大规模的歼灭战,这就是粟裕的巅峰之作——以60万兵力对敌人80万重兵发动围歼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粟裕指挥的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在此次战役之中,粟裕一举歼灭国民党5个兵团约55.5万余人兵力。
对此,毛主席也有过极为公允的评价,他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淮海战役
包括淮海战役在内的三大战役胜利之后,彻底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局。其后,被改称为第三野战军的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率领之下,开始渡过长江,一举解放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东南地区。
第三野战军在粟裕的率领下犹如秋风扫落叶,与其他各支野战军一起,彻底将国民党赶出了大陆。而解放战争最后的目标,当然是解放蒋介石集团盘踞的台湾。
而这个任务,毛主席交给了粟裕,大陆基本解放后,粟裕被任命为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当时,粟裕率领的第三野战军拥有12个军约50余万人的兵力。
但是,由于渡海作战任务极为特殊,再加上此时逃往台湾地区的国民党兵力高达40余万,比之第3野战军也不遑多让。因此,为集中优势兵力,毛主席再次调集其他野战军4个军加入攻台大军。
粟裕
因此,巅峰时期,粟裕麾下的部队高达65万人,然而,就在粟裕紧锣密鼓地筹备解放台湾岛的作战计划时,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将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彻底断绝了毛主席1950年解放台湾的作战构想。
而此时,粟裕由于身体状况的原因也无力率部前往朝鲜参战,最终遗憾地错失了解放台湾和朝鲜战争。此后8年的时间里,粟裕一直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1958年,粟裕被迫脱离部队,而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84年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