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红颜”来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在《圆圆曲》中“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一句,后人凭此来说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而投降清朝,打开山海关让清军进入北京,从而终结了汉人王朝,成为历史罪人。那么历史真相是什么呢?

吴三桂为何一怒为红颜(冲冠一怒为红颜)(1)

网图侵删

史料记载的事件经过

1644年3月,李自成的大顺军占领北京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身亡。此时,作为明朝山海关守将的吴三桂带着四万关宁军正在回京救援的路上,听到明朝灭亡的消息,部队停止了前进。在权衡利弊后,吴三桂接受了归降李自成大顺王朝的条件。在把山海关交给李自成派来的大顺军后,吴三桂带领关宁军继续向北京行军,去接受大顺整编。

吴三桂为何一怒为红颜(冲冠一怒为红颜)(2)

网图侵删

在部队行至永平时,吴三桂遇到在北京的父亲家的仆人,仆人向吴三桂哭诉:吴父及家人30多口被大顺扣押,吴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抢走。吴三桂听说后大怒,带兵返回山海关,赶走大顺守城军队,投降清朝,开城让清军入关。

事件发生的底层原因

1、吴三桂最初同意归降李自成是事实

崇祯自缢明朝灭亡后,吴三桂及其部队有三种选择:一是投降大顺;二是投降大清;三是代表明朝抗战到底。无论从民族情感上(李自成的大顺属于汉人政权,大清是满人政权),还是个人利益上(李自成许诺给了吴及部队投降的优厚条件),投降李自成的大顺是上策。

吴三桂为何一怒为红颜(冲冠一怒为红颜)(3)

网图侵删

所以,吴三桂和部队起初的决策是投降大顺,而且很有诚意的交出山海关守卫,开赴北京接受整编,这些都是符合情理,而且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2、但吴三桂不可能因为一个女人改变四万关宁军的意志

在听说父亲及家人被扣押,小妾被抢走后,吴三桂带领部队改变投降大顺的主意,转而投降大清,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吴三桂为何一怒为红颜(冲冠一怒为红颜)(4)

网图侵删

在当时军队领导和管理上,不可能完全以一个主将的意志决定一切。吴三桂可以“一怒为红颜”,四万关宁军不可能为了你吴三桂的红颜而去拼命,军队每个人也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如果吴三桂的决策不符合军队大部分将士的利益,一意孤行,他脑袋被砍掉,军队换一个代表大家利益的统帅是分分钟的事。

3、从降顺改降清的根本原因是李自成的追赃助饷政策

李自成劝说吴三桂及其部属投降是承诺的高官厚禄,而吴三桂及其部队答应投降大顺也是看中了这些利益和条件。但李自成占领北京后疯狂的推行追赃助饷政策,这个政策的实质就是让官绅们交出财产充公,而且需要按照官职大小缴纳相应金额,否则就会遭受严刑拷打,直至家破人亡。

在奔赴北京的路上,吴三桂和关宁军听说了大顺在北京追赃助饷的行为,这让吴三桂及其部属产生巨大怀疑,即使自己回京投降受到了封赏,也要上交国库,没有任何安全保障。于是,从吴三桂和所有关宁军自身利益出发,集体决定改变主意,转投大清,这才是符合人性和逻辑的。

吴三桂为何一怒为红颜(冲冠一怒为红颜)(5)

网图侵删

所以,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是后人的艺术加工,不是事情的真相。可叹吴三桂背了几百年的骂名。

但从另一个角度,吴三桂也成为了重情重义,看重男女情长的真情男人。呵呵,福兮祸兮!

感谢阅读!

#创作挑战赛#​

#大有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