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无数莘莘学子怀揣梦想,或在这里学习深造成为国家的栋梁人才,或在这里打拼创业成为商业巨星……无论哪个时代,每一个海淀人或曾经的海淀人,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的时候,总有一些动人美妙的歌曲陪伴着他们,或让人热血沸腾,或让人信心满怀,或让人留恋忘返,这些旋律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原唱

歌曲发行于1957年,是由管桦作词,瞿希贤作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合唱团首唱的一首叙事性儿童歌曲。

点击这首歌的原唱视频,一定能唤起你内心的记忆。《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曲,有着浓厚而又特殊的历史印记,歌曲用富有真情深感的述事方式,讲述了是经历过旧社会的妈妈,在新中国成立,自己当家作主人后,对下一代的孩子,回忆起自己遭受地主迫害,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并借此教育孩子知道新中国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一种正确向上的人生观。

1957年,“三大改造”已经完成,公有制制度也宣告建立,国家的重心逐步投入到工业的建设之中。为了让未来将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的儿童了解民族的历史、了解新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即将发行创刊号的《儿童音乐》编辑部发布了命题征稿信息。

这一年,管桦在故乡住了很长时间,有心的他应征从他的诸多印象中抽取了一幅画面,创作了充满着散文韵律和意境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以前的校园歌曲真好听(刻在记忆里的校园歌曲)(1)

回到北京,管桦打电话给瞿希贤,说他为孩子们写了一首歌词。瞿希贤一看,这不像是歌词,倒像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诗。她只得反复研读,寻找灵感。渐渐地,她被字里行间真诚的情感和质朴的意境所感动,终于为这首非专业歌词谱成曲,并且一唱成名。1980年,这首歌曲获得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

作品的目的显然是忆苦思甜,而它的创作手法,则和许多强调事物鲜明对照的寓言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那动人、略带伤感的旋律好像时刻在提醒着人们,要永远记住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拥有,努力工作。

以前的校园歌曲真好听(刻在记忆里的校园歌曲)(2)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北京老照片

那时候,海淀区很多地方还都是农田,无论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课余时间也都会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体验过农村劳动生活的学生对这首歌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愫。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到八十年代,小学生的音乐课都会唱这首歌。夜深人静的时候,小河边、小院子里,也会时常传来这首歌的旋律。

如今,近70年时光过去了,当年的小学生也都七八十岁了,但这首歌早已刻在他们的记忆里,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海淀公园、紫竹院公园……几乎每个公园里,都会时不时飘来这首歌,或合唱,或吟唱,或手风琴演奏。

以前的校园歌曲真好听(刻在记忆里的校园歌曲)(3)

90年以后出生的人们,对地主的形象很难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而这首歌曲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常常地被删减掉了第二段歌词,而一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之后,没有下文只有乐音的体验,反而在更大程度上扩充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为听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联想时空。

无论童年的你,还是长大的你,妈妈给你讲过什么故事?唱过什么歌谣?让我们伴着这首动人的旋律,找一找妈妈的味道吧。

 附: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词: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

  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

  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

  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

  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

  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

  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

  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

  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

  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注:为了庆祝海淀区建区70周年,海淀区正在策划”我和我的海淀“校园歌曲演唱会(公益),你期待这样的演唱会吗?你想让演唱会在哪个地方举行?你想不想加入到演唱队伍里,无论你年老年少,只要你有真情实感,只要你有一颗炽热的心,只要你校园歌曲唱得很好,都可以留言加入到演唱的队伍里。

 #我和我的海淀##北京##本地达人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