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诗六首阅读题(唐诗选读赏析6与诸子登岘山)(1)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背景:

孟浩然,湖北襄阳人,与王维齐名,诗风都以清淡闲逸为主。 其实,孟浩然要比王维年长十岁,且二人的人生际遇也有很大不同。王维官运亨通,先是考中状元,后来即使做了安禄山的伪官,还能得到赦免且继续做官。而孟浩然的官运就可谓差到了极点,非但没有成为进士,也没有得到过一官半职。他四十岁才到长安,结识了不少达官名士,这才诗名大噪。王维可谓出身豪门,孟浩然始终是个襄阳布衣。

孟浩然一生不得志,后世称赞他是一位敝屣功名富贵的隐士。其实他也希望成为进士,由吏部选派一个官职给他。只是他胸怀高洁,不屑作不择手段的钻营。没有机会,也不介意,宁可游山玩水,饮酒赋诗。当然,要说他完全不求名利,恐怕未必。他和官位较高的人,一起游玩宴饮,诗的末尾常常流露出一些要求举荐之意。如“犹怜不调者,白首未登科”,“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相关知识点:

《与诸子游岘山》,“诸子”是“诸君子”的省略,意思是“几个朋友”,并非“几个儿子”。岘山在襄阳城外汉水上,是一处与羊祜有关的古迹。羊祜,晋朝人,作襄阳太守时,常到岘山与同僚饮酒游玩。一天,他感慨地对朋友说:“自古以来,就有这个山;自古以来,有过许多贤人名士在这里游玩,可是这些人都默默无闻地消逝了,真是令人悲伤。如果我死了,魂魄也将留恋这个山呢。”后来,羊祜果然死在襄阳,百姓追悼他,在岘山上为他立了一块碑。来到这里的人们,读到这块碑,无不唏嘘感叹,不觉下泪。因此,人们就把这块碑称为堕泪碑。

赏析:

本诗首联、颔联四句概括了羊祜的话。“人事”,人物及其事迹,是有新陈代谢的。一代人过去了,又一代人接上了,这就成为古今。岘山如今依然是一处名胜,现在轮到我们这代人登临。颈联描写眼前所见景色:冬季水落,鱼梁中水浅了。“鱼梁”是在江水中竖竹积石,做成一道堰,用来捕鱼。从山上看,云梦泽因水浅而觉得深了。这个“深”字,不是说水深,而是形容从山顶到湖面的距离深远。“梦泽”表示江水、湖水,不是实指洞庭湖。这两句写的是一种萧条荒落的情调,用来陪衬上下文。尾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写了羊祜的碑如今还在,“我”读了碑文,也为之感伤落泪。

全诗感慨生命之短促,诗人精神状态很是空虚、消沉,大约是孟浩然在极不得意之时所做。

写在后面:

自古以来,读书人为求功名似乎是理所应当的。真的隐士能有几个?也许除了陶渊明,再无一人吧。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读书人寒窗十年,即使不能顺利登科,也希望能永载史册,只可惜千万人之中,能在“汗青”之上留下只言片语的人物也是凤毛麟角。羊祜之哀,亦是浩然之哀,又何尝不是我等之哀?

山居杂诗六首阅读题(唐诗选读赏析6与诸子登岘山)(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