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气清的日子,永元驾驶着红色的摩托车,摇摇晃晃地穿梭在狭窄的青石小巷,面庞舒展着冬日阳光般温润的微笑,这是经典影片《八月照相馆》的序幕。
从影片片名和这个用运动和阳光交织成的画面,我们有理由判断这可能是一个类似于《罗马假日》的浪漫爱情故事。确实,影片中也有爱情段落,但情节都融入了周遭平静安详的生活环境之中,不突出也不浪漫。关于爱情的,是另一个可以无限凄美或者悲怆的死亡主题,但在影片中这个主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渲染,也没有造就某种终极境遇下的终极选择,而只是作为一种体味人生的素材,与其间的爱情一样从容而安详。
02
独特的生死观视角
香港媒体人梁继璋在预留给儿子的遗书中曾经提到:“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这是从人生的终点回望人生产生的释然与着恋。在《八月照相馆》中这种“知死而生”的人生态度构成了影片的独特视角,一切都是从这个方向展示给观众的。
影片一开始,永元在医院里看着输液的孩子不自觉地微笑,他无比耐心地帮助顾客在镜头前整理头发,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主人公有一种无来由的宽厚。当永元参加完葬礼,吃药,我们隐约感觉到了什么。之后影片通过姐姐、芝咏明确地告诉我们,永元得了绝症,这是一个濒临死亡的生命。
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这里有一种向死而生的珍惜和宽容,面对即将消失的生命,一切能够经历的琐事都是生命的印迹,都那么值得为之驻足。小学生们在永元的店里为了维护心仪的对象而发生肢体冲突,德琳为了工作的事牢骚满腹,人们为了方便而违法停车,这些和永元的遭遇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琐事能让他真实地触摸到生命的温度。
于是我们看到了永元对所有对象的护:帮小学生调节纠纷,让电风扇吹向身心浮躁的德琳,帮助去而复还的老太太照一张效果更好的遗相,帮助拳击手拍摄一张合适的宣传照…一切默默的行为都源自他对生命的反观和暗自珍惜。也正是在这种反观之下,影片中的一切都不再需要执着,包括生命和爱情。
03
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流变
影片中,导演奢侈地选择了死亡和爱情这两个永恒的主题,但并没有单独给足它们戏份,甚至都没有做刻意的描写,这在电影领域是极为少见的。学哲学出身的导演许秦豪对电影有着独特的理解。他曾经说想拍一部电影讲述人的感情是如何流变的。可见,导演在意的不是故事,而是人生历程中人的情感流变。这样电影给我们呈现出的是对死亡和爱情主题那种散文诗般的演绎,这种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04
深沉的主题,委婉的演绎
对于任何电影来说,死亡这个主题太过沉重,想要演绎这个话题电影必然是深沉而让人压抑的。导演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显然不想让电影给人太多压抑的感觉,因此在影片中,并没有对有关死亡的情节给予过多的篇幅,叙事时也往往采用相对委婉的方式来交代。影片首次提到死亡,是永元同学周高父亲的死。永元参加了葬礼,作为一个正在排练死亡的人,永元的心情可想而知。事后他来到了他儿时常常陷入沉思的学校操场上,想起自己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在此想念逝去的母亲,想到周围的人(父亲姐姐、所有好朋友)最终都会消失。
在永元的人生中,死亡是一个早已预设的命题,他很早就体验到了逝去的种种可能,这期间,或许经历恐惧与悲伤但长大后的他,已经在时间的磨炼下能够平和地对待自己的死亡。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时间会把悲伤敲碎,让人们无法回到原始的痛楚。周高父亲死后,葬礼上的号哭痛彻心扉,但正如司仪所说:“他去了,但生活还得继续下去。”于是人们暂别悲痛去吃午饭,去继续生活。而受此悲伤气氛感染的水元回到自己店里,还没有来得及驱散葬礼带给他的阴霾,就被迎面而来的工作拉扯回现实生活中并由此经历了不期而至的爱情。
05
从未远去的死亡之音
虽然影片没有用大色块装饰死亡,但死亡作为画外之音一直鸣响着。姐姐和弟弟吃瓜,幸福之中姐姐即将丧弟之痛陡然而生;永元从医院出来一直满脸阳光的他不禁皱眉叹息;他教父亲用录像机,写机器说明书;这些都暗示着他短暂的生命期限不断迫近。
第二次直接碰触到死亡是永元相约好友一起买醉,他告知好友他快死了,但被当做是买醉的借口。这让我们体会到了永元独自面对死亡时那种勇敢和孤独。永元醉了,在警察局里大闹,这是生命在面对不可挽回的命运时所仅有的状况。面对死亡,永元不能如愚者一般无知,也不能如佛陀一般无视,在仅有一次的激烈举动中,影片给人一种畅快淋漓的真实感,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支撑平静的外表下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然而对于永元和电影来说,这样过于激烈的表达多少有些不适宜,于是酒醒之后永元在电话里说自不记得发生的事了。死亡是个体的生命终结,需要和这世界扯上更多的干系吗?影片最后,死亡不可避免地到来了。永元回到照相馆给自己拍摄一张遗像,影片在拍摄中定格,之后通过相似体转场,照片变成了真正的遗像。比较影片开端对周高父亲葬礼的处理,影片对永元死亡的讲述用两个镜头就完成了,生命不再给正在经历爱情的永元任何长度,也让观众来不及从永元平和的心境中转移到悲伤,一切戛然而止,就这样结束了。
影片之后组接了一个黑场和大雪覆盖的学校操场两个画面,黑与白强烈的色彩对比让我们感觉到永元儿时即萌生的“我们最终都会消失”的对死亡的忧虑已经与现实接轨,这是怎样的哀痛抑或幸福!
06
死亡背后的爱情主题
作为另外一个主题,爱情并没有过多受到死亡主题的干扰。在永元的生活中,经历了两段爱情。是与芝咏,永元单恋着儿时的伙伴芝咏,一直把芝咏的照片摆在照相馆显眼的位置。芝咏回国后两人见面,场面的尴尬让永元长期的单恋一下子显得那么缺乏理由。后来芝咏得知永元得了绝症后,要求他取下自己的照片,活生生地剥离了永元对她的感情,永元第一段独自坚守的恋情也由此画上了句号。
失去初恋的感觉在永元那里并没有过多的停留,很早聆听到死神召唤的永元把一切的失去归结于时间,所有一切就像过眼云烟,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发生改变,无论生活、生命还是爱情。然而爱情还是在永元最后的日子悄然而至,年轻的交通警察德琳走入了永元了生活。永元的关怀让德琳这个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一个冰淇淋都要和兄妹分食的女孩儿体会到了被关注、被呵护的感觉。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个人相爱了。
永元看到德琳拿着沉重的包裹,就骑摩托车帮忙;德琳看到永元淋雨,就借他雨伞…爱情在朋友般的关怀中悄悄绽放。就在影片中,元和德琳的相爱始终没有出现浪漫的标志性情景,一切细节都两人原有的生活一样自然。相对于其他爱情故事,永元和德琳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表达,但我们从双方生活的改变中渐渐体会到爱情赐予两个年轻人的温馨感觉:德琳会不自觉地跟同事讲起永元的故事,会因为永元的一句话而买唇膏、化妆;永元也明白德琳的心愿,带她去游乐场玩…
在影片中,永元在死神的领地中经历了欲爱而不得、欲爱而不能的两段爱情。在他看来,爱情并不是一个永恒的箴言,它只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他在回味第一段爱情时感觉尤为明显。然而爱情终究是人生中最奢华最难得的相遇,是那么的让人留恋,他在生命的最后写信向德琳表白,永元的信没有寄出,他的爱通过一个他所习惯的委婉方式表达出来:把德琳的照片挂在照相馆橱窗中最显眼的位置。德琳后来看到了,她上露出会意而幸福的微笑。
如果说永元之死让影片陷入了情感的低潮,而这个颇有特点的结尾则重新给影片增添了亮色,让我们重新回到了向死而生的恬淡和从容。
07
脆弱的生命,短暂的瞬间
这部影片中,导演把人的生活变成了漫长岁月中必然要凋落的花朵,变成了个体这脆弱的生命所特有的人生经历。无论是死亡还是爱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对待人生中的每一种经历也应该如照相一般,去记取和呵护那能够停留的短暂瞬间,虽然无可挽回,但可在珍惜中体味。
《八月的照相馆》是怎样的一部影片?它被戛纳电影周刊评价为“用东方温和角度重新审视了死亡”。导演许秦豪在影片中以独特视角彰显了他不同于西方的电影理念。在他的电影中,死亡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他没有表现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随意性,因此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是淡然的而不是恐惧的;他也没有表现人是多么的不可复制,个体的轮回会给这世界带来多么不可挽回的伤痛,影片里死亡只是个人需要面对的最后一段人生经历因此也就没有了强烈的悲剧感。而包括爱情在内的人的情感也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没有执着的追求,没有热烈的情感装饰,两个人相遇了,最后他们留在彼此的记忆里。
08
结语
在许秦豪的电影中不会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不会有情感的肆意铺陈,不会有对生命和生活的目的性追问,甚至导演都不忍心用过多的独白去打扰平静的叙事。他只是用一个个的长镜头与固定镜头给予了主人公足够的情绪空间让人的情感体验有如一个个值得玩味和珍惜的片段,在流动的时间长河和微小的生命历程中渐隐渐显或渐显渐隐,人和他的一切在平和中走完个又一个的轮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