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教育孩子是一门很高的艺术,不仅考验耐力还需要有心智,需要父母随时随地的学习还有自我成长,伴随孩子长大的过程,于父母而言也是重新生长了一回。

我们都擅长对孩子讲道理,但是孩子却时常听不进去,生硬的大道理连我们也不愿意听,何况是孩子?讲道理有没有好的方法呢?当然有。寓言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寓言故事往往生动有趣,能够引人入胜,又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没事儿适当给孩子讲讲寓言故事,寓教于乐,好处多多。

狐狸吃葡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8只狐狸吃葡萄的心理故事)(1)

包麻麻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小故事,是关于8只狐狸吃葡萄的心理。故事虽然短小,但是却映射了不同的人面临相同的处境,所做的选择千变万化,从而结果也是大相径庭。不妨给孩子讲讲这些小故事,拓展一下思路,启发思考。

农夫种了一片果园,他在里面种了很多葡萄,丰收的季节到了,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让人看了就忍不住垂涎三尺。

当然,这丰收的果园同样吸引了附近的狐狸们,它们蠢蠢欲动,伺机来果园享受美味。

狐狸吃葡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8只狐狸吃葡萄的心理故事)(2)

第1只狐狸

它仰头发现葡萄所在的高度是自己无法企及的,可是它想这个难得的机会自己可不能轻易放弃,站在葡萄架下思索良久,狐狸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它想起农夫曾经用梯子摘葡萄,于是把架子旁边的梯子搬过来爬,爬上去顺利摘到了葡萄。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只狐狸遇到问题,不退缩,不放弃,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同时擅长学习他人的经验,博采众人之长,为我所用,最后顺利解决了问题。

狐狸吃葡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8只狐狸吃葡萄的心理故事)(3)

第2只狐狸

它抬头看看高高挂着的葡萄,心下想着可能自己永远也无法够到。不过又合计,这个葡萄肯定很酸,吃了也没意思,不吃也罢。想开之后它心情愉快地离开了葡萄园。

第2只狐狸告诉孩子:它成功运用了“酸葡萄心理”,就是得不到的都是不好的,也就是为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这种心理让它失去并放弃争取机会

第3只狐狸

它刚读了本励志书,正激情满满、斗志昂扬,高高的葡萄架子并没有让它气馁,它想:只要我努力向上跳,就一定可以摘到!永不放弃的信念支撑着它,可是它跳得却越来越矮,最终累死在葡萄架下。

第3只狐狸告诉孩子:固执有时候也称为“强迫症”,没有智慧的重复行为是无效的,我们需要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狐狸吃葡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8只狐狸吃葡萄的心理故事)(4)

第4只狐狸

这只狐狸心想我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一样吃不到,想到大家都一样,它忍不住沾沾自喜起来。

这只狐狸的行为叫做“投射”,它告诉孩子们,把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投射在他人身上,不过是自欺欺人,很多人和事儿都是超越自己理解的

第5只狐狸

它仰望着葡萄,心情糟透了,不停地叹息,为什么我就吃不到呢?我的命怎么这么苦,连个葡萄都吃不到。它越想越郁闷,竟抑郁而终。

这只狐狸是典型的抑郁症,它斗志全无,不思进取,整个世界黯淡无光,像陷入沼泽,越陷越深而无法自拔。

第6只狐狸

够不着葡萄的狐狸想,听说葡萄和橙子的味道差不多,既然吃不到葡萄,那我就尝尝橙子好了,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所以它开心地寻找橙子去了。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替代”,如果我们某种愿望难以实现,可用另一个可以实现的愿望来替代。

狐狸吃葡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8只狐狸吃葡萄的心理故事)(5)

第7只狐狸

这次来了一只漂亮的狐狸小姐,它想我自己肯定吃不到呀,何不让别人助我一臂之力呢?于是它就找了一个男朋友,男朋友借助梯子给狐狸小姐摘到了葡萄。

狐狸小姐擅长应用“补偿原则”,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或者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很多时候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第8只狐狸

它想自己一个狐狸真的吃不到葡萄啊,别的狐狸也一样,那么我们为何不合作一下呢?于是他组织了一下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一起搭成一座狐狸梯,最后大家如愿以偿地都吃到了葡萄。

这只狐狸告诉孩子: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合作,这样才能彼此成就、互惠互利。

狐狸吃葡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8只狐狸吃葡萄的心理故事)(6)

【包麻麻总结】

故事虽然简短,但是却反映出了面临问题时人之百态。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一个人会收获什么,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为此付诸的行动。

还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你是这只小狐狸,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多多觉察自己的心理,那么外部世界就会相应的改变。

我是包麻麻,关注我,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