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浦城县乡村振兴示范县(浦城老区新貌)(1)

热电联产项目 黄杰敏 摄

东南网讯(通讯员 柳浪漫)浦城是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县,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浦城坚持绿色发展,聚力产业振兴,奋力书写红色沃土新篇章,老区焕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绿色理念助力“点绿成金”

富岭镇双同村是个位于闽浙交界处的高山村,20世纪30年代,革命的火种曾在这里点燃。听村里老人说,1934年粟裕和刘英领导的队伍扮成卖香菇的客人在该村宣传革命工作,当时村里一百多号人,参加革命的就有七八十个。

双同村妇联主席向琼是个外地姑娘,她嫁到这村子里已经几十年。回忆第一次到村里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走了8个多钟头才走到这儿,没有公路也没有电。”

福建省浦城县乡村振兴示范县(浦城老区新貌)(2)

匡山-双同村夜景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村子虽穷,村民们却长期秉持“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的理念,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和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业。近年来,该村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村”、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国家级生态文化村等国家级称号。双同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宽敞的“四好农村路”开到家门口,村民通过开民宿、办农家乐、卖土特产就能“在家挣钱,奔向小康”。村民李仕祥说:“旅游业搞起来后,村子美了,人气旺了,东西不愁卖,和以前比起来,好了有几十倍了。”

福建省浦城县乡村振兴示范县(浦城老区新貌)(3)

匡湖 徐强 摄

山水田园的诗情画意,是富岭镇大水口村留给游客的印象。近年来,大水口村党支部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旅游新模式,着力打造集“旅居、运动、康养”为一体的“网红打卡基地”。该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并入选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和2020年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年游客量约在50万人次左右,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7000余人次。

生态美、产业优、村民富……近年来,浦城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打响“清新福建·诗画浦城”旅游品牌,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级旅游景区3个,打造丹桂文化旅游品牌体系,通过精细化划分、同频发展,丰富县域全域旅游内涵,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让绿色生态惠及更多百姓。

绿色理念助推产业升级

保护绿水青山,让老区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绿色生态环境,让百姓有了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近期,浦潭生物专业园热电联产项目投产运行。该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环保系统排放指标,不仅为园区供热、发电,还提供压缩空气、导热油以及冰水,四联生产、统一供应下园区企业运行成本直降,困扰企业的能源难题得以破解。“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日供热量可达2000多吨,每年节约标煤量2.4万吨,减排粉尘50吨、二氧化硫280吨,不仅解决了园区供热问题,还能节能降耗减排,全面助力打造循环化绿色化工园区。”绿康生化浦潭热电联产厂长李文斌说。

近年来,浦城县积极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目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推动技术改造提升,着力打造以生物制造、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为主体的特色生物产业园区。浦潭生物专业园规划面积2万亩,是浦城县与厦门湖里区山海协作共建项目、南平市打造百亿生物产业集群的示范项目,去年已列入福建省循环化绿色改造园区,园区现已经引进绿康生化、蒙正生物制药、正大生化、永芳香料等一批优势企业入驻。目前,作为全省千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要集聚区,浦城已初步培育出百亿生物产业集群,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增至37家。

福建省浦城县乡村振兴示范县(浦城老区新貌)(4)

大水口村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浦城将围绕‘1 4 2’的产业,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创新引领科技进步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着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降碳,加快打造生物专业园区步伐,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浦城县发展改革与科技局局长杜宏沪说。下一步,浦城县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推进绿色园区搭建,依托浦潭生物园区、竹木产业园区、食品产业园区等产业园区,构建以粮食生产、生物制造、食品加工、轻工轻纺、林产工业、旅游康养、文化创意为主体的重点产业体系,并持续招引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进一步助推浦城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

绿色理念助兴“浦城大米”品牌

站在仙阳镇阳墩村的水稻公园观景台上俯瞰农田,一幅由“五色大米”组成的稻田彩绘——“喜迎二十大”映入眼帘,一旁的工人正加紧作业,观景平台、农耕文化展示墙等已初具雏形。据了解,该水稻公园总投资约200万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依托麒麟畈万亩良田、浦城县米业产业研究院、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资源禀赋,串联周边旅游资源,打造集稻田观光、灵芝观光和农事体验等具有浦城特色的农旅线路。

福建省浦城县乡村振兴示范县(浦城老区新貌)(5)

稻田彩绘 李玄 摄

浦城自然环境清新优美,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76.99%,全县耕地面积53.76万亩,年产粮食约21万吨,是全国最早的商品粮基地县和“中国好粮油示范县”。作为“福建粮仓”,浦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现代绿色农业,积极培育“浦城大米”等“武夷山水”品牌,以绿色理念振兴绿色农业,用科技赋能为“浦城大米”插上腾飞翅膀。

福建省浦城县乡村振兴示范县(浦城老区新貌)(6)

稻田 徐强 摄

近年来,浦城新培育了长香717A等5个省定优质稻新品种,新筛选了福香占等优质稻品种。其中,“香型优质三系不育系长香717A的选育与应用”等4个项目被省科技厅列入省级科特派后补助项目,福香占先后荣获省、国家水稻品种金奖。

站在新的起点上,浦城将努力做好稻产业、稻科技、稻文化三稻融合文章,进一步推进农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推动以水稻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现代休闲旅游业升级转型,打造集成连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优质水稻培育基地、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