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价格区别(国产大豆如何PK进口大豆)(1)

(央视财经《中国财经报道》)临近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接踵而至。今年大家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在新常态下,经济怎么激活?市场当中有哪些我们还没发现的机会?这也是我们财经频道一直都在深入探索的问题。我们《中国财经报道》将用两周的时间,聚焦农业领域里的市场活力如何激发,我们选择了大豆和玉米这两个重要的产业和市场进行了全面调查。今天先来说说大豆。最近几年, 即使有国家的临储收购政策作为价格保障,农民们种植大豆也一直处于不赚钱的状态。今年,我国开始在东北三省和内蒙等大豆主产区实行目标价改革试点,这是我国粮食收购体制的重大变革。眼下,又到了一年当中大豆的销售旺季。新的改革举措能不能有效激活大豆产业和市场呢?更多目标价格调查内容请收看央视财经频道12月13日21:55《中国财经报道》。

带我们进村的这个人,是一位大豆加工商,眼下是大豆销售旺季,他这些日子每天都要来收大豆。进入11月,地里的大豆、玉米都已经收获完了。沿途一团团打好包的秸秆堆在地里。种大豆的地明显比种玉米的要少。

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区金源泉笨榨油厂总经理佟飞说:我感觉量越来越少,一年比一年少。黄豆越来越少。种的少了,然后粮点也不好收,现在都种玉米。

沿途有很多收购玉米的粮点儿,但是收大豆的却很少。这个乡叫人和乡,佟飞要找的收购点儿就在这里。

黑龙江巴彦县人和粮点经理尉长志说:我们这是老关系了,已经合作多少年了,就是从打我开始建粮点的时候,他就在我这儿拿豆子。

大大小小的车,停在粮点等着交豆子,运豆子。大车准备把大豆拉到外省去卖,小拖拉机都是附近农户的。天气冷,农户们都等在屋里,排号至少要等一个多小时。

豆农说:产量不太好,受雹灾了。因为减产100多斤。等着政府给补贴呢,完了之后,价格还低。

产量不高,价格也低,要按往年,农户们会选择先把豆子存放一段时间,等市场价格高了再卖,可今年大家却急着卖豆子。

豆农说:银行贷款厉害,你到月底不给,往上涨价了。你要不给人家还上,往后你就拿滞纳金了,利息就多了。不种黄豆贷款还不上啊,黄豆能老早卖钱,今年卖钱就慢,价格低,黄豆今年价低,每年老早就卖了黄豆,苞米晚卖,今年价低,农民卖不出去粮。目标价格知道,但是始终没有啊。

为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从2008开始我国开始实施大豆临储收购政策,到2013年,六年时间里,大豆最低收购价上涨了将近25%。

虽然种植积极性得到了保护,但不断上涨的收购价也带来了新问题。豆农们对国家最低收购价越来越依赖,每年相当数量的大豆都被送进了国储库,加工企业买粮要等着“国储抛豆”,而国储豆出库价因为要顺价销售,价格远远高于进口大豆价格,扭曲的市场价格让整个产业链下端饱受成本之困。正是为了打破这个价格怪圈,今年国家推出了大豆目标价试点改革。

搞改革老百姓能够理解,但眼下,让他们心里没底的是今年种豆子到底能挣多少钱。国家确定的大豆目标价是每吨4800元,每斤约合2.4元,如果市场价低于目标价,各试点省区可选择按实际种植面积、产量或者销售量把差额补给农民。如果市场价高于目标价,则不再补贴。

眼下大豆市价只有两块一、二,这让大家有点着急,一方面急着回笼资金还贷款,另一方面,拿到钱才能踏踏实实过年。急着卖豆子的人不少,人和乡的赵殿双就是其中之一。

年初的时候,赵殿双看到种玉米比大豆收入高,就减少了大豆种植面积。当时他对大豆目标价改革了解得也不多,还是按照去年的收入对比来决定今年怎么种。村民看赵殿双把豆子卖了,也有点动心,他家里存着100多袋大豆,因为数量大,不敢轻易出手,他一直想等着价格高点儿再卖。

黑龙江省人和乡豆农说:租别人的地400元一亩租的,种黄豆出了200多斤,2元多一点,国家说补贴,农民谁也没看到这个补贴。现在种了就赔,现在不敢卖,卖了就赔。

11月28日财政部公布的大豆目标价补贴指导意见。试点省区的大豆市场价,按照各省(区)采价期内的大豆平均收购价制定,采价期为今年10月到2015年3月。补贴资金的拨付,则是中央财政根据目标价与市场价的差价,再结合国家统计局调查的试点省(区)大豆产量,测算出补贴资金总额,试点省(区)采取“一卡通”的形式,在2015年5月底之前,将补贴资金兑付给种植者。

这意味着,往年卖了豆子就能算出挣了多少钱,现在一部分收入要靠补贴,而且要等来年5月份才能拿到。这中间的半年,卖还是不卖,什么时候卖,都得农户们自己做打算。

赵殿双不想再等。准备都卖掉。这一袋豆子大约有200斤,谁家卖粮,邻居们都会赶来帮忙。赵殿双的粮也是拉到人和收购点,交豆子需要先过磅,称出毛重。

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价格区别(国产大豆如何PK进口大豆)(2)

过磅后,收购点要对这些豆子进行筛选,把豆子里的杂质,比如泥土,豆笳,还有破瓣的豆子去掉。

即便有目标价补贴,但赵殿双还是觉得大豆一斤两块二的价格有点低,同样这块地如果种玉米,收入要好很多。在当地,由于大豆和玉米可以轮种,每年到底是种大豆,还是种玉米,都需要农民们认真考虑。

黑龙江人和乡豆农赵殿双说:原先我们这是黄豆主产区,在全国来说。我们积温带,种黄豆是全国就跟五常种大米那地方,我们这积温带,黄豆的温度啥的正适应我们种,全国找我们跟前这黄豆都没有,现在这面积明显减少多了,山上都没有多少,白茬子基本上都是苞米,这茬是黑茬,都是苞米,白茬的多,烧的都是苞米。但是那些天没收割之前来你一瞅全是苞米,现在占20%的黄豆就不错了,来年能占10%就不错了。

两年前,人和乡的玉米和黄豆,种植面积各占一半,如今大豆面积缩减到20%,主要是因为两个品种种植效益差别太大。赵殿双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玉米成本

种子一亩地要花费七十到八十块钱

底肥一亩地100块钱,追肥一亩地70块钱

机耕费加上杂费50多块钱

一亩地成本需要300多块钱。

产量一千三四百斤,每斤7毛6,一亩地能卖1018块钱。纯利718元。

大豆成本

种子5块钱一斤,一亩地需要6斤种,要花费30块钱。

化肥一亩地将近100块钱。

机耕费加上杂费20块钱

一亩地成本需要150块钱

产量340斤,每斤2.2元,卖748块钱。纯利598元。

实际上,这598块钱并非纯利,因为还没算包地的费用,当地包一亩地大约要400块钱。

作为收购点负责人,尉长志这些年对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也很有感触,现在他们卖大豆种子已经赚不到什么钱了。

黑龙江巴彦县人和粮点经理尉长志说:每年卖种子化肥的年年都知道,去年我们当地卖种子我统计的,每年是卖12万斤大豆的种子,就是一个小地方,一个乡来说,现在是卖6万斤,卖6万斤种子减少一半,面积也少。如果价格能补贴一下,老百姓还能有种粮积极性,尤其是种大豆。

其实,如果不考虑效益和收入,农户们还是愿意种大豆。

黑龙江豆农说:种玉米一亩地成本得多加100元钱吧。

种豆子能不能挣到钱,要算细账。现在大家都急等着目标价补贴细则出来。其中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如果按种植面积补贴的话,这些补贴能不能谁种地就补给谁?因为如果按以前种粮直补的发放原则,包地种植的人是拿不到的。而当地包地种植的农户,已达80%。

黑龙江人和乡豆农赵殿双说:补贴都归土地承包人,不归承租人。

农民们种大豆的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减少,直接影响着尉长志的生意,他很希望补贴细则制定的时候,能充分考虑百姓种豆子的积极性。

黑龙江巴彦县人和粮点经理尉长志说:只要国家这个政策给补贴上,老百姓种黄豆还是比种玉米省功,只要价格能达到2。4元一斤,老百姓种大豆的欲望还是挺大的。但是确实怎么补,老百姓心里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政策。最好的方式就是能直接补到老百姓手里,或者是直补折子里,老百姓直接得到实惠。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处长曹智说:国外大豆的种植成本远远低于国内,举个例子,美国的中西部是它的主产州,在主产州的种植成本大概是在每蒲式耳800美分,折算成人民币每吨1850元,根据我们最新的年鉴,发改委的成本统计资料,2013年黑龙江地区大豆综合种植成本为每吨4700元,如果我们把美国大豆按照成本运到国内,加上美国国内运费,远洋运费和中国的关税,成本仅仅是每吨2900元,从这个角度来计算的话,进口大豆种植成本远远低于国内。

过去,有最低收购价的时候,因为国家给出的收购价不低,农民们卖大豆基本上都是卖给遍布乡村的收购站,收购站再卖给国储库。实行目标价改革以后,国储库不再临时收储,豆农和粮食收购站都要直接面向市场。新的市场状况下,豆农、粮商大家能适应吗?

尉长志和哥哥以前也做过粮贩子,开着小拖拉机到各村收粮食,兄弟俩,现在还是一个在外跑市场,一个在家收粮食。对于收粮点来说,收购旺季正是用资金的时候,慰长志每天都要从银行取钱,付现金给卖豆子的农户。

一位从嫩江过来的司机正等着结账,嫩江到这里将近460多公里,他为什么跑这么远来卖豆子?

司机说:老百姓卖粮老困难了,我是老百姓给加了油钱,我就帮忙,帮他卖了,要是到那边都没人收, 在那边2元都没人要。

正采访,突然听到一阵鞭炮声,原来是隔壁一个收玉米的厂子今天烘干塔建成。玉米收购生意火爆,可大豆生意却不如以往。

尉长志现在一天收80多吨豆子,去年这个时候每天可以收到100多吨。因为没了国储库托底,其他收购点今年都不大愿意收豆子。

黑龙江巴彦县人和粮点经理尉长志说:现在我这粮点还这么运作着呢,别的粮点,附近的粮点,发货发得不好都已经停了,不收了。因为销路有问题,卖不出去。我这个干得年头多了,客户多,也是没有去年发得好,去年一天都装三车,今年一天装一车或两车,现在装的量也非常少,不像原来。明年就打算收玉米,因为豆子,现在产量低,再加上价格不好。最主要有价无市,市场上供大于求。

尉长志的豆子过去是一半卖给榨油厂,一半卖到粮油市场加工豆制品,但是现在很多榨油厂都不生产,他现在只能一条腿走路。收购点停了一辆大货车正在装货,像这样的大货车一般都是准备拉往外地销售的。

司机说:运到济南。都是卖给粮食市场,粮食市场完了卖给小贩子。

向外销售的都叫商品豆,主要用来榨豆浆,发豆芽,做豆腐用。商品豆分大豆和小豆,大豆做豆腐、豆皮,小豆发豆芽。

豆子生意不好做,尉长志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增加资金使用效率。他们现在实行一种叫“听价”的交易方式。所谓“听价”,简而言之,就是农户把粮食放到粮食收购点,先不拿钱,把这个时候粮点给出的收购价作为保底价,如果大豆价格涨了,可以按照上涨的价格来到收购点拿钱,如果想用钱了,但是这个时候市场价格低了,就按照当时和收购点约定的保底价来和收购点进行结算。

对豆农来说,“听价”的销售方式,既能享受交豆子时收购点给的保底价,又可能得到未来豆子涨价带来的溢价。而对于收购点来说,则可以放大自己的资金规模,以利于做更大的生意。比如收购点收到了价值100万元的豆子,但并没有支付给豆农现金,于是,收购点就相当于占有了100万元的流动资金,库存的豆子有进有出,资金流转加快,豆农和收购点都得到了更多的收益。

农户们喜欢用“听价”方式卖粮,一是可以保本,二是如果机会好,还可以多赚点,不过这其中也有风险,资金安不安全完全要看收购点的信誉度。现在,不仅大豆,当地玉米收购,水稻收购很多也都采用“听价”方式。

农村自发形成了“听价”的收购方式,而百姓也在期盼着补贴能真正补到种植户身上,其实这些,都是激活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的好办法。

不过前面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即使实行了目标价改革,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还是难以完全改变种大豆效益低的难题。那么,规模种植会不会好一些呢?稍后,继续来看我们的调查。

黑龙江农垦总局,这里的大豆种植面积占到了全省的八分之一。在去往856农场的路上,我们发现这家收购企业门前,运粮的汽车排成了队。问过后得知他们是来卖水稻。

856农场的土地分水田和旱田,因为这里容易发大水,农场就利用种植水稻来治理水涝。而旱田过去都种大豆。不过在23连的晾晒场上,玉米、稻谷很多,大豆却很少。

黑龙江856农场23作业站负责人刘金江说:今年豆子现在就看价格的问题了,现在有的小的摊贩来收是小三轮个人倒这个,最高能给到1。97元,2元,不到2元,跟去年比较起来呢,去年应该是2。2元。再一个,近几年大豆这个销售趋势都不是非常理想,你就跟国家咱那保护价有挺大的差距。

价格不高,职工就不愿意卖豆子,但是放在晒厂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大豆正常水分是15个水,存放时间长,容易变干,重量轻了,就有损失。加上现在开始下雪,职工们又担心雪化了把豆子泡了。

张赛明种了208亩大豆,去年他也差不多种了这么多。得知国家实行目标价改革,他今年没有改种玉米。眼下,价格这么低,张赛明有点着急,尤其是他的这批豆子质量不太行,花脸豆子比较多。

豆子卖相不好,原意收的人就少。张赛明年初申请了10万元贷款,银行只给贷了6万,他又从亲戚朋友手里借了4万,利息是一分。如果豆子卖不上价,会不会影响他还钱呢?虽然没种玉米,但张赛明种了水稻。还好有水稻贴补,不然今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张赛明种的地,是从妹妹家租的,有100多亩。妹妹不收他承包费。如果包其他人的地,按一亩地400块钱的成本算,他今年就剩不下多少钱了。

刚下过雪,职工们都在晒场查看自己家的粮食。刘世华的大豆也放在这个晾晒场。和其它职工不一样,刘世华今年和团场的种子公司合作负责培育种子。刘世华的大豆明显比张赛明的卖相好,个头大,没有花脸。他和种子公司签订的合同,是按高出市场价格1毛钱的价格来收购,虽说价格有了保障,还不用为销路发愁,但他眼下也很着急,因为种子公司一直没来拉大豆。原本豆子已经晒干了,达到了15个水的收购标准,但如果继续放下去,越放越干,就影响重量了。刘世华决定到农场种子公司跑一趟。

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价格区别(国产大豆如何PK进口大豆)(3)

为种子公司繁育种子,大豆的原种比普通种子要贵一点,但是如果按照比市场价格高一毛钱的价格卖,刘世华感觉这个价格还符合自己的预期。刘世华是头一次为种子公司育种,文根军也想让他多了解一些收购种子的流程。实施目标价改革,对文根军他们影响不小。备多少种,完全要看市场。万一来年种植需求量大,没有备足的话,农民就很可能无豆可种。

对未来的行情,文根军很看好,他认为实施目标价一定能提升农民种大豆的积极性,然而繁育150吨种子风险也不小。大豆种子回收加工,每斤成本是2块8,卖出最多是3块钱,如果转成商品豆卖,价格最多只有2块4。一旦种子销售不畅,他就会赔本。

北大荒垦丰种业856农场分公司经理文根军说:去年收的是100吨,今年说有优惠政策,又多收个五,六十吨。

产量不高,是东北大豆种植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制约着农民的积极性。在黑龙江农垦856农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这里的工作人员这些年来,一直在潜心钻研大豆良种的培育。路广海直接参与了垦鉴,北豆12,北豆45,北豆55的培育,培育一个品种,至少要花费1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每个大豆品种都有不同的特性,有的目标是提高产量,有的目标是提高脂肪含量,有的则是提高蛋白质含量。

856农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路广海说:脂肪是22.3%,这个含油量非常高。达到22%,和国外大豆水平相当。

大豆品质主要由蛋白率和出油率决定。每加工10万吨大豆,出油率差一个百分点,其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左右。路广海研发的一个非转基因大豆品种,出油率已经达到了22%,这已经和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相当。一个种子的培育,不但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同时还要在不同地区试种,以便让种子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土质的需要。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和黄淮海地区有着丰富的大豆种植资源,是世界上最适宜种大豆的地区之一,也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国,如何把中国的大豆产业做大,是路广海一直思考的问题。

856农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路广海说:我们现在育种目标一个是产量现在必须得上,产量单产还要提高。第二个就是,抗性一定要强,就是抗灾能力,第三个就是要适应性,就是不同的年份,它的稳产程度要高,有的年份如果要是农作物它适应性不好,它产量可能就下来,所以说,这个既要高产,还得要稳产。

大豆产业链非常庞大。不仅可以制成各种豆制品,压榨成豆油,在榨油过程中,还可以产生豆粕。豆粕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是制造饲料的主要原料。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这几年很多榨油企业因为受到进口大豆低价格的冲击,生存困难,但也有一些企业另辟蹊径。

收豆子的佟飞,在哈尔滨呼兰区开了一家小榨油厂。库房里堆满了他刚刚收的豆子,这些豆子大概有12吨,只够他这个厂子使用2,3天。佟飞榨油的方法被称为“苯榨”,也就是最原始的榨油方法。虽然出油率偏低,但也被认为是当前最安全,最环保的榨油方法。笨榨分生榨和熟榨,生榨就是把豆子放到机器里,油就直接流出来。而熟榨则需要把豆子炒熟后再榨。在佟飞看来,炒熟的过程容易改变黄豆的天然成分,所以他只用生榨。生榨要榨两次,第一次每斤豆子能出11%到12%的油,第二次只能出1%。两次生榨后,要过滤杂质后才能装罐。

说起他的油,佟飞很得意。市面上普通油一般每斤五块多钱,而他的油能卖到八块多。

价格如此悬殊的奥秘,就在于压榨工艺不同。普通油是化学浸出法,是用化学方法,使用溶剂将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经过脱脂、脱胶、脱蜡、脱色、脱臭、脱酸的“六脱”工艺精炼而成。

佟飞坚信,不采用化学原料提取的笨榨油,会很有市场。但笨榨需要的大豆品质相对要求较高。就在几个月前,他刚刚经历了一次原料危机。8月份的时候市场上竟然买不到适合的大豆原料,国储库拍卖来的都是陈年豆,不适合笨榨。佟飞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市场上优质豆不够用。按他的话说,这样的担心,不止是他一个人的。

因为附加值高,在哈尔滨巴彦县,现在有不少采用笨榨古法榨油的加工厂。

刘宏伟从事笨榨已经有23年时间,过去家里榨油采用是非常古老的方式。

刘宏伟全家现在都在做榨油生意。他的方法略有不同,是液压。要先把豆子弄碎,做成一个像大饼一样的坯子,然后再进行压榨。

液压压榨非常耗时,控油时间需要八个小时,出油率可以达到13%左右,这种方法也费人工,需要人来做饼、放饼,而之前佟飞采用螺旋榨,节省人工,但费电。刘宏伟反复核算了一下成本,觉得还是螺旋榨成本低,明年准备上螺旋榨设备。而把榨油的副产品都尽量做成产品卖出,也是刘宏伟的经营窍门。

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价格区别(国产大豆如何PK进口大豆)(4)

做了20多年榨油生意,刘宏伟经历过高潮也扛过了低谷,像他这样的榨油厂前几年哈尔滨有四五百家,现在活下来的不超过50家,真正能保证常年生产的不到20家。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处长曹智说:今年上半年南美地区大豆主产区是丰收的,下半年北美地区也是丰收的,所以从全球的,全年的情况来看,大豆市场呈现一个供大于求的格局,市场价格不断下跌,目前进口大豆到我国港口的成本大概是在每吨3350元左右,这是5年来的低点,国产大豆价格,在黑龙江地区目前榨油用的大豆收购价格为每吨3800元到3900元,质量稍微好一些的,作为食用级的大豆收购价格为每吨4200元到4300元。

黑龙江八旗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宏伟说:现在浸出油厂也很难生存,也很难生存,也主要受进口豆油的冲击,现在黑龙江很多浸出油厂,现在我了解的生产的很少很少,生产就赔钱。你像我们虽然小,做点小包装,特产,还能卖点高价,能活着,像他们正常都是浸油,浸出油在市场竞争上没有优势。因为黑龙江大豆和进口大豆相比价格差多了。

虽然价格高,但看中笨榨的客商,都是奔着健康食品来的。

黑龙江八旗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宏伟说:北京的一个幼儿园,它好像从网上,我们在网上做宣传,从网上联系的,他们也到我这儿看了好几次,然后买下油样回去化验,他觉得安全了,因为他给孩子吃,特别谨慎。他开了应该六家幼儿园,三千多个孩子。

为了把企业做大,刘宏伟在县城开了一家粮油连锁店。他准备用笨榨油作为主打产品,同时搭配销售精品粮食,走中端市场。

最近,市场面接连传来让刘宏伟兴奋的消息,先是恒大集团准备在黑龙江收购100%非转基因、原生态榨油企业,紧随其后,东北地区最大的榨油企业九三集团也宣布进入生榨大豆油市场。

黑龙江八旗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宏伟说:因为我们的的确确不具备条件,不具备实力去做广告宣传,好东西也说不出去,但人家有实力,它引领消费者这种思路,能说明白话了,我们这东西就有可能搭上顺风车,就能好一些,我觉得是好事。

从我们记者的调查来看,激发大豆产业的活力,办法其实不少。如果大豆目标价补贴能够及时兑付,并且能直接补在种植户身上,农民们的种植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与此同时,通过良种培育,通过提高大豆深加工的附加值,也都能够激活市场。无论是“听价”收购机制,还是“笨榨”的古法推广,这些民间自发的努力和尝试,市场都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回应。我们相信,国产大豆未来的竞争力,不一定就比进口豆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