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寻访全景故事馆(常熟市凡人故事)(1)

邵云生和他的“云云图书馆”。邵金祥摄

在常熟市古里镇下甲村荷花溇宅基,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家庭图书馆——“云云图书馆”。

今年74岁的邵云生便是这座图书馆的主人。在他家二楼,有一间14平方米的房间,里面摆放着两张书桌、两个书柜。书柜里整齐排放着密密麻麻的书籍。边上放着他本人参观常熟理工学院“逸夫图书馆”的展板,墙上还挂着一幅“智者寿”书法作品,充满书香气息,这就是“云云图书馆”。“因为我小时候的奶名叫‘云云’,所以取名‘云云图书馆’,意味要从小学到老。” 邵云生介绍道。

1960年邵云生考取了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院,但是才念了两年学校就停办了。后来,他通过自学考取了江苏函授大学农学专业,结果又遇到文革学校停办。

虽然两次都没有完成学业,但邵云生的求学决心丝毫没有动摇。相反,他的读书欲望更加强烈。参加工作后,他常常挤出时间,去图书馆和书店看书,看到喜欢的书就不惜重金买回家,休息天也常常泡在书店里,“啃”他没读完的书。

邵云生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打麻将,唯一爱好就是读书、藏书。他以书为伴,不管到哪里,总是离不开书。哪里编了地方志,他要去索一本;朋友出版了新书,他要去讨一本;哪里有签名售书,他也要去凑个热闹。他说:“许多知识书本上面都有的,所以我对书特别喜爱。”

慢慢地,家里的书多了起来,堆满了几张桌子。那时,邵云生的孙子已经读小学,为了让孩子在家里也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他将平时堆书的房间改成了精致的书房。小小书房成了老少用功苦读的好地方。以后,老邵的书籍越来越多了,书桌上已经放不下,他就买回来了书柜,把书装进书柜。再以后,孙子住校了、上大学了,老邵就把书房进行提升改造,又添置书桌书柜,并进行简单装修,升格命名为“云云图书馆”。

图书馆建成了,如何管理呢?邵云生四处取经,他先后到过常熟市图书馆、常熟美术馆、常熟新华书店、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等学习图书管理,还去过古里的铁琴铜剑楼、浙江的天一阁,领悟古代藏书家的藏书精神。一次,他到苏州市委党校培训,他抓住机会,一有空就躲进校图书馆,他自我介绍是“云云图书馆”馆长,向图书管理员虚心讨教。管理员开始以为他是同行,后来才弄清原来他在家里建了个图书馆,对他的精神十分钦佩,送给他一本由中国图书馆编委会编辑的专供中小型图书馆使用的目录分类书籍。

邵云生如获至宝。回家后,他马上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对图书进行整理分类,将1978册图书分成了22个大类。2003年,邵云生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他又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整理图书,完善目录分类。读书的、文化的、教育的、养生的,他都进行了详分,一步一步分下去,编好以后又贴上贴纸、标签。

邵云生的“云云图书馆”内不乏珍贵书籍,他特别珍爱的是一本常熟市委宣传部1989年奖励给他的《辞海》。“以前还没有电脑,《辞海》就成了我的电脑,书上要什么就有什么。”一次,一位亲戚的孩子要去加拿大读书,请他去赴宴。“我在家里翻了本辞海,加拿大的文化、教育、人口,有多少面积,我胸中都有数了,所以吃饭的时候,我讲了加拿大怎么样怎么样。他们说,好像我已经到过加拿大一样,其实我都是从书本上看到的。”他不无自豪地说。

为了方便阅读,他绘制了图书线路图,编制了贴身图书点阅,自己要看什么通过“点阅”很快就能找到。一次,他跟爱人去看《侠医缪希雍》,去之前先从最早的常熟县志上查找到缪希雍的故事,了解到了缪希雍的医德医风,“在看戏的时候,我成了老婆的讲解员。”

在读书、藏书的同时,邵云生认真做好笔录和剪辑,将好字好句好文章剪辑装订。到目前,他已经归类收集整理并装订了《孝》《寿》《读书教育》《工艺美术》《书香家庭》《人生感悟》等30本剪辑。他学而所用,学以致用,自己开始写文章,将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写成文字,先后写出了500篇新闻报道、心得体会和晚年生活文章,其中250多篇被《江苏老龄》《苏州宣传》等各级各类媒体刊登录用。他以前身体瘦弱,于是研读了不少养生书籍,并按春夏秋冬进行了分类,活学活用,每天上午去活动中心健身,下午适当午睡一会,接着拉拉二胡看看书报,生活有规律,身体越来越硬朗。

虽然外界并不知道“云云图书馆”,但邵云生的邻居都知道他读书多,家里还有个图书馆,碰到啥不懂的事都要来向他请教。谁家里生了小孩都不忘请老邵来起个名字。邵云生说:“我从书上看一看,这个名字好不好,什么意思,挑几个,给他们自己选,他们也很满意。”

除了藏书之外,邵云生从15岁开始收藏邮票,如今已整整收藏5本近千枚各种邮票;从1966年开始收集旅游门票,将他和爱人外出旅游收藏的300多张门票镶嵌在自制的收藏页上,按时间编辑了上、中、下3本《游遍中国·门票集锦》。

现在,邵云生每天保持1个多小时的读书时间,他觉得学无止境。“看了这么点书我还感到不满足,好多名着还没好好去看,我感到在读书方面还有许多欠账。”他说,书是知识的宝库,书是无价之宝。“我感到书也是传代的,你把好的书留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也很能教育人。你给小辈留一点书,可能比留点钱要好得多。”(常熟市文明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