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红帽徽(边关兵之初渴望红肩章)(1)

在亚洲的中心。中国西部美丽的天山脚下,有一所以培养基层部队指挥军官和军事医护人才为主的初级指挥学院——西安陆军学院乌鲁木齐分院,人们习惯叫它步兵学校,简称“步校”,因位于西北,也叫“西部军校”。

当兵的红帽徽(边关兵之初渴望红肩章)(2)

1996年8月,我考上了这所军校的边防专业。迎着初秋的骄阳,坐汽车、换火车一路西进,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是从雪山上飘来的阵阵凉意,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远望天山,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白雪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当兵的红帽徽(边关兵之初渴望红肩章)(3)

终于抵达乌鲁木齐了,走出站台,一眼就看出广场迎接新生的鲜艳横幅,“乌鲁木齐分院”六个大字在墨红色平绒的衬托下显得分外显眼,那是梦寐以求的地方,也是所有士兵向往的地方,能到这里学习,是全体战士的梦想,只有过五关,斩六将,一路高歌猛进,艰苦拼搏,才能到达心中的圣地。这几个字对我来说是那样的光彩夺目,大家直奔它的方位而去,军校几辆大轿车在不远的停车场等待,几个接站的战士帮我们将行李装上车,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这显然是内地城市看不到的风光,大街上到处是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人流攒动,车辆川流不息,乌鲁木齐,这个年轻的城市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的闪耀在祖国的边疆。

当兵的红帽徽(边关兵之初渴望红肩章)(4)

满载新生大大巴车离开车站,穿过城市的霓虹灯,来到了郊外,学校到底在哪里,这样偏僻的郊外难道是我们要去的目的地吗?正想着,透过车窗发现不远处有一群楼房,两座直插云霄的烟囱表明,这里就是一个单位或机关,接我们的上尉军官看到大家焦急的眼神,就插话道:“各位新同学,前面就是我们的军校了,车子上多数同志“啊”了一声,在没有什么人说话……车子转了一个很大的圈,来到南门驶了进去,各队接到电话来领学员,这所军校是伴随着共和国的礼炮声诞生的,踏着共和国的步伐前进,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曾兼任校长和政治委员。学校紧密结合西北战区的实际,发扬“抗大”精神,艰苦创业,勤奋育人,从这里走出的各类各级军事人才、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军官已遍布天山南北和西北边疆、他们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院校几次更名,从边防训练大队到边防学院,陆军学院、民族干部学院,这是各民族基层军官成长的摇篮。学校的高音喇叭正播着校歌:长征的火种,延安的红旗,红军后代汇聚在乌鲁木齐……紧接着是当年流行的《咱当兵的人》: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

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

自从离开了家乡,就难见到爹娘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

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

一样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风霜

为了国家的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

都在渴望辉煌,都在赢得荣光

一样的风采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飞扬

咱当兵的人,就是这个样!

当兵的红帽徽(边关兵之初渴望红肩章)(5)

是呀,咱当兵的人,就是这个样,祖国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既来之,则安之,大家走进这座学校,就是抱着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就注定要担负起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之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