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水浒传》前七十回读的痛快淋漓有种不忍释卷的感觉,恨不得一口气把整部书都读完可是读到七十回以后特别是八十回以后就越读越慢,几次都有读不下去的感觉这是为什么那?因为文章的风格突然的一变,语言上从近乎白话到近乎文言,描写上从生动形象到刻板呆滞,令人不忍卒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施耐庵什么时候写的水浒传?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施耐庵什么时候写的水浒传(水浒传是施耐庵一个人写的吗)

施耐庵什么时候写的水浒传

我读《水浒传》前七十回读的痛快淋漓有种不忍释卷的感觉,恨不得一口气把整部书都读完。可是读到七十回以后特别是八十回以后就越读越慢,几次都有读不下去的感觉。这是为什么那?因为文章的风格突然的一变,语言上从近乎白话到近乎文言,描写上从生动形象到刻板呆滞,令人不忍卒读!

《水浒传》分七十回本、一百回本和一百二十回,这三种版本,金圣叹评价只到七十回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个人的感觉《水浒传》不是施耐庵一个人写的,前七十回无论从作品的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和后面的章回有太多的不同。前七十回文笔精彩之处比比皆是,比如一个小小细节的描写写林冲雪夜上梁山:讨些饭食吃了,打拴了那包裹,撇在房中,跨了腰刀,提了朴刀,你看短短几行字用的动字都不同,写的非常的精彩。在比如风景描写: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下得密了。这是多么生动形象精彩绝伦的描写啊!一个(密)字就把大雪贴切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而这样精彩的描写在七十回以后是没有的。在比如人物的语言在前七十回那是各个人都不同,绝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写一人就似一人,鲁智深的粗鲁和李逵的粗鲁绝不同,宋江的狡诈和吴用的狡诈也不同,潘金莲的风流和潘巧云的风流也不同。这些细节上的巨大差别使我觉得《水浒传》特别是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为施耐庵与罗贯中合写的比较合乎逻辑。施耐庵写了前七十回或者前八十回,罗贯中续写了后四十回。我们读《水浒传》后四十回有种读《三国演义》的味道,特别是对于战争的描写,有趣的是后面出现关羽刮骨疗毒竟然和《三国演义》如出一辙,这不得不让我相信后四十回就是出于罗贯中之手。再者就是宋江突然变成一个说教者,和前七十回的宋江截然不同,这个人物的变化让人难以置信。比如在《水浒传》的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渡燕青射燕。

一节中写宋江说大雁是什么: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具备:什么:无常具备之物,不忍害之,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兄弟一般,你射了那数只,比俺弟兄中失了一人,众人内心如何,这分明让宋江变成了封建社会的卫道士,如果他宋江是这样的人他还能造反吗?所以我们读书一定要辩证地读,因为我们的古人不是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