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很特别。
它自己啄壳出世,三天不吃,而后开食。稍大,毛绒绒的小鸡要么留家养、要么上集卖。旧时行业规矩,捉鸡捉鸭各有公母,买卖双方都不会捉一窝纯公、纯母的。即使买者有此要求,因分不清公母,卖者也会悄悄搭一只杂色的,表示凡事不可做绝。
长到半大为笋鸡,大部分被阉割,成镟鸡。它们较一般鸡只肉嫩味鲜,多于除夕日炖食或冬日腌制。或称“线鸡”。昔日镟鸡匠擐挎包,内装小刀、针钩、线、小药水,走村串巷为人阉割小公鸡,事毕收取每只一毛钱的镟鸡费。各家只有一两只公鸡不“镟”,留作胤种。
公鸡长到斤把重,始为争食而互啄,称鹐架。至成熟,雄鸡间为争地盘、抢“妻妾”鹐得尤为勇猛。胜者获掸绒之特权,即追逐母禽,鵮住其头颈羽毛,骑压到背上交配。
母鸡长一年,便成嬎蛋鸡,即蛋鸡。“嬎”读若“贩”。《说文》:嬎,生子齐均也;段玉裁注:谓生子多而如一也。用“嬎蛋”来指鸡的产蛋很合适。一只肯生蛋的母鸡自春季起,能年产蛋百余只。少数会唱蛋,即下蛋后长时间发出“咯嗒”声,人们笑称鸡唯恐主人不知,而夸示其蛋“可大?”过去主人亦常常托蛋,即用手托摸母鸡的屁股下方,以感知是否有蛋。
少数母鸡产下若干枚蛋后,会菢小鸡——孵化小鸡。“菢”读若“抱”,本义是伏在卵上孵化。又称菢窝。对刚孵化出的雏鸡,母鸡会护窝,对幼禽有本能而强烈的护卫行为。合肥人讲“护窝”,有时喻指对家人或身边人的包庇。
有的散放母鸡菢窝天性爆发、会到定点下蛋草窝找寻以前下的蛋,寻蛋不着,也会成天趴在窝里“空孵”,不食也不下蛋,导致日渐消瘦。而此时主人若不想再添鸡苗,就会舂鸡,作法来吓阻它的母性,做法是将母鸡放入碓窝里,用碓嘴佯砸,轻触鸡毛即止,反复几个回合。传此可以吓阻母鸡的菢窝本能,又名舂窝。
现今,母鸡连菢鸡的权利也没有了,人已用机器来焐小鸡。养殖场里的鸡更可怜,简直就是“饲料——肉蛋”转换器,不知何时才能享受自己的“动物福利”?鸡生病时,会拉稀屎,叫溏鸡屎。有一种白毛黑爪黑冠的鸡叫药鸡,乃乌骨鸡,传其有药效得名。尜鸡是小孩用语,指鸡肉,有时被大人用来谑指小男孩的生殖器。“尜”读若“尬”,恰如其音。
鸡很无辜。明明是人的问题,非要扯上它,染上负面的色彩。如譑头鸡,指狡猾难缠、耍小聪明、贪小便宜的人。“譑”读若“搅”。《荀子》: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之名。王念孙注:譑,读为挢,取也,言贪利而收取之也。如乌眼鸡,喻只在家里狠、擅长窝里斗的人。晕头鸡则是晕晕乎乎、干事磨蹭、不在状态的人。费解的是鸡嗉眼,旧传人近视与看鸡生蛋有关,由于盼蛋心切,人守在鸡屁股旁,久盯其泄殖腔而引发近视。故老人常告诫小孩:鸡生蛋时不要瞅,不然瞅成“鸡嗉眼”。似因忌称“鸡屁眼”,改叫此名。合肥人对“近视眼”的别称还有:觑八眼、痄八眼、四只眼、绝趣、瞎子、猫屁眼。
以下表述也不好听。形容人懦弱称胆子比鸡小,表示人可怜有歇后语碓窝孵小鸡——伤蛋,问客杀鸡指人故作姿态、假客气,形容不共戴天、一方眼里容不下另一方曰蜈蚣见不得鸡。公鸡头上肉——大小是冠(官),稍显中性,仍带有讽刺味。而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有山寨气,此语典出《战国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鸡巴拖煻灰,则表示与对方是发小,句子虽粗鄙、却很形象。把做“游击”式生意的蹦蹦车比作大野鸡,很相像。把十来岁活泼好动不听话的半桩子男孩称作小公鸡头,比喻的也较贴切。
一些动植物偶以“鸡”命名。如田鸡指青蛙。水鸡是类似牛蛙的大田蛙,重者可达一斤,色浅青,叫声高亢而沉稳,皮呈麻蛄癞癞状,剥之可胀制小鼓。旧时,人们常于夏夜去掴田鸡喂小鸭。一种含淀粉的山间植物根茎称鸡拐,小指大小,味似山芋但质硬。
压轴的当然是老门鸡(“门”乃“母”的变音),大名鼎鼎的合肥老母鸡也。虽然数千年来默默下蛋,是百姓的“屁股银行”,但每逢年节便“贡献”到锅里了。所以,鸡的一生比较壮烈。
鸡又神奇。从蛋到鸡、从鸡到蛋,让无数哲学家们头疼。从蛋到肉,鸡们却一直在奉献。雄鸡司晨、祛灾驱魔,又有着通天的本领。鸡叫头遍指的是凌晨三、四点。鸡叫三遍预示着太阳即将升起。雄鸡精神好,专干这个活。
最忆是巢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