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航”)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联合打造的“空铁联运”产品已在东航App全新上线,其网络范围覆盖41个枢纽城市,通达全国645个火车站,实现了东航航班与1113个火车段双向联运,空铁联运通达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这是东航在空铁联运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也是近年来中国民航深耕多式联运领域的一个缩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空铁联运没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空铁联运没有了(让旅客出行更顺畅)

空铁联运没有了

近日,由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航”)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联合打造的“空铁联运”产品已在东航App全新上线,其网络范围覆盖41个枢纽城市,通达全国645个火车站,实现了东航航班与1113个火车段双向联运,空铁联运通达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这是东航在空铁联运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也是近年来中国民航深耕多式联运领域的一个缩影。

发展多式联运是服务人民美好出行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综合运输效率加速提升,旅客出行衔接越来越顺畅。经过多年发展,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空铁联运在我国的网络覆盖范围已经越来越大,正走在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

整合空铁资源 满足出行需求

谈及国内空铁联运的标杆,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是上海虹桥机场。2010年,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以虹桥机场为中心的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启用,融合航空交通、轨道交通、陆路交通,为旅客提供15分钟换乘、步行不超过300米的便利。

2012年5月,东航与上海铁路局合作推出“空铁通”产品,实现了皖苏浙沪三省一市主要城市的高铁、动车与东航航班双向联运,同时虹桥火车站与虹桥机场互设空铁联运服务柜台、增设空铁中转引导标识,实现了旅客“一站式”购买机票和火车票。10年过去了,上海虹桥机场空铁联运运行效果良好,广受旅客好评。

在上海虹桥机场的示范作用下,国内众多航企、机场加入到空铁联运建设中。在西北地区,银川机场与国铁集团的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机场在铁路部门的支持下,将停靠银川机场车次由原先每日1班增加到每日7班,高铁到站时间也得到优化,确保了高铁与高峰时段航班波紧密衔接。银川机场还针对空铁联运常旅客协调火车站推出“计次票”,以降低旅客出行成本。

西安机场与西安铁路局深入合作,推动空铁融合发展。西安北站的航空旅客服务中心和西安机场到达层的西铁旅客服务中心先后落成并投入运营,高铁转乘飞机的旅客可在西安北站享受值机、行李提前托运和预安检以及航空旅游信息咨询等服务;飞机转乘高铁的旅客可在机场办理退改签手续,享受铁路信息咨询等服务。

在昆明,云南机场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昆明南站中转换乘服务中心于今年6月正式试运行,标志着继2014年启用云南省第一座异地城市候机楼——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火车站城市候机楼——后,航空运输与铁路运输通过“空港快线”再次实现无缝衔接。

《经济日报》专家指出,高铁和民航各有优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二者合作可为高铁枢纽和航空枢纽互送客源,可有效整合运能,促进集约发展。随着旅客需求更加多样化,单一的交通运输方式已无法满足旅客对高品质出行的需求。空铁联运打破了行业壁垒,有效整合航空与高铁产品各自的优势,能更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释放政策信号 带动经济发展

民航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也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国民航在行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积极推进以枢纽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在发展过程中,相关主管部门一方面统筹谋划促进“硬联通”,在大中型枢纽机场积极引入干线铁路、高(快)速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自2016年以来,枢纽机场新接入轨道交通线路17条,北京大兴、青岛胶东、成都天府等9个机场初次接入轨道交通。截至今年8月,我国已有30个枢纽机场开通了41条轨道交通线路,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达到71.4%,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另一方面,开拓创新提升“软联通”。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建立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推进空铁联运,在部分机场航站楼已实现“一站购票、一证通关、无缝衔接”。

2021年,我国第一部关于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中长期发展的规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出台,明确建设多层级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2022年初,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铁路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了《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枢纽规划》)。根据《枢纽规划》,到2025年,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将达80%,同时国际航空枢纽原则上应实现两条及以上轨道交通衔接。

顶层政策的出台为空铁联运的推广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而空铁枢纽的建设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澎湃动力。前不久,随着空铁大道首期工程主线全部贯通,广州花都打通了广州北站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最后一公里”,实现15分钟“上天入地”。《南方日报》评论指出,不断壮大的空铁枢纽直接带动了花都城市化进程,极大拓展了城市空间。近10年来,花都经济增速排名广州第四,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区域门户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逐步提升。

软硬件持续升级 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我国空铁联运软硬件设施持续升级,在相关产品种类、覆盖铁路站点持续增加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更好地满足旅客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出行需要。2018年5月10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签署《推进空铁联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合作的工作目标、合作内容、沟通机制三方面达成了战略共识。这给“航空 高铁”联运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实践与理论创新空间。

今年8月,东航与国铁集团联手打造的“空铁联运”产品迎来新升级。升级之前,旅客在通过铁路12306App购买“空铁联运”产品时,买到的是东航常规的各舱段机票,诸如全价票、折扣票等。而此次升级之后,东航的“青年特惠”“老年特惠”“小团特惠”等特定机票产品也上线铁路12306App,作为空铁联运的“飞机票 高铁票”选项,供旅客选购。

此次产品升级是东航在智慧民航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结出的硕果。通过NDC(New Distribution Capability,新分销能力)模式与铁路12306App合作,航空公司可在更宽广的分销渠道实时精准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目前,东航已通过NDC实现了与铁路12306、银联云闪付、分贝通等多类业态伙伴的合作,携手探索空铁联运、旅客全流程服务等跨行业融合范式,并着力丰富产品内涵,增加选座、预付费行李优惠等附加服务,提升贵宾室等辅营产品的销售能力,为旅客提供更多样的选择。今后,东航还计划通过NDC灵活打包的技术能力,在铁路12306App上线Wi-Fi优享、里程优享等附加服务产品。

空铁联运向纵深发展不仅依赖技术的加持,也要不断升级管理模式。在这方面,石家庄机场做出了表率。其空铁班组不断探索,将现有“2 1”管理模式升级为“2 1 N”全新管理模式,坚持执行民航、铁路2个服务标准,把高铁候机楼打造成为石家庄机场3号航站楼的1个目标,与N家空铁联运链条相关单位建立沟通机制。此外,石家庄机场还开通了空铁中转应急绿色通道,切实消除了紧急旅客购票难且无法成行的后顾之忧;提供“航延旅客空转铁应急疏散服务”,减轻了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发生时的保障压力;优化“贵宾旅客延伸服务”,将石家庄机场贵宾服务延伸至空铁联运服务范畴,与火车站实现资源共享。

尽管软硬件设施持续升级,但当前我国空铁联运只是实现了一站式订票,在运输流程、服务标准、安检互认等方面尚未实现统一,对运输责任的界定也不够明确,综合交通协同效应仍有待提升。对此,《经济日报》专家建议,要多措并举进一步释放空铁联运发展潜力,一是要推进协同,加强“硬联通”,完善民航规划与其他交通运输规划的有效衔接;二是推动标准融合和信息互通,加强“软联通”,深入推进安检互认,统一相关服务标准,在运行信息、旅客信息、行李信息等方面加强信息共享,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国民航报 记者程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