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最近,我国多地大幅度降温,你感受到春天的“跳水式”变天了吗?

说到“降”字,你会想到什么词呢?下降、投降、降低、降龙伏虎……

咱们还是先来看看最早的“降”是什么样子的,也许可以发现其中的奥秘呢。

耳做偏旁和什么有关(虽然有耳字旁)(1)

如果把这个字的左边部分放平,是不是像连绵起伏的小山?竖起来呢,是不是又像极了山上一级一级的石台阶?

耳做偏旁和什么有关(虽然有耳字旁)(2)

“降”字的右边呢,那就是两只脚,而且是开口向下,也就是脚掌在上方,脚趾向下的。

耳做偏旁和什么有关(虽然有耳字旁)(3)

耳做偏旁和什么有关(虽然有耳字旁)(4)

也许你要问了,有了下山,那有没有上山呢? 还真有哎, “陟(zhì)”字就是上山的意思。

然后呢,古人觉得每次写这个字,都要画出几座山的样子来,实在是麻烦呀,于是就统一成了“阝”。

就因为它长的样子像耳朵,咱们通常会叫它“左耳刀”,其实“阝”应该叫做“fǔ”,和“阜”是同样的发音。

耳做偏旁和什么有关(虽然有耳字旁)(5)

于是,凡是用“阝”做左偏旁的字,基本上都是与山有关,与人的耳朵压根没有任何关系。

与“山”也毫无关系,它最初是从人们聚集的部落演化而来的,继而有了城郭的含义,于是凡是在右边出现耳朵部首“阝”的,一般都与城郭、部族有关。

最后,咱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发音“xiáng”:投降、降服、降将、降龙伏虎,其实也都是向强势一方低头服输的意思。

有人说,汉代以前,这两个读音其实是一致的,只是后来为了分别字义才有了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