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老子)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道德经天之道和人之道(天之道其犹张弓欤)(1)

每个人都在走向自己的目标

译文·感悟(一源)

大自然的“道”,不很像拉开(射箭瞄准)的弓吗?高了就把它压低,低了就把它上举;过满了就减些力,不满时就加些力。大自然的“道”,(总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人的“道”,却不是这样的,(偏要)减少不足的一方,用来供给有余的一方。谁能把有余来供养天下百姓呢?只有有“道”的人。因此,“圣人”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功成而不自居,是不想着表现自己的贤能啊。

“圣人”是谁,不是统治者,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君主”或者“权威”们。“圣人”是追随大自然的人,是追随大自然的“道”的人,就像大自然一样,物质太多的时候,就会减少它,物质太少的时候,就会补齐它。我们人类称之为“平衡”、“和谐”。如若不然,就像草原或森林里某一个物种太多的时候,就会发生失衡一样。大自然总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圣人”也一样,他们不会像“君王”那样,贪欲不停,有了还想有,恨不得全世界都是自己,才感觉安全一样,这些“君王”不明白的一个道理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当一个人拥有太多的时候,就是他开始失去的时候。这个自然规律,人类无法通过自己的贪婪来改变它。只有像“圣人”一样顺应它,才能达到美好、安宁。

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的道理,生活就是这样,当设定好一个目标之后,拉弓的力量是大是小,是高是低,完全是目标来决定。我们人类也一样,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有了一个最终的目的,那就是如何能有一个有意义的死亡。在出生与死亡的这段时间,拉弓的力量大小,平衡力度,协调能力,决定了我们“心”中的那个箭是否能射中我们有意义的“死亡”靶心。然而,拉弓的力量准则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很简单,就是这样,这是自然之力给予我们的智慧。

让我们再来读一遍吧: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道德经天之道和人之道(天之道其犹张弓欤)(2)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LAWS DIVINE AND HUMAN

Chapter LXXVII(许渊冲 译)

Is not the way of heaven's divine law

like the bending of a bow?

The high string shall be bent

and the bow shall be lifted.

We take from those who have enough and to spare,

and give to those who have not enoug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vine law,

excess shall be reduced to supplement the insufficient.

The human law is otherwise:

man takes from the poor to give to the rich.

Who could give to the world more than enough?

Only the follower of the divine law.

So the sage gives without being the successful,

for he will not be better than others.

道德经天之道和人之道(天之道其犹张弓欤)(3)

自然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