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厂3号墓 五代小型墓葬1990年11月发现于西安市东郊黄河机器制造厂,编号M3坐北朝南竖井墓道,墓室居北,为土洞室,封门不详整个平面呈“刀”形墓道长190厘米,宽80厘米,深146厘米,墓室长210厘米,宽110厘米,高120厘米葬一人,骨架已朽随葬被盗,仅出青瓷碗一件和“开元通宝”、“周元通宝”各一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西安地下古墓棺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安地下古墓棺材(西安古墓葬)

西安地下古墓棺材

黄河厂3号墓 五代小型墓葬。1990年11月发现于西安市东郊黄河机器制造厂,编号M3。坐北朝南。竖井墓道,墓室居北,为土洞室,封门不详。整个平面呈“刀”形。墓道长190厘米,宽80厘米,深146厘米,墓室长210厘米,宽110厘米,高120厘米。葬一人,骨架已朽。随葬被盗,仅出青瓷碗一件和“开元通宝”、“周元通宝”各一枚。

淳于广夫妇合葬墓 宋代墓葬。1990年发现于西安市西郊热电厂,编号M2。淳于广(公元941~1034年)原籍登州黄县(今山东黄县)人,后寓居长安,受封太中大夫、光禄少卿、上柱国、会稽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赐金鱼袋。死后葬于长安善政乡尖丘里祖茔。墓葬坐东朝西,梯形竖井墓道,西端稍窄。墓室居东,呈不规则梯形,拱顶,东壁有一长方形小龛。墓道残长200厘米,东宽132厘米,深536厘米,墓室东西长335厘米,宽146~226厘米,高约280厘米。墓室南北并置二棺,已朽。夫妻合葬,男右女左。随葬有陶瓷器、玉杂器等二十四件和铜钱十三种七百余枚及墓志一方。

热电厂85号宋墓 宋代小型墓葬。1990年发现于西安市西郊热电厂,编号M85。坐北朝南,墓室略宽,拱顶土洞,平面近长方形;墓道平面略呈梯形,竖井式,东西壁各有二个脚窝,底部略低于墓室底;有土坯封门。墓室长281厘米,宽100~132厘米,高130厘米,墓道长198厘米,宽73~102厘米,深582厘米。葬二人,木棺已朽,骨架散乱,似为迁葬。随葬淳化通宝、至和通宝、双耳陶罐各一。

热电厂90号宋墓 宋代小型墓葬。1990年发现于西安市西郊热电厂,编号M90。坐北朝南,墓道竖井式,平面略呈梯形;墓室拱顶土洞,略窄于墓道,西斜,两壁中部稍外弧,底铺一层岩渣,略高于墓道底。有砖封门。墓道长204厘米,宽110~130厘米,深320厘米,墓室长220厘米,宽100~108厘米,高100厘米。葬一人,骨架散乱不清。随葬青釉瓷碗、双耳陶罐各一件。

杨砺墓 宋代墓葬。杨砺,字汝砺,京兆鄠县(今西安户县)人。建隆(公元960~963年)中进士。咸平(公元998~1003年)时官至工部侍郎、枢密副使。墓在鄠县东南化羊谷。

寇准墓 宋代墓葬。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邦(今陕西省渭南县北下吉镇)人。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进士,真宗时官至参加政事。墓在渭南县北五十里仕原麓。

种世衡墓 宋代墓葬。种世衡,字仲平,其先洛阳人,后籍长安。以荫补将作监主簿,历凤州通判、卫尉寺丞、同州判官,累迁太子中舍。庆历(公元1041~1048年)中卒。墓在京兆城(今西安城)南三十里神禾原。

陈汉卿墓 宋代墓葬。陈汉卿,官至比部员外郎。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卒。墓在京兆城(今西安城)南三十里神禾原。

吕通墓 宋代墓葬。吕通,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任太常博士。因过蓝田,爱其山水,遂家于蓝田县。其子吕 ,任比部郎中,生大忠、大防、大钩、大临。墓在蓝田县北五里。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重修。

游师雄墓 宋代墓葬。游师雄,字景叔,京兆武功人。哲宗时历宗正寺主簿、军器监丞、陕西转运判官、陕西转运使、卫尉少卿、秦州知州。墓在武功县西北八里。

潘顺夫妇合葬墓 金代墓葬。1988年发现于西安市北郊西安医疗设备厂。坐北朝南,竖井墓道居南,墓室为土洞式,墓门与墓室平面均近长方形,一端略窄,土坯封门。墓道长235厘米,宽94~115厘米,深380厘米,墓室长250厘米,宽115~135厘米,高140厘米。木棺已朽,葬二人,头向北,仰身直肢。随葬有铁猪、铁牛、陶器及方砖墓志,共十一件。该墓系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迁葬潘顺与其妻李氏合葬于京兆府长安县西乡万城门西北原下所建。

玉祥门外元代砖墓 元代墓葬。1954年12月发现于西安市玉祥门外建中巷北段西侧。呈南北方向。墓道居北,呈梯形竖井式,长266厘米,北宽93厘米,南宽124厘米,深392厘米。由甬道与墓室相连。甬道为砖砌拱形,墓门以砖砌成仿木结构的斗拱。甬道长64厘米,宽124厘米,高158厘米。墓室呈方形拱顶,墓底铺砖,南北长290厘米,东西宽284厘米,高240厘米,后壁上有高低不等的方孔四个。棺木置于南壁下,已朽,葬二人。墓室东北随葬陶俑、马、车、洗、仓、荷花瓶、罐、灶、蒸笼、锅等,东南有金镶玉人和铜镜各一,中部有瓷碟、碗等,西南有画花瓷枕等。器物完整,大都保持原来的位置。墓中出有一枚元成宗时铸的“大德通宝”铁钱,随葬品均具元代风格,该墓当为元代墓葬。段继荣夫妇合葬墓 元代墓葬。1956年10月发现于西安曲江池西村东南处。系由墓道、甬道、墓室及后龛构成的砖室墓,方向为东西向。墓道居东,宽1.94米,残长2.10米,略呈斜坡状。甬道长1.80米,宽1.34米,高1.60米,系砖砌弧形顶,铺地砖系一纵一横砌成。甬道口有仿木建筑的砖封门,门高2.90米。墓室底近方形,东西长2.76米,南北宽2.96米,高约4米。上部叠涩出檐成八角形,有仿木建筑的砖造斗拱,顶系八面结顶而呈穹窿式,平面近方形。

铺地砖下尚有0.24米厚的夯土,夯土下亦铺有一层砖。甬道两壁和门外两侧壁及墓室四壁涂有白泥。后龛位于墓室西壁正中稍偏北,长1.74米、宽1.56米,高1.68米,高出墓室底面0.18米。仅口部与底面以砖筑砌。墓葬系男女二人合葬,棺木已朽,头向西。随葬品主要置于甬道和后龛之中,有陶车马、陶俑、陶盆、陶灶等陶器,铜牛、铜猪、铜镜,铁灯、银簪、瓷枕及墓志等物品,计有七十余件。据志文记载得知,墓主段继荣,任同知昌武节度使时,于癸巳秋率壮士三百投归元朝,后官至京兆总管府奏差提领经历。壬子年(公元1252年)十月卒,葬于咸宁县鸿固原。

户县贺氏墓地 元代家族茔地。1978年4月发现于今西安市户县秦渡乡张良寨村北约500米处。共三座墓葬,坐北朝南,呈东南西北斜向排列,间距6米左右。自西而东分别编号为M1、M2、 M3。均系砖石混砌而成。墓道呈长方形斜坡状,两壁涂抹白灰泥。有砖砌或方形石板封门。墓室平面为正方形,底铺长方形石板,四壁下部砌以长方形石条,上部及墓顶为青砖砌成,顶部全部塌陷。棺木已朽。出土有陶俑、陶器、动物模型、钱币及金器、金丝、金箔等随葬品。M1和M2墓志表明,三墓为贺氏家族墓葬。M1居西北,为贺胜之墓。M2居中,为贺胜父贺仁杰之墓。M3居东南,志石无铭文,当为仁杰父贺贲之墓。

贺胜夫妇合葬墓 元代墓葬。1978年4月发现于今西安市户县秦渡乡张良寨村北约500米处,编号M1。贺胜,字贞卿,又字举安,小字伯颜,元至元、至治年间鄠县(今户县)人,官至左丞相、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死后追封秦国公,谥惠愍,归葬鄠县太平乡祖茔。墓葬坐北朝南。长方形斜坡墓道居墓室之南正中,砖砌封门,门外东侧置一直径50厘米的大圆石,用途不明。墓室为长方形,砖石混砌而成,砖有雕花,顶部塌陷,似为四角攒尖式。墓底、四壁及墓道壁涂有白灰泥。墓道长310厘米,宽124~145厘米,墓室边长410厘米,深340厘米。墓门口置有志石,墓室置二棺,棺外有椁,男左女右,南北向。出土随葬品一百三十一件。志文表明,墓主为贺胜夫妇。

凤栖原元墓 元代墓葬。1981年3月发现于今西安市长安区凤栖原。坐西朝东,由竖穴土坑墓道、砖券甬道和仿木建筑墓室构成,有砖券封门。墓道长2.50米,宽1.28米,甬道长0.80米,宽0.90米,墓室长2.50米,宽2.70米,封门高1.40米,宽0.90米。墓砖上浮雕有供养人、炊爨煮茶人等,阳刻有狗、猫等。随葬品被盗,仅存十三件黑釉瓷片。

刘义世墓 元代墓葬。1983年11月发现于西安市灞桥区洪庆乡惠家庄村南。刘义世(公元1267~1344年),原为大同路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元世祖时因父刘福海调镇蜀雍(今四川、陕西),迁至奉元府咸宁县东陵乡。死后与妻于氏合葬于东陵乡祖茔。墓葬坐东朝西,由墓道和墓室构成,墓道已毁,墓室为长方形土洞,拱形顶,墓底铺砖,后壁开上、下两龛。墓室长2.60米,宽1.70米,高1.75米。墓口平置墓志一方,棺木及人骨已朽,随葬品置于墓室及壁龛内,计有各类陶器陶二十七件。墓志证实,墓主为刘义世。

李新昭墓 元代墓葬。1987年9月发现于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岳家寨村附近。已遭破坏,形制大小不清,可能为东西向土洞墓。墓室东端出有陶男女俑、车马俑、动物俑、灵地券、景祐元宝钱和灶、仓、罐等陶器,计四十七件。据灵地券载,墓主是李新昭,墓葬年代为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

沙泘沱无名氏元墓 元代墓葬。1988年8月发现于西安市南郊山门口乡沙泘沱村南。坐西朝东,为土洞墓。墓道居东呈斜坡状,有甬道与前室相连,墓道与甬道连接处砖砌封门。前室近方形,底以方砖平铺。后室居前室西略偏北处,呈长方形,方砖与长条砖相间铺底。墓顶塌毁。木棺置后室,已朽,单人仰身直肢,头向西。墓道长度不清,宽约120厘米,甬道长150厘米,宽100厘米,前室东西240厘米,南北278厘米,后室东西长213厘米,南北宽120厘米。随葬有陶俑、陶车、陶器、瓷枕及六枚宋代铜钱,计四十二件。

郝天挺墓 元代墓葬。郝天挺,字继先。元初历云南行省参知政事、陕西汉中廉访使、吏部尚书、中书右丞、御史中丞等职。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卒,赠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追封冀国公,谥曰文定。墓在三原县北二十里楼底原上。

杨奂墓 元代墓葬。杨奂,字焕然,乾州(治所在今陕西省乾县)人。世祖在藩,召为参议京兆宣抚司事。卒谥文宪。墓在乾县城东十里。

赛典赤赡思丁衣冠墓 元代墓葬。赛典赤赡思丁,又名乌马儿,西域回回人。元初任燕京宣抚使、中书平章政事、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省平章政事、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卒赠太师,封咸阳王,谥曰忠惠。墓地云南,后人葬其衣冠于奉元城(今西安城)东十里铺。

杨子江墓 元代墓葬。杨子江,三原县人。卒谥武庄。墓在西安城南三爻村西。

萧 墓 元代墓葬。萧 ,字惟斗,其先北海人,父仕秦中,遂为奉元人。学者。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拜太子右谕德,官至国子祭酒。谥曰贞敏。墓址说法不一,清毕沅《关中胜迹图志》与〔嘉庆〕《长安县志》载在西安城南五十里子午镇,〔民国〕《续修陕西省通志稿》载在西安城南三十里上庄村(今属长安区鸣犊乡),周十六丈,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再修。

同恕墓 元代墓葬。同恕,字宽甫,其先山西太原人,五世祖迁秦中,遂为奉元人。学者。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任集贤侍读学士。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卒,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曰文贞。墓在西安城东南三兆村。

管如德墓 元代墓葬。管如德,黄州黄陂县(今湖北省黄陂县)人。原为元江州都统制,元初历为湖北招讨使、浙西招讨使、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尚书省左丞等职。卒谥武襄。墓在今西安城东南雁塔区大雁塔东北池头村。

杨恭毅墓 元代墓葬。杨恭毅,高陵县人。学者。至元中授集贤学士,兼太史院事。墓在高陵县东南八里。

朱樉墓 明代墓葬。朱樉,明太祖嫡次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秦王,十一年(公元1378年)就藩西安,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任宗人府宗人令。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三月病卒,谥曰愍。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鸿固原今长安区杜陵乡大府井村附近。现存地表封土高20米,墓底周长约187米。神道两侧立有石狮、石人、麒麟、石羊、石虎、华表等石像石刻。朱尚炳墓 明代墓葬。朱尚炳,秦愍王樉嫡子。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七月袭封,为第二代秦王。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三月卒,谥曰隐。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鸿固原今长安区杜陵乡东伍村附近。

朱志揯墓 明代墓葬。朱志堩,秦隐王尚炳嫡子。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九月袭封,为第三代秦王。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卒,谥曰僖。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鸿固原。

朱志均墓 明代墓葬。朱志均,秦隐王尚炳庶二子,秦僖王志堩庶兄。初封渭南郡王,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进封秦王,为第四代秦王。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卒,谥曰怀。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鸿固原。

朱志 墓 明代墓葬。朱志 ,秦隐王尚炳庶三子,秦怀王志均弟。初封富平郡王,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三月进封秦王,为第五代秦王。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卒,谥曰康。墓在西安城南四十里少陵原。

朱公锡墓 明代墓葬。朱公锡,秦康王志嫡子。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五月封世子,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六月袭封,为第六代秦王。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卒,谥曰惠。墓在西安城南四十里少陵原。

朱诚泳墓 明代墓葬。朱诚泳,秦惠王公锡庶子。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封镇安郡王,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进封秦王,为第七代秦王。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卒,谥曰简。墓在西安城南二十里今长安区韦曲原。

朱秉欆墓 明代墓葬。朱秉欆,秦简王诚泳侄,临潼郡王朱诚 庶子。初封镇国将军,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袭临潼王,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进封秦王,为第八代秦王。十四年(公元1501年)卒,谥曰昭。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鸿固原。

朱惟焯墓 明代墓葬。朱惟焯,秦昭王秉欆庶子。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袭封,为第九代秦王。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卒,谥曰定。墓在西安城南二十里今长安区韦曲原。

朱怀埢墓 明代墓葬。朱怀埢,秦定王惟焯再从子,奉国将军朱惟燫之子。初封镇国中尉,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嗣封秦王,为第十代秦王。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卒,谥曰宣。墓在西安城东南三十里高望原。

朱敬镕墓 明代墓葬。朱敬镕,秦宣王怀埢庶子。初封隆德郡王,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进封秦王,为第十一代秦王。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卒,谥曰靖。墓在西安城东南三十里高望原。

朱谊澏墓 明代墓葬。朱谊澏,秦靖王敬镕嫡一子。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封世子,九年(公元1581年)袭封秦王,为第十二代秦王。十四年(公元1586年)卒,谥曰敬。墓在西安城东南三十里高望原。

朱谊漶墓 明代墓葬。朱谊漶,秦靖王敬镕嫡三子,秦敬王谊澏弟。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封奉国中尉,十四年加封紫阳郡王,十五年(公元1587年)进封秦王,为第十三代秦王。墓在西安城东南三十里高望原。

朱尚烈墓 明代墓葬。朱尚烈,秦愍王樉嫡次子。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封永兴郡王。十五年(公元1417年)卒,谥曰懿简。墓在西安城东南三十里高望原。

朱志 墓 明代墓葬。朱志 ,永兴懿简王尚烈庶子。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袭封永兴郡王,为第二代永兴王。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卒,谥曰恭宪。墓在西安城东南三十里高望原。

朱公 墓 明代墓葬。朱公鉐,永兴恭宪王志 庶子。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袭封永兴郡王,为第三代永兴王。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卒,谥曰昭僖。墓在西安城东南八里乐游原。

朱诚澜墓 明代墓葬。朱诚澜,永兴昭僖王公鉐嫡子。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袭封,为第四代永兴郡王。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卒,谥曰荣惠。墓在西安城东南八里乐游原。

朱秉榉墓 明代墓葬。朱秉榉,永兴荣惠王诚澜从侄。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以奉国将军嗣封永兴郡王,为第五代永兴王。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卒,谥曰庄定。墓在西安城东南八里乐游原。

朱尚煜墓 明代墓葬。朱尚煜,秦愍王樉嫡三子。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封保安郡王。七年(公元1409年)卒,谥曰怀僖。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高望原。

朱志垌墓 明代墓葬。朱志垌,保安怀僖王尚煜庶一子,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袭封,为第二代保安郡王。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卒,谥曰悼顺。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高望原怀僖王陵园之东。

朱公 墓 明代墓葬。朱公 ,保安悼顺王志垌嫡子。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袭封,为第三代保安郡王。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卒,谥曰庄简。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高望原。

朱诚潢墓 明代墓葬。朱诚潢,保安庄简王公鍊嫡子。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袭封,为第四代保安郡王。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卒,谥曰荣穆。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高望原,妃何氏合葬。

朱诚渌墓 明代墓葬。朱诚渌,保安庄简王公鍊庶一子。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以镇国将军进封保安郡王,为第五代保安王。十四年(公元1519年)卒,谥曰昭和。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高望原,妃王氏合葬。

朱诚漖墓 明代墓葬。朱诚漖,保安庄简王公鍊庶二子。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以镇国将军进封保安郡王,为第六代保安王。十四年(公元1519年)卒,谥曰靖和。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高望原,妃廖氏合葬,夫人苟氏、吴夫袝葬。

朱尚烐墓 明代墓葬。朱尚烐,秦愍王樉庶四子。永乐(公元1403~1424年)初封兴平郡王。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卒,谥曰恭靖。墓在西安城南凤栖原。

朱志 墓 明代墓葬。朱志 ,兴平恭靖王尚烐嫡子。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袭封,为第二代兴平郡王。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卒,谥曰庄惠。墓在西安城南凤栖原。

朱公铄墓 明代墓葬。1954年10月发现于今西安市长安区四府井村附近,朱公铄(公元1447~1476年),兴平庄惠王次子,死后葬于咸宁邑高望里凤栖原。墓葬基本呈南北方向,长斜坡墓道砖室墓,被盗。墓室以两道石门界为前后两室。墓门上以砖瓦仿木结构砌成,外以石条封之。第一道门锁已落地,第二道门涂为朱色。棺木已乱。残存随葬品以木俑为主,多散布在前室东西两龛之中。另有木头拱、玉带饰、钱币、鎏金铜饰残片、瓷碟及方形周边雕花墓志等。

朱尚灴墓 明代墓葬。朱尚灴,秦愍王樉庶五子。永乐初封永寿郡王,十八年(公元1420年)卒,谥曰怀简。明〔嘉靖〕《陕西通志土地志各王府陵墓》载其墓在西安城东南十八里鲍陂。清〔嘉庆〕《咸宁县志陵墓志》载其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鸿固原。

朱志埴墓 明代墓葬。朱志埴,永寿怀简王尚灴嫡子。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袭封永寿郡王,为第二代永寿王。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卒,谥曰安惠。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鸿固原。

朱公铤墓 明代墓葬。朱公铤,永寿安惠王志埴嫡子。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袭封永寿郡王,为第三代永寿王。九年(公元1473年)卒,谥曰康定。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鸿固原。

朱诚淋墓 明代墓葬。朱诚淋,永寿康定王公铤庶子。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以镇国将军袭封永寿郡王,为第四代永寿王。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卒,谥曰庄僖。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鸿固原。

朱秉 墓 明代墓葬。朱秉 ,永寿庄僖王诚淋庶子。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以镇国将军袭封永寿郡王,为第五代永寿王。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卒,谥曰恭和。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鸿固原。

朱怀墡墓 明代墓葬。朱怀墡,怀顺王惟燿庶子。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袭封永寿郡王,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卒,谥曰荣靖。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鸿固原。

朱敬镛墓 明代墓葬。朱敬镛,永寿荣靖王怀墡嫡子。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袭封永寿郡王,卒谥昭宪。墓在西安城南三十里鸿固原。

朱惟燿墓 明代墓葬。朱惟燿,永寿恭和王秉 庶一子。初封镇国将军,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卒。以子朱怀墡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袭封永寿郡王,追谥怀顺王。墓在西安城南慈恩寺北。

朱志堢墓 明代墓葬。朱志堢,秦隐王尚炳庶三子。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封宜川郡王。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卒,谥曰庄靖。墓在西安城东南三兆里。

朱公 墓 明代墓葬。朱公 ,宜川庄靖王志堢庶子。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袭封宜川郡王,为第二代宜川王。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卒,谥曰荣顺。墓在西安城东南三兆里。

朱诚灌墓 明代墓葬。朱诚灌,宜川荣顺王公鋺庶子。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以镇国将军袭封宜川郡王,为第三代宜川王。九年(公元1496年)卒,谥曰康僖。墓在西安城东南三兆里。

朱秉楀墓 明代墓葬。朱秉楀,宜川康僖王诚灌嫡子。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袭封宜川郡王,为第四代宜川王。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卒,谥曰思裕。墓在西安城东南三兆里。

朱公铭墓 明代墓葬。朱公铭,秦康王志庶三子。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封临潼郡王。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卒,谥曰惠简。墓在西安城南十五里北李王村。

朱公镗墓 明代墓葬。朱公镗,秦康王志庶四子。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封郃阳郡王,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卒,谥曰惠恭。墓在西安城南三爻村北。

朱公 墓 明代墓葬。朱公 ,秦康王志庶五子。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封汧阳郡王。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卒,谥曰端懿。墓在西安城南二十里韦曲原金泘沱村之西,妃马氏合葬。1999年8月,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此墓出土了彩绘仪仗俑多件。

朱诚洌墓 明代墓葬。朱诚洌,汧阳端懿王公鏳嫡子。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袭封汧阳郡王,为第二代汧阳王。十五年(公元1502年)卒,谥曰裕。墓在西安城东南三十里鸿固原。

张 墓 明代墓葬。张 ,字昭季,富平人。洪武中举明经,累迁试左通政、云南左布政使,官至吏部尚书。墓在陕西省富平县东北六十里美原堡西。

王朴墓 明代墓葬。王朴,本名权,同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人。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进士,历吏科给事中、御史。墓在陕西省大荔县北。

李昶墓 明代墓葬。李昶,泾阳人。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官至户部尚书。墓在陕西省泾阳县西北龙湾原。

王恕墓 明代墓葬。王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进士,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卒,谥曰端毅。墓在陕西省三原县西二里。

蔚能墓 明代墓葬。蔚能,朝邑县人。景帝时官至少卿。墓在陕西省朝邑县(今属大荔县)华原西。

邢简墓 明代墓葬。邢简,字居贵。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墓在西安城南八里村。

张鼎墓 明代墓葬。张鼎,字大器,咸宁人。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墓在西安城南今西安市长安区韦曲。

雍泰墓 明代墓葬。雍泰,字世隆,咸宁人。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凤翔知府,大同兵备副使、山西巡察使、浙江右布政使、南京右副都御史、南京户部尚书等。墓在西安城南今西安市长安区皇子坡,墓周三十八丈。

张鸾墓 明代墓葬。张鸾,字应祥。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墓在西安城南慈恩寺左。

刘玑墓 明代墓葬。刘玑,字用齐。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进士,正德时官至户部尚书。墓在西安城南韦曲。

吉人墓 明代墓葬。吉人,字惟正,长安人。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进士,官中书舍人。墓在西安城南五里。

薛敬之墓 明代墓葬。薛敬之,字显恩,渭南县人。成化(公元1465~1487年)末为应州知州,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迁金华同知。墓在今陕西省渭南市西南五里。

邹昊墓 明代墓葬。邹昊,原姓马,其先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后徙长安。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进士,历官御史、副都御史、右都御史。墓在西安城南第五桥(今属长安区郭杜镇)。

苏民墓 明代墓葬。苏民,字王秀。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进士,历榆次知县、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墓在西安城西南四十里。

吕柟墓 明代墓葬。吕柟,字仲木,别号泾野,高陵县人。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进士,历南京宗人府经历、尚宝司卿,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署吏部事。墓在西安市高陵县北。

韩邦奇墓 明代墓葬。韩邦奇,安汝节,朝邑县人。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进士,历吏部主事、浙江佥事、山东参议、四川提学副使、大理寺少卿、辽东巡抚、山西巡抚、兵部尚书等职。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陕西大地震中卒,谥曰恭简。墓在朝邑县(今属陕西省大荔县)西华原南。

韩邦靖墓 明代墓葬。韩邦靖,字汝度,朝邑县人,邦奇之弟。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进士,历工部主事、山西左参议。墓在朝邑县(今属陕西省大荔县)洛水南南阳洪。

王用宾墓 明代墓葬。王用宾,字允兴。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墓在西安城东南曲江西涯。

曹兰墓 明代墓葬。曹兰,字德芳。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进士,历山西布政使、山东巡抚。墓在西安城东南十五里黄渠东陂下。

马理墓 明代墓葬。马理,字伯循,号谿田,三原县人。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进士,历稽勋主事、考功主事、稽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等职。墓在陕西省三原县西北五里丁村。

刘储秀墓 明代墓葬。刘储秀,字士奇。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山西提学副使等,官至户部尚书。墓在西安城东北龙首原。

胡侍墓 明代墓葬。胡侍,字承之。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进士,历官鸿胪寺少卿、潞州判官等。墓在西安城南慈恩寺左。

许宗鲁墓 明代墓葬。许宗鲁,字东侯,咸宁人。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进士,历官云南道御史、湖广学政、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等。墓在西安城东南十三里曲江东北。

王懋墓 明代墓葬。王懋,字昭大。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进士,历官国子学正、监察御史。墓在西安城东南曲江西涯。

何栋墓 明代墓葬。何栋,字伯直。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进士,官至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墓在西安城西南十里木塔寨。

刘序墓 明代墓葬。刘序,字元礼。正德(公元1506~1521)中进士,官至太仆少卿。墓在西安城南杜城里潘家庄。

姚显墓 明代墓葬。姚显,咸阳县人。以乡举入国学,后为齐东知县,官至太仆丞。墓在西安城南吉家村。

周尚文墓 明代墓葬。周尚文,字彦章,西安后卫人。历甘肃游击将军、宁夏参将、凉州副总兵、宁夏总兵、山西副总兵、大同总兵。谥曰武襄。墓在西安城西三桥镇。

管氏家族墓 明代墓葬。1987年发现于西安市南郊金泘沱村北。共三座。为赠通议大夫太常寺卿管鲸、子管楫、管朴及其夫人之族葬墓,管鲸夫妇墓居中。均系长方形斜坡墓道带天井的洞室墓,墓道居北。葬式仰身直肢,头向朝南。鲸与楫夫妇墓为石椁木棺,朴为木椁木棺。皆被盗,仅发现有四方墓志及三十枚“元丰通宝”、“嘉祐通宝”铜钱。

管鲸夫妇合葬墓 明代墓葬。1987年发现于西安市南郊金泘沱村北。管鲸,字文化,初号天池,后更号竹鱼居士,陕西咸宁人,世为大族。因仲子楫为高官,赠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妻王氏封太淑人。死后合葬于凤栖原。长方形斜坡洞室墓,墓道居北,近南端有一竖井,以过洞连接墓道,墓室位于竖井两侧呈方形,置大、小二青石椁。椁盖呈弧形,梯形框底,底铺一层草木灰,以防腐防潮。椁内木棺已朽。葬式男右女左,头向朝南,仰身直肢。被盗。天井中部出土方形青石墓志一合,椁内出土铜钱二十枚。

管楫夫妇合葬墓 明代墓葬。1987年发现于西安市南郊金泘沱村北。管楫,字汝济,别号平田,又号竹水山人,管鲸次子,陕西咸宁人。正德(公元1506~1521年)中进士,官至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死后与妻李氏合葬于凤栖原父茔之西。长方形斜坡洞室墓,墓道居北,近洞室处有一竖井,以过洞连接墓道,墓室呈扇形,无封门。墓室置大、小二青石椁,弧形椁盖,框与底呈梯形;底铺一层青膏泥,其上有木炭数块,以防腐防潮。椁内木棺已朽。葬式男左女右。仰身直肢,头向朝南。被盗。天井中部出土方形青石墓志两合,椁内出土铜钱十三枚。

管朴夫妇合葬墓 明代墓葬。1987年发现于西安市南郊金泘沱村北。管朴,号竹木,管鲸第四子,陕西咸宁人。死后与原配李氏、继配程氏合葬于凤栖原父茔之东。长方形斜坡洞室墓,墓道居北,近洞室处有一竖穴天井,以过洞连接墓道,墓室大致呈梯形,无封门。墓室内置三副木椁木棺,中椁稍大,左右二椁大小相同,木棺具朽不清。葬式当为夫居中,左右为妻,仰身直肢,头向朝南。被盗。发现方形青石墓志一块,立于棺前,无盖。

罗奎墓 明代墓葬。位于陕西省淳化县润镇乡寨子村南、甘沟村东的草地林场内。罗奎,字文光,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举人,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官山东莱州府知府。死后葬于寨子村。无封土,墓圹尚存。墓地原有碑及石刻多件,现仅存石雕马一件。

卢绅墓 明代墓葬。卢绅,字汝佩,咸宁县人。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进士,历遂宁知县、湖广副使、江西参政、贵州按察使、户部侍郎,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墓在西安城东南郊。

杨爵墓 明代墓葬。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进士,历御史、韶州经历。赠光禄卿,谥曰忠介。墓在陕西省富平县东北美原东北。

冯友墓 明代墓葬。冯友,字益卿。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举人,历任岢岚知州、忻州知州、保定府同知。墓在西安城西南十里木塔寨。

王鹤墓 明代墓葬。王鹤,字子皋。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墓在西安城西南十里木塔寨。

黄扆墓 明代墓葬。黄扆,字思瞻。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进士,历工部主事、彰德知府等宫。墓在西安城南五十里金泘沱。

魏学曾墓 明代墓葬。魏学曾,字惟贯,陕西省泾阳县人。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历户部主事、光禄寺少卿、辽东巡抚、吏部左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等职。墓在陕西省泾阳县西北龙湾原。

马自强墓 明代墓葬。马自强,字体乾,同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神宗时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卒赠少保,谥曰文庄。墓在华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华县)北二十里镰山麓。

李世达墓 明代墓葬。李世达,字子成,泾阳县人。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进士,历户部主事、右通政、南京太仆卿、山东巡抚、浙江巡抚、南京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曰敏肃。墓在陕西省泾阳县东南十里。

孙丕扬墓 明代墓葬。孙丕扬,字叔孝,陕西省富平县人。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进士,历御史、大理寺丞、应天府尹、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吏部尚书等。卒赠太保、谥曰恭介。墓在陕西省富平县西二十三里三里村。

邹应龙墓 明代墓葬。邹应龙,字云卿,长安人。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进士,历任御史、通政司参议、副都御史、工部右侍郎、云南巡抚等。墓在西安城东南曲江,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再修,墓周五十八丈。

温纯墓 明代墓葬。温纯,字景文,陕西省三原县人。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进士,万历时官至工部尚书。卒赠少保,谥曰恭毅。墓在陕西省三原县西北五里。

冯 从 吾 墓 明 代 墓 葬 。 冯 从 吾 ( 公 元1556~1627年),字仲好,号少墟,长安人。万历(公元1573~1620年)进士,熹宗时历任大理寺少卿、左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墓在西安城西南三里冯家村,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再修。

张问达墓 明代墓葬。张问达,字德允,泾阳县人。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历高平知县、潍县知县、刑科给事中、工科给事中、礼科给事中、湖广巡抚、刑部右侍郎、户部尚书等。墓在陕西省泾阳县西宋堡东北。

周传诵墓 明代墓葬。周传诵,字淑远,西安左卫人。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进士,任湖广左布政使。墓在西安城东北郊。

王国桢墓 明代墓葬。王国桢,字子开,别号麟郊。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墓在西安城东十二里长乐坡。

葛午峰墓 明代墓葬。1981年发现于陕西省淳化县大店乡新庄村南。葛午峰(公元1519~1577年)名舜臣,字邻卿,别号午峰,淳化人。死后与原配高氏合葬。墓今已毁,发现有“明永清令午峰葛君墓志铭”和“明故儒人高氏墓志铭”两方墓志。

郗允中夫妇合葬墓 明代墓葬。1975年发现于陕西省淳化县城关镇陈家嘴村南。郗允中(公元1518~1592年)字执之,别号浒东,淳化人,官奉政大夫、潞安府同知,死后与宜人刘氏合葬。墓今已毁,发现有“明故诰封奉政大夫郗公合葬墓志铭”墓志一方。

郗应芳墓 明代墓葬。1975年发现于陕西省淳化县城关镇陈家嘴村南。郗应芳(公元1540~1613年)号诚奄,淳化人,官四川绵州知府。墓已被毁,出有“明诚奄郗公墓志铭”志石一方,确知墓主为郗允中之子郗应芳。

处士王公石椁 明代遗物,20世纪50年代发现于陕西省华县西北南侯坊村东。椁身呈长方桶形,有盖,长232厘米。四周刻有人物、花卉及云纹等纹饰。一端除纹饰外,中央刻书“处士王公之柩”,右书“万历四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巳时故”,左为“万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午时葬”。发现时椁中仅存残骨数块。

韩在墓 明代墓葬。韩在,字明仲,别号存东。崇祯(公元1628~1644年)中官至南京户部主事。墓在西安城南慈恩寺北。

梁化凤墓 清代墓葬。梁化凤,长安人。顺治初武进士,历山西高山卫守备、崇明总兵、左都督、提督江南军务。卒赠少保,谥曰敏壮。墓在今西安市户县北牛洞。

王平墓 清代墓葬。王平,字渡邨。清初历任陕西督标中军副将、贵州思南等处总兵官、安笼(今贵州关岭县西南)总兵官等。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卒。墓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江渡村。

王承烈墓 清代墓葬。王承烈,泾阳人。康熙(公元1662~1722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历御史、江西布政使、刑部侍郎等。墓在陕西省泾阳县鲁桥镇南。

张勇墓 清代墓葬。张勇,字非熊,陕西咸宁人。历甘肃总兵、云南提督、靖逆将军,封靖逆侯。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卒,谥曰襄壮。墓在西安城南今西安市长安区鲍陂东南四里。

路振声墓 清代墓葬。路振声,西安市长安区人。乾隆时官至提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墓在西安城南北池头村东。

路振扬墓 清代墓葬。路振扬,陕西长安人,路振声之弟。乾隆时官至兵部尚书。墓在西安城南北池头村东。

柴荣春墓 清代墓葬。柴荣春,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进士,历官滇南参镇、大定中协总兵。墓在西安城东南新开门村。

郑文焕墓 清代墓葬。郑文焕,字尧章,号简斋。官至四川提督。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卒。墓在西安城东北马旗寨。

敖成墓 清代墓葬。敖成,字丹九,长安人。历广西右江镇总兵、副将,官至贵州提督。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卒,谥曰勇悫。墓在西安城西二十里。

柳中斋墓 清代墓葬。1987年发现于西安市南郊金泘沱村北。柳中斋,名时昌,号中斋,西安市蓝田人,唐代名臣柳公权之后裔,官至荣禄大夫、云南楚姚、蒙景等处地方总兵都督。墓葬为土洞式,墓道前宽后窄呈梯形竖穴,墓室为长方形拱顶土洞,墓门由石质门楣、框、闩、龙首脊构成,其上浮雕人物、莲花等,楣与框上刻有对联。葬具一椁一棺。出有墓志。

柳伯超墓 清代墓葬。1987年发现于西安市南郊金泘沱村北。柳伯超,名英,字伯超,柳中斋之子,考授儒林郎。墓为竖穴土洞式,墓室呈长方形拱顶土洞,墓门由石质门楣、框、闩、龙首脊构成,门上线雕人物、鹤花,楣与框刻有对联。葬具一椁一棺,棺四周及盖浮雕彩绘龙纹,龙纹四周绘人物、鸟兽、花草、山水树木等。出有墓志。吴大君墓 清代墓葬。1987年发现于西安市南郊金泘沱村北。吴大君系清长沙都司吴光喜之女,儒林郎柳伯超之妻。竖穴土洞墓,墓室呈长方形拱顶土洞,石墓门上线雕人物、鹤花,门楣及框上刻有对联。葬具一椁一棺,棺四周及盖上彩绘龙纹,龙纹四周绘有人物、鸟兽、花草、山水等。出有墓志。

陈效寔墓 清代墓葬。1987年发现于西安市南郊金泘沱村北。陈效寔,字懋华,自号半山原老人,陕西省西安市金泘沱村人,清朝例赠儒林郎、布政司理问厅乡官。墓葬呈甲字形,竖穴墓道,墓室为长方形竖穴,四壁砖砌,四壁两端立脊兽,有屋檐屋脊,檐下有斗拱和浮雕刻花,墓门砖券,石板封之。葬具一椁一棺,棺裹三层布,漆成黑色,四周绘有牡丹贡品、书琴纸画、棋盘屏风等。出有墓志,系生前自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