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永远的精神丰碑。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那些为我们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先辈们!

辛俊卿(1911—1941) 原名辛哲允。山东省肥城市人。1929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九一八”事变后,他参与组织学生罢课,并带领学生卧轨截车,赴南京国民党政府请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考入北京大学,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在游行示威中他负伤被捕入狱,后经组织营救出狱。1938年1月,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建立后,他受中共鲁西特委委托,带领范筑先所部政训处的部分人员,在肥城成立办事处,办起山东第六专区干训班。同年11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除奸科科长,后调任泰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1年12月25日在齐河县仁里集,被特务暗杀。

抗日牺牲的革命先烈(盘点为抗日牺牲的革命先烈)(1)

宋澄(1910年-1941),原名宋锡奎,又名宋文山,山东省荣成市虎山镇黄山村人。1921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0年,宋澄到省立烟台八中求学,接触到中共地下工作者,秘密阅读马列书籍,树立起共产主义信念。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春,宋澄在北平燕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与组织天福山武装起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政委。按照特委的指示,宋澄带领一大队西上进行抗日宣传。1938年2月12日,宋澄参与攻打牟平城的战斗。雷神庙战斗中,宋澄右胸中弹,仍带伤坚持指挥战斗。1938年4月,宋澄和其他胶东特委领导,率领"三军"西上蓬(莱)、黄(县)、掖(县)。9月18日,"三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宋澄任支队政委。1941年,因积劳成疾,病故于鲁南革命根据地,年仅31岁。

抗日牺牲的革命先烈(盘点为抗日牺牲的革命先烈)(2)

张裕生(1900~1941),原名德充,河南省信阳市河区谭家河乡人。信南敌后抗日游击斗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1939年4月,张裕生率一支队先后于王家岗等地重创日寇,并将根据地发展到谭家河、大王冲等地。此后,他率领部队转战谭家河、西双河、柳林、当谷山、平靖关、青石桥一带,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予敌以重大杀伤,为信南根据地的建设打开了局面。1940年1月,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信应游击总队成立,张裕生任总队长。“皖南事变”后,他率部投入反内战、反摩擦战斗,打退国民党顽军在信应地区发动的-高潮。1941年秋,张裕生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时年32岁。

抗日牺牲的革命先烈(盘点为抗日牺牲的革命先烈)(3)

张雅韵,四川成都人。早年入川军,曾任炮兵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十五师四十五团上校团长。1941年3月,率部参加江西上高会战。坚守水口墟,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后乘胜追击10余里,不料与日军援兵遭遇。日军以猛烈炮火轰击,战况顿转危急。亲自率官兵英勇冲杀。在短兵相接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国民政府追赠其陆军少将,并修建"雅韵亭"以示纪念。

抗日牺牲的革命先烈(盘点为抗日牺牲的革命先烈)(4)

陈钦文(1909—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军110师330团团长,曾率部参加南口、上饶、信阳等战役。1941年1月日军第三师团分兵3路进犯豫南。三三○团奉命集结于河南舞阳县武功镇附近,隐蔽待命。2月1日,日军六七千人向舞阳进犯。当敌先头部队经武功镇该团阵地时,指挥所部猛击敌侧,打得日军措手不及,共歼敌400余人。同年4月4日,奉命率部配属新一师追击由舞阳西窜之敌。至赵河镇一带,该部乘敌立足未稳之机,猛扑敌阵,歼敌200余人。后又冲入赵河镇内,与敌军展开肉搏。在激战中不幸壮烈牺牲。

抗日牺牲的革命先烈(盘点为抗日牺牲的革命先烈)(5)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希望大家不要忘记那段悲壮的历史,和那些为我们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先辈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