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刺客,他的故事还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斩衣三跃”的成语。据说他慷慨就死那天,赵国百姓都为他挥泪一哭,那么豫让的为人是怎么样的呢,是褒还是贬?

豫让和要离谁是四大刺客(浅析刺客豫让的故事)(1)

豫让

豫让复仇

豫让,是晋国人,他以前投奔过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卿大夫,都没得到重用,后来他就去投奔智伯,智伯特别尊重他,常常跟他商量大事,豫让终于得到了重用。可是好景不长,智伯被赵魏韩三家联合消灭,土地也被瓜分掉,而且赵襄子记恨智伯以前对他的侮辱,还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解恨。

豫让逃了出来,躲在了山中,听到主公智伯死后还被侮辱,非常生气,说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智伯视我如知己,我就算付出生命也要为他报仇,才能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这样就算我死了,也能心安。”

于是豫让更名换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来到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寻找机会刺杀赵无恤。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中一阵悸动,抓住修整厕所的刑人问,才知道是豫让。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赵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后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义士啊。”最后还是放他走了。

第一次刺杀失败,豫让觉得赵襄子已经见过他,难再接近他,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样貌,准备第二次行刺。他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剃掉胡须和眉毛,毁伤了自己的面容,装扮成乞丐去各处讨饭。讨饭到家里的时候,他的妻子说:“这个乞丐的样子不是我的丈夫,可是声音却很像。”

豫让觉得自己的声音还是会被认出来,于是他又吞下炭,使声音变得嘶哑,这样他的形体相貌就完全不可辨认了。

豫让和要离谁是四大刺客(浅析刺客豫让的故事)(2)

他的一个朋友素来知道豫让的志向,在路上看到一个人很像他,一叫名字果然是他,看到昔日好友变成这个样子,不禁流下了眼泪,建议他说:“凭着你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赵襄子一定会亲近宠幸你,这样你再干你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这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不久,赵襄子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经的桥下,赵襄子来到桥上,马受了惊,赵襄子觉得奇怪,于是派人去搜查,果然发现了豫让。于是赵襄子指责他说:“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现在智伯死了,你却单单这么急切为他报仇?”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一般人看待,我自然像对待一般人一样报答他们。而智伯,他把我当国士对待,所以我就像对待国士那样报答他。”

赵襄子长叹,流着泪说:“豫让先生,你为智伯报仇,已经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你该为自己做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你了。”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之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他几下,这样也就达到了我报仇的心愿。那么,即使我死了,我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但我还是冒昧地说出了我的心意。”

赵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于是派人将自己的衣裳给了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他,说:“我可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拔剑自杀了。

豫让和要离谁是四大刺客(浅析刺客豫让的故事)(3)

褒之处

他的朋友为他出的建议也是很好的,这叫智取,可他偏偏不听,就是要用极端的方法。那么他为什么会觉得那样做是不忠不义的呢?因为在他的思想里,为臣者就应该对君上忠心,节义对他来说比生命还重要。

而投奔赵无恤,赵无恤就是他的主公,他就应该忠于他的主公,可是他最后却要刺杀他的主公,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不忠不义的。也就是说,他就算成功为智伯报仇,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却做了不忠不义的人,辜负了主公的信任,违背了君臣大义,这也违背了他心中的道义,他不会让自己做这样的事情,会让他比死还痛苦。

豫让和要离谁是四大刺客(浅析刺客豫让的故事)(4)

智伯

贬之处

豫让和要离谁是四大刺客(浅析刺客豫让的故事)(5)

赵无恤

总结

刺客豫让,有着侠客应有的知恩图报、视死如归、忠义无双、英勇无比,确实是个潇洒的大英雄,可是他残暴自残、不负责任、固执一根筋,以我们的眼光看,真的是愚蠢至极,不可理喻。

本文由余儿谈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学习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

《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

《东周列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