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唐李白课堂笔记(诸葛学堂每日词摘)(1)

始(shǐ) 作(zuò) 俑(yǒng) 者(zhě)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课堂笔记(诸葛学堂每日词摘)(2)

这是啥意思呢

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或者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这个怎么用呢

这件事影响极为恶劣,查来查去发现,始作俑者原来竟是人缘很好的老张。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课堂笔记(诸葛学堂每日词摘)(3)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成语故事叫做始作俑者。俑是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者陶制的俑人。

这个成语是说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这句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在战国的时候,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都是把人杀死了,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那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呢?”

梁惠王说:“同样也是都把人杀死了,也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圈里有的是壮马,可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大王,想想野兽互相吃尚且让人厌恶,比如说你看到老虎吃同类,你会觉得很恶心,大王想想,如果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大王想一想,首先开始用俑陪葬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你看用人形的土偶来陪葬都不可以,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不人道,那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就把始作俑者引用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或者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感谢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诸葛学堂”!

特别声明:此文为“诸葛学堂”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课堂笔记(诸葛学堂每日词摘)(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