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娅被罚,随后各平台账号皆被封,这看似突然,但都有迹可循。但不论是优秀的企业家,还是成功的管理者,如果不懂得高峰处戛然而止。那便会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崩塌。

薇娅在镜头面前不疲惫(在高峰处戛然而止)(1)

薇娅成功背后的逻辑

其实成功的并非薇娅这个人,这个代名词可以是王娅,李娅,张娅。言下之意就是:是时代的发展推出了这样一个角色出来,同时,这个角色也肩负着使命:需要带动行业或者趋势的发展并做出表率。而恰好,薇娅碰到了这样的机会,所以她暂时成功了。也就是说她借了时代的势,发了时代的财,但却没有遵守时代的规矩,回馈给时代更多,归根究底就是她没有弄明白“高峰处戛然而止”这个道理。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很多职业都是时代的产物,不管是原来的课外辅导机构、代购产业,还是现在的网络直播、线上教育,都是各种综合因素作用下,发酵而成的职业,这种职业依托的是中国经济体,依托的是整个国家,依托的是社会环境,依托的是人民群众,而绝不依托个人。依托个人终究会被替代,而依托时代才是最好的出路。

薇娅在镜头面前不疲惫(在高峰处戛然而止)(2)

中国从来不缺人才,尤其是优秀的人才。可惜有些人没有弄明白自己的角色,以为自己永远不可替代。这就大错特错了。某一个特定因素下产生的替代品,其实更像是一部电视的主角。当你在演这部电视的时候,你是主角,但当电视播完了,换下一个的时候,可能你连配角都不是。

有智慧的人会如何处理主角光环呢?“高峰处戛然而止”,大概意思就是:当觉得已经做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应该想想退路,退居二线了。把机会留给其他人,让自己的路走得更长一点。做到这点其实很难,就比如直播行业,好的直播每天直播几场,每天收入千万,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大多数人会蒙蔽了双眼,成为金钱的奴隶。更别说想退路了。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历史上最懂得高峰处戛然而止的人有几个。

薇娅在镜头面前不疲惫(在高峰处戛然而止)(3)

第一个是范蠡。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谋臣,吴越战争时期,起初吴国实力强于越国的时候,给勾践出主意,让其委身当吴王奴仆,换取翻身的机会,随后在另一个谋臣文种的帮助下,卧薪尝胆,最终战胜了强大的吴国。本来身为开国功臣的范蠡和文种接下来必定荣华富贵想之不尽,但战争结束没几天,范蠡就突然离开越国了,并给文种写了一封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长得长颈鸟嘴,这种相貌的人,只可以和他共患难,不可以共富贵,你怎么还不离开?再晚就来不及了。文种相信范蠡的判断,但认为没那么严重,于是告病在家休息,不再上朝。

但很快,越王就派人赐给文种一把剑说:你教给我攻打吴国的七条计谋,用了三条就赢了,剩下的你去打败吴国的先王吧!于是文种只能自刎了。

薇娅在镜头面前不疲惫(在高峰处戛然而止)(4)

第二个是张良。

汉高祖刘邦打下江山,功臣有3个,张良,萧何和韩信。张良是谋士,萧何管后勤,韩信带兵打仗。但只有张良懂得在高峰处戛然而止,虽然他确实功不可没,在鸿门宴上教刘邦怎么卑微应对,并且买通项羽的叔父项伯,这才使得刘邦保下了性命,最终打败了项羽。可以说汉朝的建立离不开张良,随后在分封的时候,张良被封为留候,但拒绝了刘邦的土地和金钱奖赏,只要求回家养老,最终得以善终,没有像萧何一样悲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没有像韩信一样含恨。

高峰出戛然而止是一种智慧

时代终究会发展,社会终将会进步,我们原来以为的、习惯的东西很多将一去不复返,在成功的时候,把握势,留住曾经的美好和成就,将更多抛头露面的机会给予年轻人,自己退居二线,转战其他产业,多为社会公益作贡献,这或许才是成功人士的出路。生活时时都是对人性的考验,如果不懂得最高的智慧,迟早会吃亏。

但即便道理都懂,多少人又能狠得下心,离开日进斗金的名利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