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平等和自由是人类永恒追逐的目标。正如蒋智由在《卢骚》一诗中说的那样:“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在人类发展历程中,每个国家的崛起,大多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最终裂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或是社会主义社会。

然而即使是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仍存在封建奴隶制度的残余,印度就是其中典型。众所周知,今日的印度是一个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他们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但也因为这个原因,印度至今还保留着封建社会的陋习——种姓制度。

印度高种姓婆罗门的真实生活: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1)

▲印度首都新德里

01

种姓制度起源于印度教,最早是由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创立了这一制度。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制度竟延续了3000余年,直到1947年印度独立后还存在。

种姓制度将印度人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还有一个位于这四大种姓之外的达利特。这五种姓名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构成了印度封建社会体系。按理来说,印度独立后就应该废除这一不平等规定。但由于种姓制度存在时间久远,早已贯穿印度历史,可谓深入人心,所以印度许多农村地区至今依然保留着种姓歧视。

印度高种姓婆罗门的真实生活: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2)

▲印度农村照片

那么这五种姓氏究竟有多大区别呢?我们从低到高来看,首先最低等级种姓是达利特,被称为“贱民”。他们的种姓世袭,只能从事社会最低贱卑微的工作,被其他四大种姓看不起。

02

第四个等级首陀罗,他们绝大多数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印度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这类人主要从事佣人,工匠等工作同样被看为社会最底层居民。第三个等级是吠舍,他们是普通的雅利安人。主要负责纳税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人民,主要从事商业。但这一种姓不是世袭罔替,他们如果侵犯到前两个种姓人民的话会被降为首陀罗。

印度高种姓婆罗门的真实生活: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3)

▲印度种姓制度概念像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作为印度社会中的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在政治上享有特权,拥有征收赋税的权力,是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世袭罔替守护婆罗门。因此婆罗门是种姓制度中最高等级的存在,主要由僧侣贵族构成,拥有的权利也非常多。

婆罗门作为社会中最高等级氏族,自然享有国家统治权。他们统治的方式比较特殊,是由宗教思想统治人民,因此婆罗门在国家中大多担任祭祀僧侣、学者等职位。在四大种姓的基础上,印度还设立六法,分别为学习吠陀、教授吠陀、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布施、受施。在六法中,教授吠陀、为他人祭祀、受施这三种职位职能由婆罗门担任。专家表示,这是因为这三种职位各自有其特殊权利,而这一切只能由婆罗门把控。不过,光是这三项权力就不得了。

印度高种姓婆罗门的真实生活: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4)

▲婆罗门

03

第一项特权就是免税。婆罗门认为自己是宗教的传播者对神保有最虔诚的行为,因此可以免除赋税。第二项特权,便是免于鞭打、砍头等刑罚。因为婆罗门认为自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其肉体不能被侵犯。比如婆罗门和首陀罗同时犯了杀人罪,那么首陀罗就必须处死,而婆罗门则能免除灾祸。而且低等级种姓要给婆罗门进贡,但如果收到婆罗门赏赐,则会被认为是受到了祝福。

除却以上两项,婆罗门还享有一项最重要的特权,就是解释宗教和祭神的特权。在其他种姓看来,婆罗门可以和神对话,因此他们传递的信息也是神传递的。这就好比君权神授,统治阶级将自己凌驾于众人之上,通过同化思想来达到其统治的目的。

印度高种姓婆罗门的真实生活: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5)

▲正在祭祀的婆罗门

结语

《史记·陈涉世家》有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实身处底层阶级还不算绝望,最绝望的是底层阶级也服从了这种不公平的制度,不仅不能相互扶持,还要对同胞心存歧视。而种姓制度3000余年的驯服,导致底层人民深受煎熬,却永远不能联合起来。可想而知,种姓制度要想在印度完全废除,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资料:

《卢骚》

《史记·陈涉世家》

《列国志: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