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希望能从另一个角度,鸡娃的内在动力与外部力量,收入不平等和教育回报率等数据角度来帮你分析到底要不要鸡娃,让你不用再纠结了。

我坐标海淀,996重灾区,每天平均22:30以后到家,家里老人身体不好没法走远路,我们平时实在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上课外班,所以只报了英语和美术的在线课程,周日的声乐课。周围很多家长平均报班5个以上,儿子班上有个男生一周7天,每天都被他奶奶送去上各种辅导班。我一度很担心孩子的技能太少,没有什么特长会影响到他的自信心。

被拉入的北京牛娃家长群,里面有以小升初为目的的各种普通班、创新班、实验班的报名信息和名师讲座,仿佛你稍一打盹儿,就会被甩到老远似的。

有必要从幼儿园就开始鸡娃吗(独家用数据告诉你鸡娃的利弊)(1)

在持续的焦虑之下,我开始看各种教育类的书。

发现在鸡娃这件事上,不光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很多发达国家也鸡娃!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家长们纷纷加入到这场世界性的育儿战争呢?鸡娃会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远超发达国家吗?

以下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说说这个问题,供和我一样焦虑的家长们参考。

因内容比较多,建议大家先收藏,一定看完后再决定要不要鸡娃,以及选择哪种方式鸡娃。

一、国外也鸡娃1、美国出现了很多直升机父母

直升机父母来自于一个美国孩子的描述,说他的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永远悬停在我的头顶,无论我做什么,他们都监督着我。

要知道美国之前都是自由放任的教养方式,即让孩子们自主决策做任何想做的事。但为什么在自由放任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美国人,越来越多的采用「直升机父母」这样的鸡娃方式呢?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经济的转折点,从1981年开始,美国总统里根提倡自由市场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引发经济不平等急剧变化,从而导致收入的不平等剧烈上升,如下图

有必要从幼儿园就开始鸡娃吗(独家用数据告诉你鸡娃的利弊)(2)

而收入不平等的激增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教育回报率」上升导致的。比如在2009年,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的平均收入就是高中毕业生的2.36倍了,而到今天收入差距就更大了!

有必要从幼儿园就开始鸡娃吗(独家用数据告诉你鸡娃的利弊)(3)

==================================================================

所以,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成功取决于教育成就。

因此近3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父母从原有「放任型的教养方式」转变为「直升机父母」(鸡娃)的教养方式,而且美国未来的育儿竞争还会更加激烈。

2、世界上无论种族、民族、国家,主要有三种教养方式:专断型,放任型,权威型,你看下自己属于哪种

鸡娃是咱们中国人造的新词,在经济学家眼中,鸡娃属于「密集型教养」,即父母对孩子高投入,高时间密集度,高参与度的教养方式,以下专断型和权威型都属于密集型教养方式。

专断型:是指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是可以惩罚甚至体罚孩子的。还记得小时候我们的父辈常说的儿女就该听家长的话,不能顶嘴,学习不好就挨骂或被揍的方式就属于专断型。

放任型:是指父母以非惩罚性、接受性和肯定性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冲动、欲望和行为。这类型的父母绝不会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小孩不喜欢英语和弹钢琴,家长绝对不会逼着他去学。

权威型:权威型是介于专断型和放任型之间的一种折中方式。权威性父母试图影响孩子的选择,但不是通过命令和约束,而是通过说理去努力塑造孩子的价值观来达到目标。比如袁隆平的妈妈就属于价值观影响型的权威型家长。

那父母们采用哪一种教养方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我们先来看下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父母在不同教养方式上的人数占比吧

有必要从幼儿园就开始鸡娃吗(独家用数据告诉你鸡娃的利弊)(4)

收入不平等比=收入分布在前10%的劳动者的收入 / 收入分布在后10%的劳动者的收入

(注:这里计算的劳动者收入是全职的、非独立经营的劳动者的收入,即不包括老板的收入)

如上图,瑞典的收入不平等性最低,仅为2.3,说明瑞典最重视社会公平性,竞争压力小,所以有75%的父母选择放任型的教养方式

美国的收入不平等性最高,达4.8,说明美国社会的收入不平等很严重,竞争激烈,所以仅有20%的父母选择放任型的教养方式

结论:如上图从左至右,随着收入不平等的加剧,更多国家的父母放弃了放任型的教养方式,而选择了密集型的教养方式。

-----------------------------------------------------------

有必要从幼儿园就开始鸡娃吗(独家用数据告诉你鸡娃的利弊)(5)

如上图,瑞典的教育回报率最低,仅为6.5%,说明在瑞典无论是否上大学,大家的工资收入都差不多,竞争压力小,所以只有27%的父母选择「密集型的教养方式」

美国的教育回报率最高,达14.4%,说明在美国上了大学就有很大的概率会获得高收入,竞争激烈,所以有80%的父母都选择了「密集型的教养方式」

结论:如上图从左至右,随着教育回报率的上升,更多国家的父母放弃了放任型的教养方式,而选择了密集型的教养方式。

-----------------------------------------------------------

一句话总结如下:

低不平等和低教育回报率的国家,父母更多的采用放任型的教养方式

如:瑞典、挪威

高不平等和高教育回报率的国家,父母更多的采用密集型的教养方式(权威型和专断型)

如:美国

==================================================================

二、鸡娃的利弊1、鸡娃的弊端:

社会的鸡娃费用,会变得越来越高昂。因为有钱人会不断地拉高鸡娃的成本,比如有钱人会报很多个辅导班,可以花高价钱请私人家教,当你还在通过书本了解世界的时候,有钱人早就带着子女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开拓眼界了,这样下去可能会拖垮中产阶级,而工薪阶层根本跟不上。

很多人都知道,最好的育儿是父母自己带孩子,而不是扔给老人带。但是这个是需要时间的啊,你既要给孩子足够的陪伴时间,还要想尽办法的提高陪伴的质量,不光要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关注心理和身体素质,孩子踢球赛你还要出现在现场,别说对于996的父母了,即使是普通的工薪家庭,工作累了一天回到家里要做这些,也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就是你基本得有这种不上班的能力,你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也就是你们家爷爷之前是博士,那么爸爸很可能也是博士,然后儿子当上博士的概率也比其他人高很多,一代一代就传下来了。

但是假如之前爸爸就没当上博士,别说博士了,爸爸就没上大学,接着儿子上大学就变得很困难,然后孙子上大学就变得更困难。因为一代一代地累积,你的收入没有多少增加,你没法跟得上那么高的鸡娃费用,你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陪他。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大量的工薪阶层家庭,就是咬着牙也要让孩子上学。

因为如果不要这样的话,你们家很有可能代际的教育水平,就是这个样子了。

2、鸡娃的好处:

1)鸡娃是阶层向上流动的必要条件

如果向上流动被定义为,孩子移动到教育金字塔顶端的可能性——即获得硕士以上的学历,那么教养方式,对于向上流动的影响非常大。

在父母双方最多只接受过高中教育的家庭中,从不参与型改变为专断型教养方式,可以让孩子获得研究生学历的可能性提高近3倍!

有必要从幼儿园就开始鸡娃吗(独家用数据告诉你鸡娃的利弊)(6)

父母一方接受了高中以上教育的家庭当中,从不参与型改变为权威型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获得研究生学历的可能性提高近5倍!

有必要从幼儿园就开始鸡娃吗(独家用数据告诉你鸡娃的利弊)(7)

总结:也就是鸡娃和不鸡娃,从孩子获得高学历的概率来说,是有提高3~5倍的明显差距的。

2)鸡娃能使孩子获得更高的国际考试成绩

这里有一个国际上权威的用于国际学生评估的PISA测试,通过测试学生在数学、科学、阅读方面的知识能力,来比较不同国家和教育系统的表现。

(PISA的评估数据涉及70多个国家,超50万名学生参与)

如下图是2012年PISA 韩国学生两种教育方式下的成绩对比。密集型父母的子女在三个科目上的平均分比非密集型都要高出22~24分,要知道,测试分数相差22分是很大的差异了。

有必要从幼儿园就开始鸡娃吗(独家用数据告诉你鸡娃的利弊)(8)

除了韩国,PISA2012提供的意大利、葡萄牙、墨西哥、智利、克罗地亚、匈牙利、中国澳门、中国香港的数据,同样有显著特征,密集型教养下孩子的成绩要明显高于非密集型教养,三种测试之间的分数差为14~17分。

-----------------------------------------------------------

结论:无论是阶层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还是不同国家间孩子学习成绩的表现,采用鸡娃的密集型教养方式,几乎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让孩子接受最高层次教育的必要条件。

==================================================================

三、搞清楚自己更适合哪种教养方式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在了解了国内外的教养趋势和其背后的原因后,能结合外部环境(社会公平性,教育回报率)和自身情况(钱,时间,能力)综合考虑后再决定要不要鸡娃,以及怎么鸡娃吧~不跟风,不抱怨,想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专断型、权威型、放任型这三种教养方式中,从孩子的学业成绩,教育投资回报,阶层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来说,在绝大部分国家中,「权威型教养」的效果都是最好的。

可能你会说,我也知道权威型教养方式比较好,但是我之前读书时已经够辛苦了,现在做了父母,还要去学习和获取那么多育儿方法来教养孩子,会占用掉自己很多的时间和空间,真是太累了!应该由国家来做好教育公平才是。

我想说你说的对!我想大部分家长(包括我在内)也曾这么想过。国家一直在通过扩大学区划片,提高教师素养,打压校外培训机构等等方式,在缓解普通家庭的教育压力。

但我们也不能全部寄希望于国家的教育改革啊(10年前就开始改革了,但是育儿竞争却更激烈了),孩子的时间等不了啊!!!

高等教育资源在绝大部分国家(除了低不平等和低教育回报率的部分北欧国家)都是稀缺的,如果想不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获得比较好的教育资源,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虽然不像有钱人可以去报那么多的辅导班,有那么多时间或请私教陪孩子,但是只要你意识到了「权威型教养」是对孩子来说更好的方式,只要你能做到在能力范围内,有意识地去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并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去实践它,尊重孩子的兴趣并激发出孩子的自驱力,你的孩子就有机会至少比之前享有更多的对未来的选择权,因为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课题,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人的目的地都不同,而成长本身就是目的。

-----------------------------------------------------------

希望当有一天我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可以和孩子说:

孩子,在你的人生道路上,妈妈有时会忍不住地想要为你遮风避雨,

但妈妈知道那是你的人生,你总会要离开妈妈去远行,

所以妈妈希望能成为你的灯塔,

妈妈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为你照亮前方的路。

成功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你真的尽力过,探索了自己世界的边界,活出了你自己想过的生活就够了!

以上共勉!

如果你觉得能让你有一点点的启发,就请轻动手指给笔者点个赞和关注吧,你的鼓励会让我有更多动力为你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干货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