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泰州市经济研究主任程起瑞老先生曾写过《十年磨一剑——记地级泰州市诞生历程》一文,详细描述了泰州升地的始末,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绿苏和洋河是一家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绿苏和洋河是一家吗(扬泰分家的利弊)

绿苏和洋河是一家吗

原泰州市经济研究主任程起瑞老先生曾写过《十年磨一剑——记地级泰州市诞生历程》一文,详细描述了泰州升地的始末。

因版权问题,笔者这里总结一下大致内容。首先,江北沿江三州,扬,通,泰是历史自然形成三个中心城市,其次苏北部分行政管辖区域过大,不利于协调发展。最后泰州具备升地的内在条件和诉求。

笔者认为,任何城市的形成,发展,以及定位都是和时代相适应。尽管“老扬州”在80年代末工农业产值高居全省前三,但总得来说还是属于大而不强,80年代正是江北沿江内生经济的黄金期,往后几十年至今,“苏中”地区的产业基础和布局正是这个时候形成。不但,扬,通,泰都各自有自己的强势产业,就连盐城都出现了“森达皮鞋”“燕舞收录机”这样的响彻大江南北的品牌。

泰州升地既有内因,亦有外力推动,费孝通先生一度支持发展中小城镇的路线,对于泰州的诉求也持肯定态度。笔者作为扬州人并不希望扬泰分家。但客观说,80年代泰州的诉求有其合理性,甚至比其他已经升地的城市更具备条件。站在当年的角度,确实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扬泰分拆对促进苏中城市化进程,迅速拉动泰州地区城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2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来看这把剑的弊端,于泰州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两地分家的结果也就是苏中地区多了一个工业还不错的强市,从广义市(地级)看,2020年扬,泰GDP分列全国35位,42位。咋一看还说的过去。但是在看狭义市(市区),泰州可能要排到70靠后,扬州上下波动不大。

泰州重演了当年的“历史”,小马拉大车,甚至比扬州当年更为突出。扬泰市区的差距在分家后反而扩大了。很多人只看广义市数据,却忽略了城市的本质。在解放初城市化极低的背景下,广义市的数据几乎等同狭义市,因为农村比重太大。而到了2020年,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出现,让广义市这个“伪城市”显得格外尴尬。相隔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城市本质是各自独立,各自发展而不会共享资源的。这就导致首位度低,基础薄弱的泰州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比肩扬州的效果,也没有在黄金20年迅速吸纳人口,壮大成一个起码和扬州相近的三线强。更要命的是泰州市区的格局非常奇葩,尽管是平原地区,泰州的三个区都不在一起,海陵区就像放风筝一根拉着高港,一根拉着姜堰(泰县)。一心二用,离海陵远的高港区,拉的最用心,离海陵近一脉相承的姜堰却不上心。就在这样的牵拉中泰州的时间一点点浪费。但是能说泰州做的不对吗?发展高港是必然,没有港口,泰州升地的硬件条件就不足,然而高港前身是泰兴三镇,用三镇撑起一个区又一个小马拉大车,而且还是距离主城极远。回顾泰州升地,从最初的众志成城,到发现升地后能级不足,区位缺陷不得不硬推着走,姜堰如果在海陵南边一切又不一样。事实无法改变,随着棚改结束,城市化后期。泰州根本无法融合姜堰和高港。泰州市区实质就是一个中等城市和一个小城市,一个强镇的集合。尽管工业发展可圈可点,可是实际上泰州的工业并不比扬州强多少。大抵还是依赖下辖县市的优势,比如泰兴,靖江的财政已经大于扬州三个县市之和。这还没算上兴化。如果两者和扬州高宝两县市对调,那就更不用比了。

再次回顾当年,扬泰分家真的只是小马拉大车?同时期,南通,盐城,淮安其实都存在一样的情况,拆分扬州的内因是泰州足够强,另一个层面也缓解了省会的压力。尽管大而不强,总量压在省会头上到底不是太好看。就像没有分家的南通尽管人均和常州差距不小,依然在政策和地位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度。

分家的弊端泰州上面已经讲了个大概,对于扬州本身,首先丧失了广大的腹地人口,底子最差的里下河三县,扬州分到了两个,而且距离市区相当远,泰州分到了人口最多的兴化,地理距离较近。沿江县市,泰州分到了曾经总量江北第一的泰兴,人均江北第一的靖江。一来一去,扬州元气大伤,之前笔者曾经谈过,分家之前扬州还特意把工业往泰州布局的事,现在看还得亏分的及时。

在交通上,分家后,扬州丧失了正在建设的江阴大桥这一过江通道。这也是江苏沟通南北最繁忙的通道。扬泰两市在高速公路的布局上针锋相对,不但让江都东部地区成为了牺牲品。也让泰州自己的姜堰区被两条高速公路阻隔。

在经济发展上,无论工业还是商业,两地似乎都在唱对台,扬州来一个一个康师傅,泰州就投一个统一,扬州搞上汽大众生产基地,泰州就搞长城汽车,造船,两地都搞,建筑业两地也不弱,化工,制药,机床,电竞,物流,不管发展如何,总之对方有的我起码不说一样好,起码不能少。

在高铁时代的博弈尤为明显,站点,走向,明明能双赢却还是要搞的互相不开心。就连一个机场都别开生面,扬州泰州机场,拍照片都有意避开对方元素也算是奇观。

如果两地不分家呢?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两地的县级市发展一定不会受影响,甚至可能会更好。扬州可能会摸到二线的门槛,泰州唯一牺牲的则只是海陵的野望,甚至对于泰州(海陵)而言,不升地反而更加集中精力打造主城,不至于被人诟病加强县,起码是精致的强县。当然也许也还差不多。历史是螺旋式发展前进的,当年的城市格局未必适应如今的时代,扬泰或许有一天又成为一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