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皇定国,五帝开疆,到大禹立夏,汤建殷商,武王伐纣,直至春秋战国并立,统称为先秦时期在此两千年中,最为精彩的莫过于春秋与战国两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先秦的力量?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先秦的力量(霸道的先秦)

先秦的力量

自三皇定国,五帝开疆,到大禹立夏,汤建殷商,武王伐纣,直至春秋战国并立,统称为先秦时期。在此两千年中,最为精彩的莫过于春秋与战国两部分。

春秋何以名春秋?皆因孔子作史书《春秋》,记录了整个周天子丧失权威,诸侯相互攻伐的乱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孔子所推崇的治世,但由于犬戎西侵,幽王身死,平王东迁,周天子再无力控制天下诸侯。在此普及一个地理概念,周人起家之地——关中地区称宗周,东都洛邑及周边地区被称为成周。正是由于控制了关中至中原腹地,周天子才得以号令天下。但洛邑若为首都,则必须有关中地区作为支撑,关中形胜,渭河平原一片平坦,又有泾河渭河等水系灌溉良田,是最早的“天府之国”。有了关中地区的物资、人口支撑,洛邑才是名副其实的首都。失去关中地区,所谓周天子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二流诸侯而已。在此期间,秦国国君因扶立有功,被封为天下诸侯之一。要知道周朝初期,嬴氏不过是給周天子养马的,是名副其实的“弼马温”。话说回来,正是慷他人之慨,赐予秦国关中之地,才使得秦国后来崛起。历史上对这位周平王评价一直不高,因为犬戎就是他和申侯引进来的,据说起因就是幽王有宠褒姒而废了他的太子之位,申后也被休回申国。不过我一直对周朝的说法抱有怀疑,比如商纣王残暴,筑酒池肉林以为乐。但如果以酒为池,还要进去沐浴,这酒还能喝吗?烤熟的肉挂在树上,凉了还好吃吗?而且容易腐烂变质,招来蚊蝇。且纣王作鹿台,征发百万青壮以修建,这更不可思议了。商朝末年天下最多五百万人口,而且分处全国各地,帝辛不可能掌控那么多人。就算不顾一切,拉出来百万民夫,那诸侯国怕是只剩下一堆老弱病残了,若如此,姬昌何以起兵反商呢?历朝历代抹黑前朝已是心照不宣,就如建奴抹黑明太祖为鞋拔子脸,竟然还有人信!而且康熙得过天花,应该是个大麻子脸,他的画像竟然毫无体现,只能说汉奸真多!

春秋初期即出现了挑战周王室地位的诸侯——郑庄公。他就是“不到黄泉不相见”“多行不义必自毙”两个成语的主角。在与周天子的战争中,干净利落地将其击败,并使其负伤,史称“小霸”。先秦时期最富庶的地方莫过于中原之地,但之崛起了一个郑国。究其原因,实因诸国环伺,牵一发而动全身,灭国所带来的影响太过剧烈,四方诸侯皆是掣肘之力。“金角银边草肚皮”,此时处在四方之地的诸侯开始崛起,齐楚秦晋分处东南西北,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外扩张,如楚国灭国六十七,成为“南天霸”,齐国灭十余小国,成为春秋始霸。放到今天,研究地理与国家关系的学问叫地缘政治。

齐国地处山东半岛,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封地。姜子牙,又名吕望,太公望,姜太公等,早年士于周朝,后弃官归隐,于渭水边垂钓,被周文王姬昌所赏识并启用,后辅佐文王,令天下诸侯归之如流水,致使反商战争打响前“三分天下有其二”。后世诸葛亮“三分天下有其一”应该是来源于此。数代之后,齐襄公与文姜乱伦致使朝政败坏,公子小白与公子纠出走他国,在齐襄公被杀后两公子开始夺权,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登上君位,他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齐桓公不计前嫌,启用管仲,积极变法,鼓励生产,划全国为21乡,建五都制(五都即高唐、平陆、临淄、即墨、莒),选贤举能,富裕人民。数年后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以此为基础,开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北逐戎狄,南拒荆楚。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管仲,故后世有云“齐桓公常有而管仲不常有”。在我看来的确如此。之后齐景公,齐威王,齐宣王皆有明君之相,却再无管仲一般的贤臣辅佐,直至灭亡,齐国再也没有恢复到鼎盛时期,更有战国中期五国伐齐,差点亡国灭种。

纵观整个春秋史,真正的主角当是晋楚两国。晋国始祖唐叔虞乃成王之弟,因“一片枫叶”而受封晋国国主,尔后晋国崛起于三晋大地。晋国地处黄土高原东部,主体位于今陕西省境内,东面是太行天险,西面是吕梁山脉以及黄河,南面中条山和王屋山阻隔中原,内部由一个个“串珠状”盆地构成。由于地势较高,向西可威慑关中地区,向东通过太行八陉可纵横华北平原,向南可入主中原,是不折不扣的兵家必争之地。以致晋国不亡,秦国绝无一统天下之地。当年吴起拿下秦国河西之地,秦国已处在亡国边缘,经河西入主关中地区易如反掌,根本无险可守。通过假途伐虢,晋国打通了南下通道,,通过崤之战重创秦国,后经城濮之战遏制楚国扩张,真乃“春秋第一高富帅”。姬重耳回国后,总结历代先君任人唯亲以致多年乱政之经验,开创性地采用六卿制,令外姓把持军政大权,当时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不过也为后来六卿尾大不掉埋下隐患。相比晋国,楚国更像一个“屌丝”,崛起于蛮荒之中,南征北战,灭国数十,全有荆州之地,成为当之无愧的“南天霸”。更有汉水之滨伏杀周昭王,楚庄王问鼎中原之高光时刻。晋楚之争,实乃地缘政治之冲突,双方皆想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大到中原,以求独霸天下。后世的美苏冷战不过是晋楚之争的升级版而已,只不过晋楚多明君,美苏多庸人。两百余年的争霸证明两极格局比较稳定,对于郑、蔡、许、陈等小国来说确是如鱼得水,可左右逢源,依附强者。但只剩下一强独霸时,小国的末日就来临了。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标志着战国时代拉开序幕。魏国继承了晋国最丰厚的一份遗产,又有明君魏文侯,贤臣李悝、西门豹,猛将吴起,经过李悝变法之后,迅速崛起的魏国独霸天下。联三晋,西却强秦,收其河西之地;南拒荆楚,遏其北上之势,压制天下一甲子。在此期间不得不介绍一下战国第一名将——吴起,这位出身贫寒的卫国人,杀妻求官,一手创立武卒制度,在河西之地,仅率领五万魏武卒便大破秦国五十万兵马,一度将秦国逼到亡国边缘。河西丢失,关中地区无险可守,北方门户洞开,函谷天险形同虚设。只要魏国加把劲,灭亡秦国就在眼前。可惜文侯早亡,武侯即位忌惮吴起功高震主,乃逐出魏国,且争霸重心放在中原,使秦国有了喘息之机。而秦国在此巨大危机之下,诞生了一位不世明君——秦孝公,他广发求贤令,欲与权臣共分秦国,启用卫鞅变法,修建新都咸阳。这座位于渭水之北,九嵕山以南的都城,因在双阳之地,故称咸阳。变法十年,奖励生产,鼓励作战,使得秦军成为虎狼之师,终在少梁之战后拿回河西地。

若论各国之变法,从管仲到商鞅、李悝,再到后世王安石、张居正,唯有商鞅变法最为成功。有这么几个原因:地点在贵族势力较弱之秦国,又有秦孝公这等明君鼎力支持,毫不怀疑变法大臣,且后世君主沿用不误,实乃旷古罕见。后世不缺改革大臣,缺的是雄才大略之君主!诸如弱宋一朝尚能诞生岳飞这等绝世猛将,百战百胜,几乎灭亡金国,却为无耻小儿赵构所害,实乃悲哀至极!真正应该跪在岳飞墓前的是宋高宗赵构,而不是秦桧,所谓冤有头债有主,实在不知道让秦桧跪在那里是什么意思!

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国人的生活只有两件事——耕地和打仗,想要房子吗,拿人头来换;想要奴隶吗,拿人头来换;想要富贵吗,拿人头来换。在军功爵制的激励下,秦国士卒各个奋勇争先,以致“左擎人头,右携生虏”,宛若地狱之罗刹。故战国四大兵种,齐技击,魏武卒,赵边骑,秦锐士之中,只秦锐士可横扫天下而无一合之敌。那秦国士兵为何要砍人头呢?军功爵制又如何激励将士奋勇争先呢?这其实是一个问题,军功爵制共有二十等,分为士爵、大夫爵、卿爵、侯爵四大类,一般平民战功再大,也超不过公乘,即大夫爵之顶。至于侯爵,分为关内侯与彻侯(汉武帝时改名列侯),唯有灭国大公者得封,如王翦封武成侯,王贲封通武侯,此乃爵位之极巅!军功爵的推广,是军队战斗力得以提升的重要保障。对比同时期其他国家,齐国技击之士只是雇佣兵,政府花钱招募打仗;燕楚韩三国士兵死战之余却无丝毫奖赏;赵国推行不完全的军功爵制,故山东六国之实力无法匹敌秦国。惠文王采用司马错灭巴蜀以巩固后方之策,并任用张仪为相,邦交为主,伐战为辅,联众强以攻一弱,为连横政策之创始者,屡屡破坏六国合纵之谋,为秦国崛起奠定根基。张仪去秦之前,秦国强则出函谷攻伐天下,弱则退关固守养精蓄锐,正是张仪的到来才让秦国决策水平上升了一个档次。及至武王即位,攻韩国而取宜阳,问鼎中原,却因举鼎绝膑而亡。后昭襄王即位,逐四贵,定义渠,范睢为相,白起为将大杀四方。华阳之战小试牛刀打破韩魏二十四万联军,伊阙之战再败三晋合纵,夷陵之战火烧楚王陵寝,鄢郢之战大水漫灌置为南郡,五国伐齐东割陶郡。如此大世,集合明君、贤臣、猛将三大强国要素于一身,足以平推天下!即便到今天,这样的组合也是所向披靡。长平之战大破赵国以后,山东六国再无力组织秦国一统天下,只不过由于范雎嫉贤妒能终使灭赵大业毁于一旦。及至始皇,杀嫪毐,逐文信,囚赵姬,东出函谷而六国破碎短短十年天下归于一统。不得不说,始皇当得起千古一帝之称谓。六世明君之积累,百二十年之纵横,终于在始皇时期终结六百年乱世,建立我国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

纵观六百载乱世之中,真乃英雄辈出!张仪、苏秦、犀首、庞煖合纵连横,搅弄天下风云;管仲、李悝、商鞅、邹忌变法强国,扭转华夏大势;吴起、孙斌、白起、乐毅秣兵厉马,为国决胜疆场!一位又一位璀璨的明星,永悬中华天空,难道不比今天的流量明星更值得追捧吗?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别说两三千年前的祖先,连共和国的缔造者都没有几个人记得,反而一个个搔首弄姿、靠脸出道的戏子“名满天下”,真是国家之大不幸!真是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屁事天下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