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的10月初,四川巴中通江县烟溪乡向家坪村“稻田养蟹”模式试点成功,3亩稻田,收获了4000只左右的成品大闸蟹,预计能卖到17.6万元以上,扣除养殖成本,仅蟹的利润,就可达到4-5万元。比仅仅只是种植水稻带来的每亩一两千的收入高出太多太多。

稻田养蟹围网一亩地多钱(四川生态稻田养蟹)(1)

其实四川能养大闸蟹并不奇怪。几年前,德国就曾被大闸蟹的疯狂繁殖搞得头疼不堪,足见大闸蟹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之强。

高昂坚挺的市场价格,较强的繁殖和适应能力,肉质鲜美和丰富的营养让大闸蟹成为近年来的养殖热门。而“稻田养蟹”模式其实很早就在辽宁试验成功,从纬度上来说,大闸蟹引种四川,比引种辽宁应该更为容易一些。

水质很关键,好水出好蟹

向家坪村“稻田养蟹”的水源取自海拔1200米高山上的一处天然泉眼,得天独厚的天然纯净水质,ph在7.5左右,刚好在大闸蟹最适生长ph7.5-8.5的范围内。

生态种植的水稻田,不适用任何农药化肥,刚好为了大闸蟹提供了这一需求。而生态种植的水稻产量低,效益不高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售卖大闸蟹来弥补。

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分摊种养殖风险,向家坪村更采用了稻、鱼、蟹混养的模式,水稻收割后,开始卖鲫鱼,鲫鱼卖完了,正好是金秋蟹肥之时。

水温是幼蟹成活率的一大保障

除了良好的水质外,水温对于幼蟹的影响较大,大闸蟹适宜生长温度15-30℃,最适温度22-25℃,蟹苗引进来培育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水温,否则成活率极低,长大了就会好很多。

向家坪海拔700米以上,昼夜温差较大,大闸蟹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其强大的适应能力,较大的昼夜温差,只是延长了大闸蟹的生长周期而已。

生性贪吃,一定要解决好食物问题

大闸蟹食性杂而且贪吃,消化能力还强,这与特点为水稻的种殖提供了帮助。

大闸蟹摄食田中的杂草、绿萍、底栖生物、水草,并大量消灭叶蝉、螟虫等稻田害虫,其排泄物还可肥田,有利于水稻生长,提升稻谷的产量和品质。

当然,仅仅依靠田里原有的食物是不够的。尤其5-8月长膘的季节,需要适当投喂小杂鱼、螺、蚌、鱼粉、蚕蛹等动物性饲料来帮助大闸蟹摄入足够多的营养。

作为主要植物性食物的水草选择也有讲究。不仅要大闸蟹爱吃,还得能改善水质。浮萍、满江红、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稻田养蟹围网一亩地多钱(四川生态稻田养蟹)(2)

“稻、鱼、蟹”虽然分摊了风险,也减少了养蟹的收益

导致烟溪乡向家坪村的大闸蟹生长周期变长的另外一个原因,就在于鲫鱼和蟹的混养。

大闸蟹在生长过程中,会多次蜕壳长大,每次蜕壳后都有将近两天的虚弱期,来让软弱的新壳硬化。这个时期如果有鲫鱼这种底层吞食性鱼类的威胁和干扰,会搅得大闸蟹心神不宁,对大闸蟹的生长其实是不利的。

鲫鱼的存在让大闸蟹不自觉地减少了蜕壳的频率,减缓了生长速度。换一种鱼类或许更好。

不过这样做也不是毫无益处,除了增加鲫鱼这种养殖种类,分摊了一定的养殖风险外,还能让大闸蟹变得野性十足,而且肉质更加紧凑。到底采用哪种模式,还需自行考虑和取舍。

阳澄湖之所以适合大闸蟹生长,就是因为它水草茂盛,水质清澈,饵料丰富。

稻田养蟹的模式,正好以一种生态的模式,尽可能地还原了大闸蟹的生长环境。

如今的烟溪乡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现在已经有很多村民前来咨询要求加入稻田养蟹的行列,友邻村也来洽谈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