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2市: 洛阳市、三门峡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有几个县市?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河南省三门峡市有几个县市(河南省西部2市洛阳市)

河南省三门峡市有几个县市

豫西2市: 洛阳市、三门峡市

洛阳市

西周武王时形成城市,周成王称祄邑,战国时改称祄阳。秦置祄县,为三川郡治所。汉代后历为河南郡、司州、洛州、河南府、河南路治所。三国魏改洛阳县。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孝文帝后)、隋(炀帝)、武周、五代唐先后定都于此。新莽、唐、五代梁、晋、汉、周和北宋、金(宣宗后)皆以此为陪都。建都时间长达934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

1948年析洛阳县城区置洛阳市,洛阳市、县并存,均属洛阳专区。1954年,洛阳市改省辖市,设立第一区、第二区、郊区。1958年,洛阳市改为县级市,属洛阳专区。1964年,洛阳市复改省辖市,设立涧西、洛北、瀍河回族区、郊区。1983年,将洛阳地区所辖偃师等3县划归洛阳市管辖。1986年,撤销洛阳地区,将其原辖栾川等6县划归洛阳市管辖。洛阳地区其他5县1市交由三门峡市和平顶山市管辖。至2021年4月,洛阳市共辖7区7县。

老城区: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是洛阳县地,为地区级公署和洛阳县治驻地。1954年,洛阳市设立第一区、第二区、郊区。1955年,将第一区和第二区,合并设立老城区。1958年与西工区合并建洛北区,1975年复置老城区。

西工区:境内是东周、隋、唐等六个王朝的禁城。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洛阳老城以西大规模兴建兵营,当时叫“西工地"。1956年设立西工区。1958年与老城区合并建洛北区,1975年复置西工区。

瀍河回族区:1957年,设立瀍河回族区。

涧西区:1955年,设立涧西区,因地处涧河之西而得名。

孟津区:原名“盟津”,是古代洛阳东北黄河上的重要渡口,是以周武王伐纣在此与诸侯歃血为盟命名的,孟为盟的谐音。一说,夏为孟涂氏封地,置津(渡口)故名“孟津”。秦置平阳县,三国魏改河阴县,隋并入洛阳县,宋移置河清县。金代在孟津渡南口置孟津县。2021年,孟津县与吉利区合并设立洛阳市孟津区。

附:吉利区:1982年,因建设国内最大的单系列炼油装置—洛阳炼油厂(今洛阳石化总厂)的需要,划出孟县和济源县各部分乡村,合并设立吉利区。2021年,与孟津县合并设立洛阳市孟津区。

洛龙区:1954年,设立洛阳市郊区,2000年改设洛阳市洛龙区。

偃师区: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攻取朝歌,灭掉商朝。武王回师镐时,认为天下已经太平,决定偃师息戎,“因名偃师。”汉设偃师县,西晋并入洛阳县,隋复置偃师县。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83年属洛阳市。1993年,撤销偃师县,设立县级偃师市。2021年,撤销偃师市,改设洛阳市偃师区。

附:洛阳县:洛阳县是中国古县。西汉末年改洛阳为宜阳。东汉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改雒阳为洛阳。

西晋仍以洛阳为都。北魏436年于洛阳置洛州,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1948年析洛阳县城区置洛阳市,洛阳市、县并存。1955年,撤销洛阳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洛阳市和孟津、宜阳、偃师3县。

新安县:春秋为东周王城畿地。秦置新安县,汉因之。东晋末分置东垣县,隋大业初省东垣入新安。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83年属洛阳市。

栾川县:以鸾水(今伊河)源出于此得名鸾川,后内栾木丛生改为栾川。夏商时栾川为有莘之野。汉至北魏置亭,唐置镇,宋1104年始置栾川县,金1154年废县改镇。民国时并入陕州卢氏县置栾川区。1947年析卢氏县东南部、嵩县西部合置栾川县。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86年属洛阳市。

嵩县: 汉置陆浑县。金置嵩州,明废州置嵩县。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86年属洛阳市。

汝阳县:唐置临汝县,五代周废,明置伊阳县。1959年更名汝阳县,因县治位居汝河之北,故名。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86年属洛阳市。

宜阳县:战国韩为宜阳邑,秦置宜阳县,以境内宜阳山为名。东魏天平年间分置甘棠县,隋仁寿年间改甘棠为寿安县。唐武德年间改宜阳为福昌县,宋熙宁年间省福昌入寿安,元佑年间复置福昌县。金改寿安为宜阳,元初并福昌入宜阳。明清均属河南府。民国初属河洛道,以后道撤,直属省辖。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86年属洛阳市。

洛宁县:北魏置崤县。隋618年在永固城置永宁县,“县曰永宁,示罢兵革安井里之意。”1914年以洛河改名洛宁县。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86年属洛阳市。

伊川县:隋置伊阙县,因北邻伊阙山(今龙门山)得名。1927年析洛阳、嵩县、宜阳、伊阳4县设平等县,另析洛阳、登封、临汝、伊阳四县设自由县。1932年,自由、平等二县合并,改称伊川县,因地邻伊河(古称伊川)得名。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86年属洛阳市。

三门峡市

相传,大禹治水时,在黄河中游凿开“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称三门峡。1956年,从陕县划出会兴区建立三门峡工区政府,同年9月改为三门峡街道,1957年设县级三门峡市。1959年陕县并入,1961年市县分置,隶属洛阳专区。1986年,三门峡市升为地级市,同年撤销洛阳地区,其所辖渑池、陕县、灵宝、卢氏4县划必三门峡市,义马市由三门峡市代管。至2020年末,三门峡市共辖2区2县,代管2县级市。

湖滨区:原为陕县地,1957年划属三门峡市,1986年设置三门峡市湖滨区。

陕州区:西周为北虢国地。秦公元前390年置陕县。北魏置陕州县,隋改陕县,唐复改陕州。1913年复改陕县。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86年属三门峡市。2015年,撤销陕县,改设三门峡市陕州区。

卢氏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因卢敖得仙,始置卢氏县。”卢敖为秦朝博士。一说以山得名,卢氏山在今县城西北。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86年属三门峡市。

渑池县:渑池本池塘名,位于崤山和渑池山之间。塘内产一种金钱蛙,名“黾”,因名黾池,后加作渑池。秦置渑池县,唐改天池县,元复渑池县。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86年属三门峡市。

义马市:市境原为渑池县地,1970年划出渑池县义马区域成立义马矿区。1981年改设县级义马市,由洛阳地区代管,1986年归三门峡市代管。

灵宝市:西汉公元前114年置弘农县,东汉灵帝改恒农县,西晋复设弘农县。北周于湖城北置阌乡县,隋596年析置桃林县。唐742年因于函谷关掘得“灵符”改桃林县为灵宝县。1954年撤销阌乡县并入灵宝县。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86年属三门峡市。1993年,撤销灵宝县,设立县级灵宝市,由三门峡市代管。

谢谢各位看官阅后加关注,欢迎指出缺点错误,我好更改(14天后就不能更改了)。欢迎评论点赞。非常感谢各位看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