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中记载,项羽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上船过江东,最后力战不竭“头颅送古人”,在乌江边自杀身亡。宋代大诗人李清照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诗《夏日绝句》,其中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直接表明了项羽最后的死因。

“无颜见江东父老”成为项羽最后死亡的直接原因,项羽真的是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死的吗?有没有其它原因呢?看项羽在战死之前的一系列操作,项羽的死也许并不像史书记载的那样。

楚汉相争中,项羽在军事实力上碾压刘邦,在对刘邦的战争中从无败绩,经过四年战争后,刘邦如打不死的小强,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地盘越来越大。多年的战争让彼此明白,都无法用武力消灭对方,于是双方坐下来谈了谈,决定就此休战,即“鸿沟议和”。

“鸿沟议和”后,项羽带领自己的十多万军队返回自己的领地,刘邦也打算按照协议执行,谋士张良、陈平向刘邦建议应该趁项羽率领楚军返回,毫无防备的时候突然发动攻击,可将楚军一举击溃。

项羽的末路英雄(迷雾重重的项羽之死)(1)

刘邦经过思考后,同意了这个策略。为了能保证这次彻底击溃楚军,刘邦将能招来的部队全部压上,其中就有他不惜血本许以土地、官爵引诱而来的韩信、彭越,刘邦让韩信负责汉军对楚军的进攻 ,汉军集结的人数约60万。汉军的突然袭击让楚军措手不及,项羽带军撤退到垓下时被围。

项羽除了自身的勇武外,是绝对的军事天才,初出茅庐的项羽就在“巨鹿之战”中,率领数万楚军,将当时如日中天的章邯、王离带领的四十万秦军精锐击败,彻底消灭了秦国最后的军事力量。当项羽召见众诸侯的时候,诸侯们都跪着匍匐着进大营见项羽。

之后在“彭城之战”中,项羽带领三万骑兵,将刘邦带领的五十六万联军彻底击溃,刘邦差点命丧彭城,因为情况危急,刘邦三次将自己的儿子丢下车,此时他的身边只有驾车的夏侯婴。

项羽的楚军虽然被围在垓下,项羽并不担心,垓下之战打响后,楚军率先对汉军发动了攻击,汉军完全抵挡不住楚军的犀利攻击,分分后撤,项羽带军孤军突入打到汉军的中军位置,因为后方部队不能跟上,项羽退回。

项羽的末路英雄(迷雾重重的项羽之死)(2)

当天战斗结束,楚军数万人战死,汉军损失更大 。但就在当天晚上韩信采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战术,让楚军军心混乱,人心思归,楚军当晚开始有人逃走,项羽也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自己的所有封地也已经彻底丢失。

就在项羽不知该如何的时候,美人虞姬走进了项羽大帐,跳完一曲舞后,为了避免给项羽带来麻烦,自杀在项羽面前, 本已经混乱的项羽,看到爱妾虞姬死在自己面前,自己却无能为力,对于一直骄傲的项羽来说,这可能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此,项羽开始做出让人十分让人不解的决定。

按照史书记载,项羽如果“无颜见江东父老”抱定必死的决心,他此时最应该做的是重整军队带领手下的楚军,与汉军血战到底,给汉军重创。项羽在自己的生涯中,多次以少胜多,击溃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如果项羽带领楚军与汉军死战,结局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但项羽并没有选择与汉军血战到底,而是当天晚上丢下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弟兄,带领八百骑兵突围了,这个操作实在是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突围表明项羽应该是想求生的。

项羽的末路英雄(迷雾重重的项羽之死)(3)

但实际是项羽突围成功后来到了乌江边,当乌江亭长摇船过来要带他过江的时候,他却没走对亭长说出“无颜见江东父老”,坚持不肯坐船离开,让亭长将自己的战马带走, 随后与追赶来的汉军战斗,最后自杀身亡。

项羽突围的时候就将自己带出来的八千江东子弟都丢在了垓下,而他最后又因为无法带领江东子弟回去不肯过江,死在乌江。项羽如果一心求死为什么要突围?突围成功后,却又自杀而亡,突围到底是为了什么?

项羽的死因,也许并不像史书记载的那样,而是有其它原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