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游业起家的春秋航空创始人王正华,并不讳言对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推崇和模仿。

创建于1971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廉价航空”这一商业模式的开创者,以极致的低成本竞争闻名业内。尽管,西南航空诞生的最初几年,因其格格不入的做派,一直被视为航空业的“异类”,但是它却在美国航空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创造了连续盈利时间最长的行业记录。

1973年,成立仅两年的西南航空宣布盈利,至今无一年亏损。西南航空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便是其视为圭臬的精准市场定位,以及精益求精的低成本竞争策略。

春秋航空为什么如此特别(春秋航空为何如此便宜)(1)

西南航空一开始就锁定了廉价航空这一无人问津的细分市场,从而避开中端高航空市场的激烈厮杀,进入一个相对空白的领域,并迅速建立起先发优势。为了在提供廉价机票的同时还有利可图,西南航空几乎将成本控制做到极致——仅采用波音737一款机型,以便大批量采购并压低采购价格,压缩维修和保养费用,同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飞行员的换驾成本;机票直销,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不设头等舱和商务舱,仅设经济舱一类客舱,旅客不必对号入座,减少机场停留的时间;增加座位密度,以容纳更多乘客;不提供免费餐饮和行李转机服务,登机牌为塑料制作;为了减少经停开支,实行点对点飞行,并且只运营二线机场。

伴随着西南航空在航空业的异军突起,这些成功要素被追随者竞相模仿,其中便包括春秋航空。

作为国内最早的民营航空公司之一,春秋航空于2004年成立,注册资本仅8000万,以租赁的3架空客A320飞机起家。由于低成本战略的成功,春秋航空首航一年便以95.4%的上座率刷新国内航空公司上座率记录,2006年便实现盈利3000万,在航空业引起一派惊呼。

表面看来,春秋航空199元、99元,甚至1元廉价机票的背后,是对西南航空成功要素的借鉴与移用——点对点飞行,统一采用空客A320机型,单一经济舱设置,不提供免费餐饮……

但实际上,春秋航空并未一味地模仿西南航空,而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针对性创新。春秋航空创始人王正华是市场研究的高手,他早年以3000元创办春秋国旅,开垦蛮荒的旅游市场的过程中,掌握了精准独到的市场把握能力。他将春秋航空的目标客户锁定为三类人群:旅游客户,自掏腰包的商务旅客和年轻的都市白领。前者来自于春秋国旅的既有客户资源,每年可贡献40%的旅客,后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对价格敏感,但又对服务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挑剔,因此要用有竞争力的价格打动他们,同时提供必要的服务赢得他们的好感。

基于这样的分析,春秋航空推出空姐跪式服务,并免费提供一瓶330ML矿泉水,并不因为机票的廉价而削减必要的服务,而是从日常运营中压缩成本,譬如为了节省燃油,向飞行员设置“节油奖”,奖金与节油量挂钩;为了减少经销开支,王正华不惜巨资建立了一套独立于中航信之外的售票系统,这不但免去了第三方机票代理费用,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春秋航空直接掌握客户资源,以免受制于人,“只有离客户近了,才能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

这符合王正华的性格。他常说:“一个真正的强者,没有人能将他置于死地,断送他的只有他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