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啥都贵,扎堆来消费。猪年春节来了,包哥说法“说”点啥?还是说点中性话题:消费,尤其是不同年龄层、即老中青不同年龄层级不同的消费观念。

家有80多岁的岳母,有退休金保障生活所需;中层如我们,50多岁,收入有保障;青年的下一代,收入虽然不高,但消费却与老年祖辈和中年的父辈,有着明显的差异。

怎样看待老年人消费(老年人与青年人的消费差在哪了呢)(1)

以理发一项的消费金额,便立马显示不同的消费观念。

小辈的青年人,虽然工作属于白领阶层,但收入并不高。年前,理了新的发型,“你理个发多少钱啊?”回答:“平时找的理发师傅一次150元。他感冒了,那天只好找学徒给理,便宜,100元。”

就这个价位,足以让中年我辈咂舌的了。中年的我,在小区外的造型店(现在的理发店和美发点,均统一称造型)办了一张卡,每理一次发,18元,一年下来,这项消费也就200元左右。价钱相对于青年一代的两次理发消费。

怎样看待老年人消费(老年人与青年人的消费差在哪了呢)(2)

老一辈80多岁的岳母,每年在理发上的消费,可忽略不计。每年在街边店理一次发,一二十元便打发了。

老中青三代人,特别是老一代与青年一代,仅此一项的消费,最高的差了近2000元。为什么呢?

怎样看待老年人消费(老年人与青年人的消费差在哪了呢)(3)

现代青年浸淫在多元化的物质状态,具有独立性,追逐时尚、展示个性魅力。他们的消费不与现实的金钱挂钩,但满足的个性需求,有较高的消费追求和消费预期,是表现自我的超前消费。特别有攀比心理和享乐心理支撑,使得他们不计较花钱的多与少。“我们的小伙伴都这样,没人感到奇怪啊。”感到了我辈对他理发消费 “高贵”的诧异,他倒觉得不可思议。

怎样看待老年人消费(老年人与青年人的消费差在哪了呢)(4)

中年一代虽然收入高,工作压力大,但情绪稳定,消费理性。他们对消费的预期是便利、信誉和实惠。量力而出,计划性强,突出的是个人需求和兴趣爱好。如一些摄影爱好者和钓鱼发烧友,在购买器材方面,很舍得投入。

对于中年人每年理发费用在200元的层级,青年一代不以为然。

老年人的消费,是一种习惯消费和理性消费。他们的怀旧心理,使得他们多方面收集价格信息,讲究的是实惠,比较的是价格。对价钱比较敏感。他们在追求服务的同时,增加储蓄,“以防养老”。他们对于青年孙子辈的消费,没有指责,显示了包容性。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也要补偿性的消费需求,如旅游观光、补拍婚纱照等。对这样的老年人,青中年人应给鼓励。如没出过国门的80多岁的岳母一代,在今年初,有了出国旅游的计划和想法。

怎样看待老年人消费(老年人与青年人的消费差在哪了呢)(5)

包哥说法觉得:消费不同于挥霍。不同年代人的不同消费观念尽管差异大,但都应该包容和理解。中老年人也应该多些消费新观念,自然渐渐地摈弃“老眼光”。

物质很丰富,世界很美好,人生很难得。消费观念的趋新趋变,本身就值得倡导。一切的消费以健康快乐为基础,就是过好人生的每一天。这对于中老年朋友,何不是一种启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