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闻网 谢建春 江素锋 吴光亮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这是 “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在赣县区韩坊镇,当地党委、政府充分挖掘利用 “村医”资源,采取“望闻问切”等措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使近三年来各类刑事、上访案件呈持续下降态势,将“枫桥经验”落到实处。

北京望闻问切(望闻问切疏解民怨)(1)

图为黄为坤医生(左二)正在调解矛盾。

在该镇梅街村小学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诊所,黄为坤医生每天都在诊所内笑盈盈地接待着前来就诊的村民。36年来,他用高尚的医德、过硬的医术、无私的爱心,在四邻八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曾被评为“江西省最美乡村医生”。

“中医最基本的诊疗方法是‘望闻问切’,我只是将其延伸到矛盾纠纷调解中去了。”谈起基层调解工作,黄为坤笑呵呵地说道。

“望”颜观色

“给人看病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神态和肢体动作,有的人满脸愁容,有的人怒气冲天,这些人多半是心病。”通过观察,黄为坤发现很多矛盾的苗头。

在前段时间开展的低保大排查中,梅街村水阳组低保户朱玉清由于不符合低保政策,按程序应该被清退,他非常不理解,气愤异常,加上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症,一时怒火攻心,感觉身体特别不自在。

“他一进来我就发现他不对劲,满脸怒容,量一下发现血压果然非常高。”黄为坤对各家各户的事情都很了解,不用问也知道他是因为什么事,于是边诊治边开导:“吃低保有啥光荣的,你不符合政策说明你日子过好了,小孩有本事,这才是真正光荣的事。”后来朱玉清血压降下来了,心结也解了。

“闻”所欲言

随机采访中,村民们对黄为坤的印象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大写的“服”。医者仁心,黄为坤身体力行,将医生的美德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到有求必应。

“黄医生,你来给我们评评理!”2016年一个盛夏的中午,村民黄诗田和朱端桥气冲冲地闯进小诊所。几个小时前,他们骑着摩托车在圩镇发生碰撞,朱端桥车上的小儿子被刮伤,送镇卫生院照X光检查后未发现异常,但是朱端桥坚持要去市级医院深入检查,并且要求黄诗田赔偿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等,双方僵持不下,一致提出由黄医生来协调。

见他们怒气很重,语无伦次,黄为坤先泡了一壶茶,请他们坐下来说。在双方的争辩中,黄为坤听出了端倪,他先让朱端桥到里间去喝茶,劝黄诗田陪同去市级医院检查,“X光难以发现内脏之类的问题,深入检查确保小孩没事对谁都好。”再单独对朱端桥说:“不需要做的检查就不要做,做多了对身体也不好。大家都是近邻,得饶人处且饶人。”最后双方和和气气地去了市级医院检查,由朱端桥支付医药费,黄诗田不再追究。

“他们各自都有五六兄弟,要是发生冲突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虽然时隔两年,黄为坤依旧心有余悸。

“问”根求源

在黄为坤的小诊所里,有一张小茶桌,这也是一张专治“心病”的诊台。工作之余,黄为坤喜欢留下一些病人或邀请附近村民坐下来喝喝茶、谈谈心。

“上了黄医生的茶桌,再难解的心结都会烟消云散。”村民黄向阳笑着说。前段时间他刚退出低保户,空心房也拆了。刚开始,他并不配合工作:“我当年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成了二女户,政府给我低保,算是对我的补偿和奖励。当时说要把我清退,还要我拆除空心房,我真心无法接受!”

黄为坤认为,很多村民平时不太配合政府工作,并不是他们不讲道理,而是不懂政策。他平时喜欢了解政策,也喜欢宣传政策,碰到黄向阳这个结,他将其请上了茶桌:“低保叫最低生活保障,是给那些生活特别困难,吃饭穿衣都难以保障的人。你是吃不起饭还是穿不起衣?拆除空心房,有利于美化环境,改善交通,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土地利用率,振兴乡村发展,你留着干什么呢?放久了,风吹雨淋,还不是会倒掉?要是打到了过路的人你还要负责任。”

“听了黄医生的话,突然就想通了。”再次谈起这桩旧案,黄向阳只能以笑声掩盖他的不好意思,小小的诊所里洋溢着欢乐。

“切”近距离

在万象山新村,几片绿油油的蔬菜瓜果特别引人注目。“这些都是拆了空心房种的,我家也这样,这种几十年的土特别肥。”黄为坤背着药箱,边走边说。前段时间,他不光主动拆除自家的空心房,还积极动员其他亲属,前后拆除共计1000多平方米。就是在这些党员干部的带动下,韩坊镇空心房拆除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今年共拆除37万平方米。

但是,这项工作开展得并非一帆风顺,高车组的朱明平就曾放出狠话:“要想拆我的空心房,门都没有!除非等大家全部都拆完了再说!”但是几天之后,挖机就开到了他家门口,临时他还打电话问黄为坤:“真的要拆吗?”黄为坤哈哈大笑:“你还纠结什么,肯定拆啊。”

曾经的空心房变成了菜地,朱明平边打理着瓜藤边说:“有一次我在外面喝醉了,一起吃饭的人都散了。我爬上摩托车又摔下来,这时黄医生刚好路过,他坚持送我回家,黑灯瞎火的,他又是背又是扛的才把我弄到家。那天我刚好收了一笔货款,身上揣着几万块钱,要不是黄医生,后果不知道会怎样。所以黄医生跟我们说什么,我们一般都会听,他绝对是为我们好的。”

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随意的举动,有时候胜过千军万马。黄为坤正是以他的大爱浸染着一言一行,在生活的点滴中与村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关键时候才能准确“号脉”,才能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为梅街的发展除去“病毒”和“细菌”,也为社会治理工作打好“疫苗”,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

在韩坊镇,越来越多的乡村医生、“小超市”、“小卖部”经营者,主动加入“编外调解员”这支队伍,为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献计出力。据悉,近期韩坊镇还将对这支队伍开展业务大培训,“挂牌上岗”,使他们成为该镇综治工作的重要组成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