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模拟赛南阳站压轴大戏男单决赛迎来了久违的“直横大战”。比赛的过程跌宕起伏、精彩绝伦,7局大战让球迷观众们直呼过瘾。最终,小胖樊振东顶住压力,在大比分1:3不利、第五局7:9的艰难局面下,实现了惊天大逆转。

直板的相持能力有横板好吗(破局当今时代直板打法如何战胜横板双反选手)(1)

尽管许昕惜败,但是迅速回暖的状态以及对之前比赛放下了执念:“不纠结于时代与打法先进性,专注于解决比赛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打法风格,展现了直板打法的独特魅力,让刘月半在点评时都大力称赞:许昕回来了!

看完比赛,稍微平复一下激荡的心神,作为一个资深直板打法的业余爱好者,我在感慨直板打法处境之难、直板人才后继无人之时,也在苦苦思索:当今时代,直板打法要如何破局?

直板的相持能力有横板好吗(破局当今时代直板打法如何战胜横板双反选手)(2)

其实,历经国乒数十年的不断摸索创新总结,我国的中式直板打法体系已经发展得十分丰富,从传统的“前三板”抢攻体系,再到历经刘国梁、马琳、王皓三代直板大师接力完善的直板横打体系,还有如今许昕发展丰富的正手位相持、纠缠、变化体系。

可以说,当年吴敬平指导希望直板打法达到的“横板打法能用的技术,直板也能用;直板打法拥有的特点,横板却没有”的高度,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我心目中直板打法的完全形态,就是马琳的前三板 王皓的直板横打 许昕的正手技术。

以上三项,具备其一便是世界一流高手,具备其二就可以冲击世界冠军,具备其三我觉得“大满贯”必然是实至名归。可惜,直板打法太难了,要想在每个环节、各个体系都做到顶尖,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训练,更需要直板球员具备极高的天赋,在意志品质、算球能力、跑动范围、节奏掌控、身体爆发力等都需要有过人之处,而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直板的相持能力有横板好吗(破局当今时代直板打法如何战胜横板双反选手)(3)

因此,面对当前的困局,我觉得直板打法已经到了一个需要做出取舍、化繁为简的关键抉择点了。那么,要如何做出取舍,才能让直板打法延续生命,甚至再创辉煌呢?我觉得需要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大球时代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趋势;二是直板打法相较于横板主流打法的优劣势所在。

归结起来,直板打法的取舍之道的关键就在于:顺应潮流、扬长避短。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量。

其一,取小球而舍相持

这是一个极端化的说法,为的是将直板打法的优势放大到最大,以引起球友们足够的重视。直板相较于横板而言,前三板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这次国乒南阳站男单决赛,许昕战胜樊振东的3局球,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利用精准多变的前三板技术,限制了樊振东高质量的上手,一度将小胖逼到了绝境。

但是,最为关键的第五局尾局阶段,樊振东用两个坚定而高质量的拧拉,打乱了许昕小球控制的阵脚,要不然的话,最后比赛的结果就应该会被改写了。当然,比赛没有如果。我想表达的是,即便拧拉技术强如樊振东,在很多时候依然会被直板打法细腻多变的前三板技术给捆住手脚。

在女线上,取小球而舍相持的极端打法也有一个异军突起的特例——伊藤美诚,相信大家对这位国乒的主要对手已经很熟悉了。在我们国乒日益强调技术全面 相持厚度的今天,伊藤美诚愣是用多变而凶悍的前三板技术,硬生生地闯出了一条新路,战胜过国乒多名核心主力,世界排名高居第二,是国乒东京夺冠最大的“拦路虎”。

这点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前三板技术其实是我们国乒的“传家宝”,尤其对于直板选手而言,发挥前三板技术原本就具备独特的先天优势。遗憾的是,由于对拧拉技术的过度迷信和依赖,许昕之后的国乒直板小将们,小球技术都略显粗糙,完全失去直板打法的味道。

对于我们业余的直板打法球友来说,许昕决赛中能从樊振东手上抢下3局的胜利,以及伊藤美诚取得的成就都说明,强调前三板的打法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直板打法的球友们,要对小球技术更多地打磨,牢固树立立足于争取在前三板解决战斗的思想。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大球时代乒乓球旋转大幅度下降且球往上蹦,再加上拧拉技术的普遍运用,要用小球技术控“死”对手的难度是很大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实战中,我们的战术指导思想可以适当降级为:通过细腻多变的小球技术,限制对手高质量的上手,牢牢地将主动上手/加力反撕反拉进入相持阶段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尤其在男线,主动进入相持与被动进入相持,局面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二,取凶舍稳

总体而言,直板打法在相持端的稳定性是不如横板双反打法的,这也是在新材料大球时代击球绝对质量下降、比赛回合变多的背景下,横板双反打法牢牢占据绝对主流位置的重要原因。但直板打法由于握拍方式的先天优势,更大程度上地解放了手指手腕,因此直板打法理论上比横板打法更具爆发力。

直板的相持能力有横板好吗(破局当今时代直板打法如何战胜横板双反选手)(4)

所以,直板打法必须要更具备更强的侵略性,“凶”字当头,方是扬长避短的破局之道。如若四平八稳地与横板双反拼相持,那就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难有出头之日。我联想到模拟赛新乡站夺冠的周启豪,他其实有一项特长技术令马龙、樊振东都难以招架,那就是中近台起板暴冲直接“一板过”。

那么,抢冲半出台难道不是直板打法曾经的优势技术吗?马琳、王皓抢冲半出台的技术都是十分抢眼的,而现如今的直板小将在这个技术上却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哪怕是许昕,在这项技术上的爆发力也差几分意思。

当然许昕也有自己的凶悍之处,他的侧身倒地暴冲威力巨大,极具视觉冲击力和震慑力,哪怕成功率不是很高,也会给对手带来巨大压力,让樊振东不能心安理得地执行“压反手调正手”的习惯套路。

给反手位的球必须加质量,以压缩许昕侧身的空间,而一旦加质量,失误率就会上升;不加质量,就会给许昕侧身暴冲的机会,这个一个两难的抉择。而比赛时,但凡有一丝犹豫,就很容易出现失误。

包括我们直板横打的反撕也是要以凶字为主,要敢于主动加质量/加力变线/弹击,为侧身进攻创造机会,而不是四平八稳地与横板去拼相持。毕竟,用直板横打抗衡甚至压制横板反手的,只有王皓一个。

其三,取落点节奏变化舍绝对质量

这点主要针对中远台相持阶段而言的。大球时代,旋转弱化、击球绝对质量下降,在近台最多中近台仍保留有“一板过”的希望,到了中远台再想一板暴冲得分难度不小。而这个阶段直板相持稳定性不足的弱点就会暴露无遗。

但直板依然有自己的优势所在,那就是拉球时更容易加上侧旋,比如撇拉或者裹着拉,可以拉出更多旋转的变化,从而带来落点和节奏上的变化。这个也是许昕在大球时代发展出来的正手拉球的特长技术,“蛇球”当道,“大蟒”之名正是由此而来。

直板的相持能力有横板好吗(破局当今时代直板打法如何战胜横板双反选手)(5)

最后直板打法要更具有精准的落点意识,不论旋转如何变化,相持阶段限制对方时,球的最终落点都尽量是往横板选手的贴身位去;一旦对手的回球质量下降出现机会,就要通过暴冲/撇拉/卷拉把球打向远离对手的大角度方向。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直板手腕灵活、球路多变的优势,避免与横拍选手硬桥硬马地拼击球的绝对质量,这才是直板拉球的制胜之道。

直板打法对阵横板打法,这个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限于篇幅,其实还有很多想法没能说到也没有说透。以上是我个人觉得最为关键的三点,希望能对球友们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