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篇《北京医生"垂死一刻自救经历"刷爆朋友圈转发可救人一命》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刷了屏,文中一位50多岁的中年人和一名5岁的女童,被蜂蜇后都出现了严重过敏症状,但不同的是,中年人及时前往医院救治,救回一命;女童则由于家人缺乏相关知识,耽误救治,最终不幸去世由此可见,在被蜂蜇伤后的第一时间,正确的急救知识是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这么说:正确的处理,能挽救自己或者他人生命的保障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下被蜂蜇伤的知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蜂蜇伤后如何处理步骤?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蜂蜇伤后如何处理步骤
前几天一篇《北京医生"垂死一刻自救经历"刷爆朋友圈!转发可救人一命!》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刷了屏,文中一位50多岁的中年人和一名5岁的女童,被蜂蜇后都出现了严重过敏症状,但不同的是,中年人及时前往医院救治,救回一命;女童则由于家人缺乏相关知识,耽误救治,最终不幸去世。由此可见,在被蜂蜇伤后的第一时间,正确的急救知识是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这么说:正确的处理,能挽救自己或者他人生命的保障!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下被蜂蜇伤的知识。
蜂蜇伤越来越常见
什么是蜂蜇伤?蜂蜇伤如何进行分类?蜂蜇伤分为蜜蜂蛰伤(尾刺刺入皮内),黑尾和金环胡蜂蛰伤 (尾刺有几率被刺入皮内),黄蜂和马蜂蛰伤尾刺不进入皮内。
蜂分泌毒汁有2种:一种是酸性毒汁,主要成分是盐酸、蚁酸、正磷酸;另一种是碱性毒汁,含有神经毒。蜜蜂以酸性毒汁为主,黄蜂(马蜂)以碱性毒汁为主。
不同蜂类蜇伤处理不同
蜂蜇伤距离我们很远吗?蜂蜇伤的发生率高不高?据调查, 包括蚂蚁, 叶蜂, 蜜蜂和黄蜂在内的膜翅类昆虫会造成全球每年有1亿人被叮咬伤 。在我国, 蜂蜇伤是急诊科医生经常遇到的疾病, 大量蜂蜇伤会引起严重的临床反应, 如果处理不当, 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急性肾损伤、MODS等严重威胁生命的临床症状 。蜂蜇伤的分布有地区性、季节性差异, 山区、林区高发, 夏、秋季高发。其中蜜蜂与胡蜂蜇伤最常见。
蜂蜇伤的危害有哪些?蜂蜇伤的危害包括局部损害和过敏损伤。
1.局部损害是由直接生物损伤、过敏反应和毒性损伤共同引起。约80%的个体会出现蜇伤后蜇伤部位的红肿、疼痛、瘙痒、荨麻疹、紫癜等。可以发生继发性感染, 出现类似的蜂窝织炎、甚至坏死, 部分患者蜇伤部位可见毒刺残留, 水疱或大疱性病变不常见, 蜇伤后皮肤出血或坏死的发生极为罕见。值得警惕的是, 眼部和口腔等特殊部位的蜇伤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2.过敏损伤常发生于蜇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之内, 无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过敏反应越早发生, 其程度就越严重。但也有可能出现延迟性过敏反应, 其表现也可危及生命。
小小蜂蜇伤可能致命
蜂蜇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皮肤被刺伤后立即有灼痒和刺痛感,不久局部红肿,发生风团或水疱,中央被蜇伤处有一瘀点,数小时后自行消退,无全身症状。
如多处被蜇伤,可产生大面积显著的水肿,有剧痛。如眼周围被蜇伤使眼睑高度浮肿。口唇被蜇,口腔可出现明显的肿胀或伴发全身性风团。
严重者除有局部症状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烦躁或出现抽搐、肺水肿、虚脱、昏迷或休克,常于数小时内死亡或经数日后死去。
因此,遇有蜂蜇伤出现全身症状者要及早进行治疗。国内黄蜂蜇伤发生过敏性休克死亡已有数例报告,还有报告蜂蜇伤发生血红蛋白尿引起肾功能衰竭的病例。
如果蜂刺留在伤口内(在红肿中心有一黑色小点),有时局部可引起化脓。黄蜂蛰伤的局部症状较重,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或者迅速死亡,有的可发生血红蛋白尿,以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过敏体质的人,即使单一蜂蜇伤,也可引起荨麻疹、水肿、哮喘或过敏性休克。
最重要的问题来了,如果不慎被蜂蜇伤如何救治?1.蜇伤后要首先检查患处有无毒刺留在皮肤,可用镊子拔出断刺,然后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将毒汁吸出。在家也可以用小针挑拨或胶布粘贴法取出蜂刺,但不要挤压。蜜蜂蜇伤后毒刺易折断在皮内,其它蜂蜇伤一般不折断毒刺。
将毒刺正确的拔除很关键
2.蜜蜂蛰伤可用弱碱性溶液(如2-3%碳酸氢钠、肥皂水、淡石灰水等)外敷,以中和酸性毒素;黄蜂蛰伤则需要弱酸性溶液(如醋、0.1%稀盐酸等)中和。可以用鲜马苋、鲜夏枯草及季德胜蛇药捣烂敷在患处,有较好的消炎止痛作用。
3.蜜蜂蜇伤上述处理后,一般可以解决。马蜂蜇伤处理后建议及时后医院观察是否过敏性休克。
4.无论哪种蜂蜇伤,出现全身症状(如心悸、虚脱、呼吸困难或有休克症状)的严重病人应去医院治疗。
5. 有全身症状者,根据病情予以不同处理。症状轻者对症治疗或输液,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或口服蛇药;过敏反映着,应迅速用肾上腺皮质素、抗组织胺药;发生血红蛋白尿者,应用碱性药物碱化药液,并适当补液量以增大尿量,并可采用20%甘露醇等以利尿;如以少尿或无尿,则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对休克者要积极抢救;对群峰蛰伤或伤口感染者,应加用抗菌药物。
6.若蛰伤部位多,出现酱油色尿,并出现多器官损害,可行血液净化治疗。
如何预防蜂蜇伤的发生?蜂类一般不主动攻击人,蜜蜂常因儿童的追逐而攻击人类。马蜂(黄蜂)常因人类接近其蜂巢而攻击人类。因此最好避免与蜂类的近距离接触,预防蜂蛰应做到:
养蜂人作业时应充分做好防护措施;
普通人野外工作或玩耍也应穿合适的衣服,不要穿颜色鲜亮的衣服,不要穿暴露过多的衣服,可以穿一些户外活动的衣服、戴帽子、手套;
不要追逐蜂群,更不要刺激蜂巢。
做好防护
被蜂类蜇了该去哪个科室就诊?一般情况下应去皮肤科就诊,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抽搐、昏迷、或休克,应立即急诊处理,再请皮肤科会诊。 在就诊时,被蜂蜇伤的病人应描述被什么蛰伤、蛰伤的时间、被几个蜂蛰、具体症状。
总结:●蜂类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不要主动追逐蜂类;养蜂人员应该做好防护措施。
● 一旦被蜂蜇伤先蜇伤首先检查患处有无毒刺留在皮肤,尽可能早期把毒刺拔出。
●根据蜂的种类选择处理伤口的方法,蜜蜂蛰伤可用弱碱性溶液(如2-3%碳酸氢钠、肥皂水、淡石灰水等)外敷,以中和酸性毒素;黄蜂蛰伤则需要弱酸性溶液(如醋、0.1%稀盐酸等)中和。
●无论哪种蜂蜇伤,出现全身症状(如心悸、虚脱、呼吸困难或有休克症状)的严重病人应去医院治疗。
Kulhari A, Rogers A, Wang H, et al. Ischemic Stroke After Wasp Sting[J]. J Emerg Med, 2016, 51 (4) :405-410.
Akyildiz B, Ozsoylu S, Ozturk MA, et al. A fatal case caused by massive honey bee stings[J]. Turk J Pediatr, 2015, 57 (6) :611-614.
Chen L, Huang G Z. Poisoning by toxic animals in China--18autopsy case studies and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J].Forensic Sci Int, 2013, 232 (1-3) :e12-e23.
Montagni M, Peveri S, Incorvaia C, et al. Scoliid Wasp Sting:A New Cause of Anaphylaxis[J]. J Investig Allergol Clin Immunol, 2017, 27 (5) :331-333.
Galvez-Olortegui J, Alvarez-Vargas M, Durand-Vergara J, et al. 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associated with bee sting:case report[J]. Medwave, 2015, 15 (9) :e6297.
Hon KL, Leung A. Bee or Wasp Sting[J]. Wounds, 2017, 29 (9) :E70-E72.
Lai P, Yang J, Cui H, et al. Prognosis of corneal wasp sting: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utan Ocul Toxicol, 2011, 30 (4) :325-327.
Im JC, Kang YK, Park TI, et al. Sympathetic Ophthalmia after Ocular Wasp Sting[J]. Korean J Ophthalmol, 2015, 29 (6) :43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