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是一篇流芳千古的雄文,就连近两千年后的现代高中生都需要背诵此文,足见此文影响之大,《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决定北伐曹魏,夺取西汉故都长安前给蜀汉后主刘禅上的表文。

此文可以说是情真意切。匡扶汉室的雄心,诸葛亮自身以身许国的忠贞,对先主刘备的感激与怀念,对后主勤修内政的殷切期盼……拳拳之心,皆容于此文,可以说是极为感人,这篇文章足以堪称是“蜀汉第一雄文”。

出师表是流传千古的(出师表流芳千古)(1)

但蜀汉人士的文章除了《出师表》这一篇外,还有一篇也是极为出名,这篇文章影响力同样很大,但不同于《出师表》的是,这篇文章不仅没有流芳千古,反而遗臭万年!这就是谯周的《仇国论》?

《仇国论》这篇文章到底是讲什么的?怎么会遭来这么深的负面评价?这篇文章讲的内容不复杂,此文列举了两个虚构的国家,一个大国一个小国,两国是世仇,然后讨论小国如何和大国相处,最后得出结论:小国应该勤修内政,休养生息,民心安定,最后便能凭借这种“软实力”得胜。

出师表是流传千古的(出师表流芳千古)(2)

看似也没什么大的毛病啊,为什么大家会骂这篇文章呢?因为这篇文章他的潜台词不止这些,其潜台词是:代表益州本土派,批判姜维的北伐政策,希望蜀汉能休养生息!

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啊,这篇文章其实就一针见血地反映出蜀汉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一是实力弱小;二则是内斗!

蜀汉王朝中,刘备,诸葛亮等中央集团大多是荆州人士,但后来夷陵之战惨败后,蜀汉的地方就仅限于益州一地了,也就是说相对于益州人士来说,“蜀汉”是外来政权,虽然益州本土人士后来也有很多依附于这个政权,但他们却形成了自己的派别——“益州派”。

出师表是流传千古的(出师表流芳千古)(3)

“益州派”和诸葛亮,姜维等人不一样,他们说实话对“姓曹姓刘”并不是很在乎,他们最在乎的是:益州的利益!你“荆州集团”要北伐,但动用的人力物力可是益州的资源啊,益州民穷财尽,这让这些本土人士十分不满,刘备诸葛亮在的时候还可以压一下,但现在成了刘禅和姜维,他们的威望可没有那么高,所以益州派就冒出头来了。

《仇国论》便是这种思想的代表,当然,这篇文章其实并没有组织姜维北伐,表现的思想也比较隐晦,谯周本人也没受到处罚。不过最后蜀汉投降的时候,正是谯周这种益州本土人士怂恿鼓吹的。

出师表是流传千古的(出师表流芳千古)(4)

三国之后,中原王朝经常受到北部游牧民族侵略,南北矛盾尖锐,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耻,元朝入侵……也正是因此,这篇文章后来遭到了正统儒者的强烈批判,被认为是鼓吹“投降主义”,“丧失气节”。

作者:云帆

,